陳穎珩,鐘 凌
(梧州市衛生學校,廣西 梧州 542000)
藥物分析技術是中職學校藥劑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我校將這門課程安排在中職二年級第二學期進行授課。藥物分析技術是利用藥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檢測藥物的性狀、鑒別藥物的真偽、檢查藥物的純度、測定藥物有效成分含量的一門學科,通過藥物分析技術教學,引導學生樹立“藥品質量第一”的安全意識,具備檢測藥品質量的知識和能力。藥物分析技術是一門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綜合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的基礎知識,還要具備藥物化學、藥劑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對于中職生來說,要在一個學期內學好這門課程難度較大,對授課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利用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讓中職生更高效地學好藥物分析技術課程,并在日后工作中運用藥物分析技術檢驗藥品,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
中職學校學生年齡一般在十七八歲,正是青年初期,這是人的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1]。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大部分學習成績較差,對語文、數學等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課堂上注意力極易分散,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都不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有限。藥物分析技術理論知識枯燥乏味,知識點繁多且與很多學科關聯,對中職生來說,難度較大,學習困難,導致學習熱情不高。
藥物分析技術中的一個難點是計算,藥物分析涉及大量的計算及數據的處理。學生的計算能力差,會直接影響藥物分析教學目標的實現[2]。尤其在有效成分含量測定這一項目中,需要計算藥物標示量的百分含量或者藥物的百分含量,就目前的中職生而言,他們在初中階段沒有學好數學、化學、物理等基礎知識,要掌握含量測定相關的計算方法比較吃力。因此,學生普遍存在畏懼計算的心理。
例如,計算阿司匹林原料藥的百分含量,首先要熟悉相關的基本概念,滴定度T是指每1 mL某摩爾濃度的滴定液相當于被測藥物的質量(mg/mL)。。,已知某滴定液的滴定度T,消耗滴定液的體積V,滴定液的實際濃度和規定濃度以及藥品的取樣量ms,把已知條件代入公式中,就可以計算出阿司匹林原料藥的百分含量。學生雖然能從題目中找到對應的數據并代入公式中,但是計算能力跟不上,不會計算帶有小數、分式的乘除法,得出結果后不會將小數轉換成百分數,無法算出最終的阿司匹林百分含量。此外,學生的數學邏輯能力較差,不能靈活運用公式,已知阿司匹林百分含量、滴定度T、濃度校正因子F和藥品的取樣量ms,要計算出消耗滴定液的體積V,轉換公式后,把已知條件對號入座代入公式就可以計算了,但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公式。再者,就是計算過程中單位換算的問題,計算時要注意單位的統一,可以把取樣量的單位“克”乘以1 000換算成“毫克”單位,雖然課堂上強調過多次,但大部分學生還是忽略了計算單位統一的問題,導致最終結果有誤。
受教學課時與實驗場地限制,學生練習實驗操作的時間一個星期最多有2~4學時。據調查學生在讀中職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化學實驗,有個別條件好的初中開設過2~3個使用試管與滴管的簡單化學實驗。雖然學生做實驗的興致很高,但是其接受程度參差不齊,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比濁管的基本操作方法都不熟悉,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不注重細節,導致實驗失敗,從而產生不自信心理。例如,在使用移液管吸取溶液時,左手拿洗耳球,右手拿移液管且食指要按在移液管上端管口處,學生操作時經常弄錯,變成右手拿洗耳球,左手食指按住管口,甚至會把溶液吸入洗耳球內使溶液污染;調節液面時,右手食指按住管口的松緊度很難把控,導致吸取的液體過少。學生對實驗操作不自信的表現是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實驗,不會主動動手操作,甚至依賴老師幫助其完成實驗,這樣非常不利于藥物分析技術的有效學習。
《中國藥典》是藥品研發、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等都要遵循的法定依據,是國家藥品質量標準,由凡例、品名目次、正文、索引4部分組成,為藥品檢驗提供了法定技術標準。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如何查閱藥典,例如,查閱鹽酸去氧腎上腺素的正文內容,若從索引中查找,在中文索引中找到藥品名稱第一個字(“鹽”)的拼音首字母“Y”項,找到鹽酸去氧腎上腺素在正文的頁碼,翻至正文即可;若從品名目次中查找,在品名目次中找到藥品名稱第一個字(“鹽”)的筆畫數“十畫”項,查找到該藥在正文中的頁碼,翻至正文即可。藥典正文內容中的性狀、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對藥物分析都有明確的規定,教師要利用好藥典以規范學生的基本操作,讓學生熟悉藥品檢驗的每一個步驟。
而現行版藥典為《中國藥典》(2020年版),由4部組成。紙質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全套售價為2 980元。學校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套紙質版的藥典花費巨大,而且《中國藥典》5年一更新,會造成浪費。在“互聯網+”背景下,要充分利用電子版的《中國藥典》,讓學生使用手機隨時隨地查閱相關內容,提高學生對《中國藥典》的熟悉程度。
藥物分析技術這門課程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特別高,尤其是基本儀器的操作。傳統的實驗課都是教師把要用到的試劑配制好,學生只需按照實驗步驟加入試劑即可。我們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嘗試通過學習通平臺讓學生課前觀看相應的教學視頻,完成實驗注意事項的小練習。同時,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訓練,讓學生參與實訓課所用試劑的配制,不僅讓學生掌握如何配制常用試劑的方法,還能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3]。例如,讓學生自己動手配制硫氰酸銨溶液、重鉻酸鉀溶液、甲基紅指示液等。學生通過線上學習掌握操作知識點之后,給其提供充足的時間去練習。在學生操作練習的同時,可以在實驗室的電腦上循環播放對應的標準實驗操作視頻,讓學生及時查漏補缺。若學生有操作不當,教師可在一旁加以指導和糾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嚴謹求是的良好實驗操作習慣。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趣、新奇、效率高的優勢,教師利用學習通平臺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教師應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資源,提高課件制作水平,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效果[4]。在課堂授課時,將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藥物分析知識點融入理論課程中,讓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可以結合自身做實驗和工作的經歷,分享與藥物分析內容有關的事例,引起學生注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中職藥劑專業學生化學基礎薄弱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用適當的方法,比如有趣的設問、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新知識,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提高學習能動性,使更多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藥物檢查的時候,播放一段2013年“貴州三都縣村民砷中毒事件”的視頻,讓學生了解這個事件,隨后提出問題:“村民飲用廢棄礦洞水為什么會中毒?砷中毒會有什么臨床表現?用什么方法可以檢測出砷鹽?檢測出砷鹽會有什么化學現象?”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認識到藥物檢查這個程序是如此的重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藥劑專業學生學好藥物分析技術這門課程非常重要,藥物分析是檢驗藥品質量的重要手段,是中職藥劑專業應用型藥物分析人才的必備技能。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讓學生掌握藥品質量控制的方法和技術,熟悉藥品檢驗的依據和程序,牢固樹立藥品質量意識,成為藥物分析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