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怡 ,任 林 ,曾 靈 ,袁仕善 *
(1.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2.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醫學檢驗技術是對取自人體的標本進行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血液學等方面的檢驗,從而為預防、診斷、治療人體疾病和評估人體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門學科。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醫學檢驗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本研究于2020年7月28日至8月18日采用問卷星進行調查,了解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對專業發展和就業方面的意見或建議,以期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和高校指導學生就業提供參考。
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和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2015級至2019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共623人;其中大一學生199人,大二學生177人,大三學生118人,畢業學生129人。
通過問卷星小程序設計20個調查項目,其中12個單選題,7個多選題,1個填空題,內容包括專業認知、專業素質、優化專業教學建議、本科畢業后規劃和就業形勢。
采用問卷星匿名調查形式收集信息。
導出調查數據,用描述法進行調查結果分析。
67.90%的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資料了解醫學檢驗技術專業,35.47%的學生通過親朋好友介紹了解,18.46%的學生通過書籍查找了解。大部分學生認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一門服務醫學、發展前景廣闊的專業。
2.2.1 知識和經歷對工作的影響 學生認為專業技術技能對職業競爭力有較大影響(78.01%),其余依次為專業理論知識(75.76%)、文化基礎知識(50.72%)、社會實踐經歷(43.18%)、計算機通用知識(27.93%)、畢業論文撰寫(18.30%)和學生干部經歷(16.37%)。
2.2.2 競爭力的影響因素 46.07%的學生認為個人的競爭優勢主要是綜合素質,其余依次為專業能力(21.19%)、其他(12.36%)、社會工作能力(10.75%)、外語能力(4.65%)和社會關系(3.85%)等。大部分學生認為可從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方面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2.2.3 用人單位考核要素分析 39.81%的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最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其余依次為專業技能(28.57%)、職業道德(11.88%)、學校知名度(9.15%)和專業成績(5.62%)等。
2.2.4 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32.74%的學生認為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是學歷高低,其余依次為專業技能證書(18.30%)、學校實力與名氣(17.98%)、社會經驗(11.56%)、專業成績(7.06%)、家庭背景與經濟實力(6.26%)。
68.70%的學生認為需要優化實踐教學環節,12.68%的學生認為需要優化理論教學環節,7.38%的學生認為需要優化課程考核方式,5.78%的學生認為需要優化師資隊伍,5.46%的學生認為需要優化課程內容。
54.57%的學生選擇畢業后讀研深造,24.88%的學生選擇進入醫院工作,15.41%的學生選擇靈活就業。
2.5.1 就業前景分析 60.35%的學生認為就業前景一般,受國家政策和社會需求影響能就業;33.55%的學生認為醫學檢驗技術日趨智能化、自動化,儀器將取代人工,就業前景堪憂;23.27%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前途光明,社會需求大;22.31%的學生認為就業有困難,但在接受范圍內;19.74%的學生認為本專業不如目前熱門專業就業前景好。
2.5.2 就業途徑 46.39%的學生選擇畢業后自主擇業,24.40%的學生選擇用人單位直接到校招聘,其他途徑依次為網絡招聘、熟人介紹、人才交流會等。
2.5.3 就業區域 67.58%的學生優先考慮前往一、二線大城市,52.17%的學生選擇留在家鄉。選擇這些區域的原因為發展機會多、便于實現自我價值、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及親友期望等。
2.5.4 就業方向 96.47%的學生選擇醫院醫學檢驗中心工作,64.85%的學生選擇醫學教育和科研工作,62.12%的學生選擇生物試劑公司工作,48.48%的學生選擇食品與衛生檢驗工作,30.18%的學生選擇動植物檢驗工作。
2.5.5 薪資期望 45.10%的學生希望薪資為5 000~8 000元,27.13%的學生希望薪資為8 000元以上,22.63%的學生希望薪資為3 000~<5 000元,大部分學生認為薪資低于3 000元不能接受。
2.5.6 擇業因素分析 79.61%的學生擇業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是經濟收入,其余依次為個人發展前途(76.24%)、工作環境(64.37%)、區域位置(49.75%)和單位性質(47.51%)。
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包括專業定位、專業發展前景、就業方向等,可以幫助其明確專業在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全面發展。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較全面的認識和較高的評價,對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充滿信心;但不可忽視的是,仍有23.76%的學生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不甚了解,且還有不少學生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發展和就業表示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學習積極性。鑒于此,在課程設置上可在大一開設檢驗醫學概論等課程,對大學新生進行專業教育,提升其專業認同感,激發對專業的熱愛[3];同時在教學中應用“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方式[4]。
醫學檢驗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優化實踐教學環節,高校可通過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推進醫學檢驗技術創新人才培養[5]。新形勢下,高等醫學檢驗技術教育必須緊跟健康中國戰略步伐,堅持“以本為本”,改革人才培養模式[6],推動專業發展。
綜合素質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除理論專業知識外,協調工作、人際溝通也是能力的體現。39.81%的學生認為用人單位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7]。學校可開展素質拓展、演講與口才等訓練,舉辦檢驗實踐技能競賽,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大賽,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志愿者活動等,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在就業途徑調查中,24.40%的畢業生通過學校舉辦的畢業生雙選會成功就業,46.39%的畢業生自主擇業。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有近50%的畢業生自主擇業,故各院校就業指導中心在舉行雙選會促進就業外,可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用理論指導畢業生就業,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并通過更有效的多類型就業方式指導畢業生自主擇業,這將對促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去向是各級醫院檢驗科,其次有血站、疾控中心、醫學類實驗室、高校等,隨著國家醫療體制的改革,生物試劑公司、第三方檢驗實驗室及檢驗診斷企業也成為未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的重要就業單位[8]。因此,提高學生在科學研究、技術支持、市場營銷等行業的就業意識,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顯得十分必要[9]。
本次調查研究針對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和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2015級至2019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學生展開,其結果適用于解釋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和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現階段學科發展和就業形勢的總體情況。本次研究屬于觀察性質的研究類型,有助于醫學檢驗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為了適應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及社會對醫學檢驗人才的要求,學校要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