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5)
網球運動有著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受到了當代大學生們的喜愛。近年來我國的網球運動員們在各大賽事中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使得國人對網球運動的關注度愈發高漲。當前我國競技網球的建設事業正在面臨瓶頸期,出現了后備人才不足、教練員能力有待提高等現實問題。如何留住我國當前的競技網球優勢成為體育建設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高校作為青年人群的教育基地,毋庸置疑的高校應當義不容辭地為我國網球建設事業推波助瀾。通過加大高校網球建設,不僅能有效提高網球運動在高校中的普及率,還能夠適當的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網球人才,建設出高水平的網球運動隊,為我國的競技網球輸入新鮮血液,有效推動我國網球事業及體育事業發展。
根據相關研究學者的調查研究,目前高校體育教師中籃球和羽毛球的比例最大,而網球教師與前兩個專業的體育老師相比,呈現出占比小,數量少的特點。當前高校對網球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較低,在人才招聘時也對網球老師的需求量很小,薪資待遇也不盡如人意。此外,部分高校的網球教師為兼職網球老師,專業素養有待提高。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高校中的網球師資力量薄弱,真正能夠勝任高校網球教學的老師是少之又少,所以高校網球運動的普及道阻且長。
當前的網球文化發展狀況并不好,首先缺乏專業的教材,難以為網球老師的指導提供范本,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些許不便。老師在進行知識傳授時只能憑借以往的經驗,沒有客觀的文本進行對照,主觀性較強。且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些經驗會慢慢淡化,變得更為零碎。老師的教學活動難以開展,無法規范化、體系化。其次高校沒能提供一個很好的網球普及的環境。對網球運動的宣傳以及課時安排都沒能給網球合理地發展空間。此外,學生群體本身對網球也缺乏了解。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這些運動學生在中小學時期就有所接觸和學習,即便有些同學技術并不好,但最起碼對游戲規則有所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也時常會叫上三五好友玩耍。但網球運動則缺乏這樣的學生基礎,很少有學生了解網球運動的打法和規則,中學時期的體育課也沒有對網球運動進行學習和介紹。多數學生聽說網球也只是通過電視或網絡上有關網球賽事的報道,自身的運動實踐幾乎為零,制約了網球運動在高校中的普及。
網球是一項對場地設施要求很高的運動項目。在實地調研部分高校的網球場地時,我們發現場地設施短缺問題較為突出,這一情況在高校中比較普遍。有的學校場地老舊,損毀嚴重;有的學校網球場地面積小,無法容納更多的同學進行網球運動;有的學校甚至都尚未配備體育館等等。這些客觀條件的限制都極大地泯滅了學生們學習網球的熱情,也給網球教學的實施帶來了許多不便,不利于網球運動的普及。雖然網球運動在各高校中廣泛開展,但是目前大力支持開展網球文化建設學校并不多,此外,在組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時,因其尚未理解發展網球運動的重要意義,對網球運動建設的投入資金不足。因為缺乏物質來源支撐的網球建設,學生在訓練中沒有專業場地,沒有專業的器材,同時也沒有相應的激勵政策,所以高校網球文化建設工作難以推進,給高校普及發展網球運動造成極大的困擾。
高校培育學生不僅要注重對專業技能的教授,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培養。學生們在網球運動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雙打網球可以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懂得與他人的合作和配合,通過雙方之間不斷的磨合來學會與人相處,既能夠鍛煉身體,也在這其中收獲了友誼。大學生們正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他們身體各項機能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大腦靈活,學習能力很強,這些都是大學生學習網球的有利條件。正因如此,我國在培養競技網球后備力量時,也將目光轉向了高校的學生群體。通過加大高校網球文化建設,讓大學生對網球的興趣更加的提升,愿意主動積極參與網球運動,能讓網球運動更好地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不斷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網球文化和網球運動的傳播和普及整體是雙向并進的,二者缺一不可。網球運動鍛煉的是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在運動的過程中,通過對對手發球以及球位置的預判,增強了大腦與肢體之間的信號交流,也讓學生的左右腦也得到了很好的開發。這些都是客觀物質上而言對學生身體健康的積極影響。從精神層面來看,網球文化的發展也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因為眾所周知,運動是發泄情緒的有效途徑。大學生雖然正處于人生中較為輕松的時期,脫離了高中緊迫的升學壓力,以及工作時來自上級領導的種種壓迫。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來自學習、生活或者家庭上的消極情緒也是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的自殺率正在逐年升高。這都在提醒我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急需關注。網球運動是一項合作與競爭并存的運動。在單打中,雙方之間的體力腦力博弈激烈。而雙打中則需要與好友的配合。與跑步、跳高等運動不同,網球運動需要與他人發生接觸。在與人的競爭與合作中不知不覺地增進了感情,收獲了友誼,同時發泄了心中積壓的負面情緒。加大網球文化建設在高校網球普及中,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網球文化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其最早起源于12世紀,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逐漸形成了現代網球運動。網球在世界范圍內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并擁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網球文化是在網球運動基礎上衍生出的精神產品,其體現了網球運動的內在價值。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較高、綜合素質也較高,能夠很快的學習并熟練掌握技能。網球在誕生之初在人們心中有著“高雅”的印象,這一源自貴族皇室的運動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并在19世紀被正是列為比賽項目,至今仍然是世界公認的貴族運動,可與保齡球、高爾夫等運動并列,網球文化的這些特點能在無形中給予參與網球運動學習的學生增添了信心。近些年,我國的網球戰績捷報頻傳,其中網球運動員李娜的大滿貫更是引起了人們尤其是青年群體對網球的關注,不少同學是因為受明星運動員影響而愛上了網球。大學生對網球運動的印象都很好,認為通過參與網球能夠很好地鍛煉自己的身體機能,也能夠向同學們更好地展示自我能力。
網球文化產生于網球運動,網球運動的開展離不開網球文化的傳輸。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且對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的接納能力較強。因此我們說網球文化在大學生中傳播具有先天的優勢。在進行網球運動的普及工作時,可以先帶學生們了解網球的發展歷史,以及近些年我國競技網球在世界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對網球的興趣,讓學生們愛上網球運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比開門見山的傳授網球打法和規則的教學效果更好。學生只有事先對網球文化有著很好的了解,才能在今后的網球學習中更加順暢。首先要了解網球運動的規則和賽制,其次要了解網球的歷史文化和其中蘊藏的智慧。這樣由淺入深,對學生來說更容易接受。在網球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不知不覺培養起對網球的濃厚興趣。發展高校網球文化建設,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網球課程的教學效果。
當前我國的網球運動缺乏專業教育理念進行引導,這是阻礙網球運動在高校中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發展網球文化建設也正是針對解決這一現象的具體舉措。網球文化建設能提高高校對于網球運動的注重度,促使高校能夠豐富網球教學相關的理論,為網球規則的制定以及網球運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提供指導。同時可以總結一些經典的網球打法,為同學們學習網球提供了專業的理論支持,幫助學生克服在網球練習中遇到的困難。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集合地,在高校中發展網球文化能夠直接的推動網球理論的研究。師生在網球運動的普及中加深了對網球運動的了解,能夠對該運動產生新的認識。此外,大學生群體中有著相當一部分的網球愛好者,學校應當為學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提供平臺,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網球聯賽的開展是網球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各高校間的網球聯賽能拓展各學校之間的溝通渠道,加強學校之間的合作。當前各高校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聯賽運作機制,這為網球運動在高校中的普及提供了優勢條件。通過校際聯賽的方式,既擴大了網球運動的影響力,也讓廣大師生在賽事準備中增進了感情,得到了成長。但是各高校間的網球聯賽在舉辦過程中,常常出現報名選手人數不足或選手的專業素養有所欠缺,對網球的賽制和規則打法了解不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通過大力發展網球文化建設,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如可以在高校網球聯賽實戰之前舉辦一些網球知識競賽等活動,讓網球文化建設與網球運動的普及同時進行。這樣能在無形當中擴大網球聯賽實際的參賽人數,給那些熱愛網球文化但身體素質條件不足的同學提供了發揮自身價值的機會。通過網球文化的傳播還,能夠顯著地提升網球賽事的整體水準,提升運動員的素質。同時還擴大了網球文化的受眾,提升網球運動的普及率。
高校網球文化發展建設,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網球運動普及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高校是孕育高素質人才地最佳場所,有著豐富的文化發展底蘊,通過在高校中大力開展網球文化活動,也能對高校所在城市或是所區域中的網球運動普及,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用。所在在今后的高校網球教學中高校要不僅注重網球教學技巧和網球實戰教學,還要高度注重高校網球文化建設。只有不斷加大高校網球文化的建設力度,才讓網球運動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讓網球運動在高校中得到廣泛的普及,國家打造出更多地具備高水平的網球運動員,為國家網球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