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娜 劉應之
(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增長,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愈加優渥,但他們的身體素質卻持續呈現下降趨勢。很多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視力降低、體重超標、抵抗力弱等問題。在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基于學生的體質健康來構建更加科學的體育教學體系。這就導致上述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并且持續危害著大學生的健康狀態。現代高校必須要重視這一問題,并且為其推出更多有效的體育教學改革策略,這樣才能讓更多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得到實際的收獲。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大學生有了更多與社會接觸的途徑。他們的價值觀與生活觀念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到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驅使更多大學生將自己的時間傾注于體育鍛煉之外的事物上。一部分學生想要利用大學時光考取各類證書,從而提高自身在未來就業環境中的“含金量”。另一部分學生鐘情于紛雜的網絡游戲與視頻資訊,他們24小時離不開手機,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娛樂上。無論是哪一部分學生,都很少會將時間放在體育鍛煉上。這些學生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最終導致他們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
為了滿足現代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及成長需求,現代高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多為分項教學。學校方面會為學生提供籃球、足球、羽毛球、網球及健美操等多種常見的體育訓練項目,然后由學生自愿選擇心儀的課程展開體育鍛煉。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卻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最為常見的一點是,大部分體育教師為了降低教學難度,往往會采取示范式教學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體育教師會在課堂開始時為學生展示基礎的體育運動要領或者是相應體育項目的練習方式,然后就讓學生自己展開自由練習。這種“放羊”式的教學模式并不能穩定地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更無法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并沒有養成持之以恒的鍛煉習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除了以上幾點之外,現代高校體育課程的考核方式也相對較為簡單,這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大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個人因素也是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學生在脫離高壓的高中生活之后,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來自家庭與學校的約束,便完全放松了自己。很多學生養成了熬夜上網、喝酒抽煙等不良習慣,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觀念,同時也會直接地降低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最新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當代大學生的平均身高與體重一直在穩定增長,而耐力、肺活量、爆發力等與體質健康息息相關的核心數據卻一直呈下降狀態。大學生正處于自身體能素質的上升期,而實際的調查報告卻與其截然相反。除此之外,很多學生只會在體育課上展開體育訓練。學生自身體育鍛煉意識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科學健康的體育鍛煉意識,是締造大學生健康體質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現代高校必須要不斷加強體育相關的宣傳與引導工作,才能引導大學生塑造更加健康的生活觀念,同時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大學生已經建立起了個性化的思想觀與價值觀念,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切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輕視體育鍛煉的想法。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一些與體質健康有關的真實案例或社會新聞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近年來多次發生的“大學生長跑猝死”新聞,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大學生敲響警鐘。很多學生自身就有著近視、肥胖等問題,這些真實的社會新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他們對不良生活習慣的看法;
其次,學校方面要加強理論宣傳的力度。學??梢曰趯W生需求,為學生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并且在公眾號平臺上定期分享一些體育健康知識。學校也可以通過專題講座或班級研討會等形式,在校園中建立起“健康至上”的教學理念。高校體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發展。這樣才能為學生未來的健康成長帶來更大的幫助,同時也能提高現代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價值。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體質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態度。大學生只有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得到成長與收獲,才能發自內心地接受體育鍛煉,最終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大學生的健康需求,教師要為他們帶來更加多元化的體育教學策略,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出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調查、課堂問卷等方式,對學生的身體情況展開全方位的調查與分析。教師在實際的調查過程中,不僅要詳細了解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喜好及自身的身體狀況,同時也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體能素質展開全方位的評測。這樣教師才能為每一名學生制定更加科學有效地“運動處方”,體育教師可以在運動處方中為學生詳細規劃更加符合他們身體狀況的運動方式、運動時間及運動強度。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養成科學鍛煉的好習慣,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
其次,教師要從教學全局角度出發,開展多層次的分層體育教學。例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基礎型與針對型兩個部分。對于身體素質較差且沒有運動習慣的學生來說,基礎的體育鍛煉內容就可以滿足他們當前的體育鍛煉需求。而對于一直保持良好運動習慣的學生來說,這些基礎的鍛煉內容并不能為他們帶來更大的幫助。這時教師就可以從爆發力、耐力、身體協調能力等多個角度出發展開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體育訓練。這樣既能滿足不同學生具有差異性的體育鍛煉需求,同時也能打消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畏懼心理。這樣學生才會自發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并且在課內外的鍛煉過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當代大學生的體能素質,高校體育教師也應該為他們帶來更加豐富的體育鍛煉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基于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將更多生動有趣的體育游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就以籃球運動為例,很多學生在枯燥的傳球、帶球過人、定點投籃等訓練項目中失去了對籃球運動的熱情。這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分組,并且讓學生按照不同小組開展不同類型的對抗游戲。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籃球運動技巧,同時也能改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最終為學生身體素質的增長帶來更大的幫助;
其次,學校方面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組織更多集體性質的體育活動。例如,學校方面可以為學生展開校園網球賽、校園羽毛球賽等體育競賽活動。很多學生都會在這種競賽機制的影響下,自發地展開體育鍛煉。為了能夠讓更多學生參與進去,學校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能素質將比賽分為專業組與業余組,這樣就能讓更多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收獲正向激勵,最終讓這些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體育運動習慣。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學校方面還應該從優化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的角度入手,滿足更多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本質需求。首先,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展開教學考評時,不能再對學生展開總結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只關注學生期末時的體育課堂考試成績,完全忽視了學生在一學期中自身體能素質的動態變化。教師應該在每學期開始時為學生建立一個動態的體能素質檔案,并且在學期末結合學生的檔案展開教學考評。這樣才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實際變化,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給出更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其次,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考評時,不能要關注學生對運動技巧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對運動項目的興趣、自身的運動習慣、體育文化素養及鍛煉意識等多種元素。這樣才能通過教學考評的方式,讓學生更加關注這些影響自身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最終讓更多大學生在科學的教學考評體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能素質。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體育本身也是一門講究學生運動天賦的課程,一些協調性更好的學生往往有著更加優異的表現。教師在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提高或降低部分學生的考評標準。這樣才能在滿足每一名學生實際情況的同時,全面提高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是現代高校體育課程的核心思想。面對當代大學生日益下降的體能素質,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已經是勢在必行。體育教師必須要從大學生成長的需求角度出發,對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及教學評價體系展開優化。這樣才能在提高大學生體能素質的同時,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