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康榮,劉于婷,李子明,馮文韜,黃綿波,王祥海,閆 媛,張 敏,李 娟,陳英華,張 琳
(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6)
長期以來,組織胚胎學課程主要采取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由于課程內容理論體系龐大,知識點和重點難點多,要理解記憶的內容多,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比較多[1],因此師生之間及時有效的溝通互動是解決學生問題、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微信公眾平臺是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和交互方式,為移動學習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應用創新空間[2]。由于其傳播內容具有實時性和豐富性,傳播渠道便捷,可幫助醫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本文探討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提高組織胚胎學教學質量。
在建立組織胚胎學課程的微信公眾平臺之前,首先以實驗教學為切入點,對南方醫科大學2017級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獲取有效調查問卷956份。調查顯示,96.45%的學生完成一份畫圖作業需要30分鐘及以上,其中54.49%的學生需要1~3小時。91.96%的學生在完成作圖的過程中遇到過困難,在遇到困難后,22.96%的學生通過與同學討論解決問題,僅0.42%的學生會向教師尋求幫助,76.62%的學生會選擇自己翻書解決,這就與大多數學生畫圖時間長的情況相對應。由于實驗教學課時限制,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致,遇到的困難也各不相同,教師在短暫的課堂時間里無法一一對學生進行輔導。學生只能在課后采取自己翻書琢磨的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把握不住學習的關鍵點,浪費時間且收益不佳。這表明僅依靠傳統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亟待進行教學改革。
在調查問卷中我們還設計了關于組織胚胎學畫圖教學視頻的一系列問題。94.47%的學生愿意通過視頻進行學習,而不僅僅是局限于教師在課堂上用PPT或口頭講述,57.31%的學生希望在教學視頻中能夠得到更加詳細的關于知識點的講解。這表明學生普遍希望能夠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對知識點進行回顧。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將給學生提供不限時間、地點的移動學習平臺,有利于激發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學習,實現對知識的不斷回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根據組織胚胎學課程特點,遵循移動學習設計原則,以微信公眾平臺作為移動學習的應用平臺,開發了“南醫大組胚教學”微信公眾號。借助微信公眾號及相關管理平臺可以實現管理教師、推送公告及信息,同時可以實現管理學生、發布課程資源、上傳練習題、發布作業以及統計分析等多種教學功能。
首先,教師在手機端安裝微信并注冊微信賬號,再通過電腦端在微信公眾平臺官網上按照提示注冊微信公眾賬號。申請步驟包括輸入基本信息,經郵箱進行激活,個人信息登記及填寫公眾號信息等,公眾賬號信息包括頭像、名稱、類型、微信號。申請完成后,微信公眾平臺會自動生成二維碼[3]。學生可通過搜索賬號名稱進行關注,以便后續開展學習。管理者也可將二維碼發送給學生,其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基于該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組織胚胎學課程資源,內容包括3個菜單:理論課程、實驗課程以及師生互動。
理論課程菜單中,包括課程PPT、教師云慕課、研究前沿領域及大師。實驗課程菜單中包括優秀作品展示、實驗課規則、顯微鏡的使用、組織胚胎學平臺以及實驗教學典型切片詳解。師生互動菜單中有“你問我答”“熱點問題”“師資介紹”以及反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通過“你問我答”在公眾號后臺發送消息或者留言,教師可以在PC端和手機端隨時查看并答疑,方便師生互動。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討論的熱點問題、學生經常發生錯誤的知識點不定期發布相關圖文或視頻資料。
2.3.1 課前預習 理論課開課前,教師向全體學生發送消息,如“本學期課程計劃”,方便學生提前預習。正式開課后,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將相關課件、資料、視頻等上傳微信公眾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和針對性預習。此外,還鼓勵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網絡資源等其他途徑主動拓展知識。同時導入一些問題和典型案例,讓學生探尋問題的答案并反饋給教師,對積極并準確回答的學生,平臺會進行統計并在平時成績上適當加分,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好奇心。自學時遇到的問題可發送至微信公眾號后臺,并可@教師,教師可清晰了解學生預習情況并針對性準備課堂答疑。實驗教學作為組織胚胎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前教師經微信公眾平臺上傳切片觀察的相關學習資源及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復習理論課知識,有利于實驗課的順利開展。此外,教師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傳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和方法,促進學生自主高效地觀察切片,以達成實驗課教學目標。
2.3.2 課堂學習 課堂授課中,學生對課程內容已經有一定了解,而且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較高,主動思考和學習,顯著提高了教學效果。授課過程中,穿插設置課堂講授內容的判斷題或者選擇題,讓學生使用手機回答問題,教師可以點評和點贊,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講授中。實驗課上,教師講解操作后,部分學生仍未必能記住操作方法,在獨立操作時難免會遇到觀測區域尋找不到位的問題,此時學生可觀看微信公眾平臺上相關的微課視頻,鍛煉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3.3 課后復習 課后教師申請問卷網賬號,設計試卷題目,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推送給學生。答題有效時間結束后教師關閉系統收回試卷。試題答案以文本形式公布于微信公眾平臺。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推送作業講解,梳理課程重、難點及考點,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另外,教師將實驗課繪圖作業中的優秀作品進行整理,推送至微信公眾平臺“優秀作品展示”欄目。學生可觀摩同學的優秀繪圖作業,并對比自己的進行反思和提高。學生在課后學習時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提出問題,教師整理個性和共性問題,分別進行解答,適時有效多頻次互動,彌補課堂上無充足答疑時間的不足。
2.3.4 課余互動 課余時間,不定期推送組織胚胎學領域經典發現、案例和研究進展,力求簡單、生動、有趣,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討論、探索和拓展學習,促進組織胚胎學教學質量提高。
通過初步試運行,微信公眾平臺輔助組織胚胎學教學優勢明顯:多種形式學習內容的推送,如視頻、動畫、語音、圖文等,既集成了內在教學內容也豐富了外在表現形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促進理解記憶效果明顯;移動學習平臺的實時共享有利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讓學習延伸到課堂外;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一對多的溝通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平臺數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微信公眾平臺輔助組織胚胎學教學也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微信公眾平臺畢竟是一種輔助手段,傳統課堂教學仍然是目前教學最重要而基礎的模式,教師面對面講解剖析永遠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最佳方法[4]。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是應對目前組織胚胎學教學困難的一個有效嘗試,其實時互動、信息豐富等優勢明顯,但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工作量加大,如何把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好、管理好并使用好,教師要額外付出很多心血,怎樣把組織胚胎學知識系統整理出來推送給學生,如何把知識內容整理得豐富多樣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又如何通過線上互動督促學生有效學習,切實提高教學效果[5],均有待深入研究,教師要在不斷探索實踐中前進,把微信公眾平臺用好,真正使其成為提高組織胚胎學教學效果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