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體育學院 貴州 畢節 551700)
我國散打從1979年正式試點算起接近40年了,它以“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為精髓,大力發展散打項目,經過40年的積極發展與壯大,我國的散打技能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取得了突出的榮譽及成績,獲得了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的認可,散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戰術體系、理論體系及競賽體系。但是,散打作為一項激烈的競技項目,依然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它對人們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導致其難以在廣大人群中實現普及,同時隨著市場化的發展也讓散打越來越商業化等問題,這些因素對散打人才的培養產生嚴重的阻礙,進一步限制了散打項目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高校作為一個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其逐漸衍生出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運動項目——高校散打課程,在不少高校已經開展了相關課程,散打課程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讓大學生在業余期間學到格斗技巧及護身技能,同時也強化他們的身體素質及健身理念,盡管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散打課程在高校中推廣與開展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較大的問題,對散打運動的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作用,限制了高校散打課程項目的發展。因此,需要我們探索出針對性的措施,打破高校散打科目發展中面臨的瓶頸,促進散打課程的健康發展。
我們要不斷地去研究散打在高校學生中的優勢,最大限度挖掘散打的價值,要加大對散打的重視程度,這需要我們關注高校在開展散打課程中面臨的不足。
高校散打課程作為競技類項目,散打科目具有搏斗激烈、安全危害性大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及搏擊性,它相對跆拳道、拳擊等運動項目,高校散打課程訓練中的強度及激烈度更大,且其規章制度、規范性、合理化、科學化等方面還不完善,在缺乏保護設備的情況下,很容易對散打運動員造成較大的身體傷害,即使具有良好的保護措施依然存在較大的風險,甚至出現運動員身體嚴重傷害或死亡的事故;部分高校考慮到散打的危險性,為保護學生的安全,在設定課程通過標準時沒有制定嚴格的標準,在實際訓練時也有意降低了訓練的強度及難度,導致散打項目的效果不盡人意。所以,基于以上情況,也讓不少高校散打課程愛好者望而卻步,為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需要高校散打課程部門不斷調整規章、制度、訓練方法等,探討出在滿足學生鍛煉目標的散打模式。
在進行散打訓練的過程中,訓練器材及場所是必備條件,也是學生能夠順利進行散打訓練的基礎保障。散打課程的開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采購訓練器材及進行場地配套,在購買散打器材及場地方面的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而實際上很多開展散打項目的高校在相關器材及場地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不少學生進行散打學習時只能在操場等非專用場所,很多學生只能在室外利用為數不多的拳套、沙袋和護具等器材進行練習,即使在室外訓練也存在部分學生連基本的拳套、沙袋和護具都沒有,給學生進行散打訓練帶來較大的困難,散打課程無法進行有效的散打對抗訓練,同時也會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提高了訓練過程中的危險系數,造成的后果無法想象,讓散打訓練不能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嚴重影響了散打課程的效果,關系著散打課程的持久發展。
散打凝聚了我國傳統武術中的很多精華,但由于散打屬于競技類項目具有對參與人員身體素質要求高,同時宣傳力度不到位,也讓人們對它有一定的敬畏感,導致選擇散打的人群較少,反而對跆拳道、拳擊、柔道等運動項目非常熱愛,另外我國散打在國際上宣傳力度不夠,國際上很多人只熟悉中國極個別的武術明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僅僅是對武術明星的動作模仿,沒能對散打的精髓有較深刻的研究與理解,失去了中國武術文化的特色。因此,基于以上情況,散打進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進一步限制了散打的普及。
散打老師是散打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參與者,同時也主導了散打訓練過程,對散打教學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經驗豐富、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的散打教師隊伍是散打教學順利開設的基本條件。通過對貴州開設散打的15所高校調查可知:總共擁有30位散打教師,其中男性散打老師有26位,女性散打老師僅有4位,可以看到總體上來說每個高校擁有的散打老師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且散打老師數量比較少。通過對散打老師的年齡進行分析,20-30歲的老師有 12位,占比 40%;30-45歲的老師有15位,占比50%;而45歲以上的散打老師僅3位,占比10%;高校散打老師以中青年為主;對散打老師的學歷進行分析,擁有碩士研究生學位的散打老師有9位,占比30%,擁有本科學歷的老師有18位,占比60%,大專學歷的老師有3位,占比10%。因此,高校散打教師隊伍結構還不夠合理,還需要加大建設力度,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散打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高校為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喜歡上散打項目,高校散打課程需要加強散打訓練過程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學生的自我安全意識,它作為較為激烈的競技項目,不斷完善散打課程訓練規范性、合理化、科學化;高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制度、安全流程及注意事項,可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散打制度,經常開展訓練技巧方面的討論活動,豐富他們的訓練經驗,提高他們練習過程中的自我防護。在課堂上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結合相關的法律制度,并加強賞罰制度,加大散打惡意傷害、武術欺騙的處罰力度等,避免惡性的欺騙動作,提高散打課堂的安全性,以降低散打的危害性,讓更多的大學生接受、喜歡上高校散打課程項目。
高校要提高對散打課程的重視程度,投入足夠的資金來滿足散打訓練的需要。散打課程的順利開展需要相關的物質保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采購訓練器材及進行場地配套,滿足散打教學、學生訓練的需要,采購充足的拳套、沙袋和護具等散打器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訓練專用場地,促進學生的散打訓練過程,提高高校學生參與散打訓練的積極性,散打訓練相關保障情況也是高校綜合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在高校發展散打過程中,對散打進行宣傳是一種有效的推廣手段,可以利用校園廣播、散打比賽、散打健身、校運動會等方式將散打運動進行宣傳,提高高校大學生對于散打的認知度及了解程度,同時也可以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強化宣傳的范圍及效果。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合了視頻、網絡、音頻等技術,具有即時性好、資源豐富、知識量大、交互性好等優點,散打老師也可拍攝一些散打視頻,可以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宣傳的效果及震撼力,提高散打在大學生中的說服力及認可度。
高校在引進散打教師時,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進行,可以通過社會招聘將散打館優秀的教練招進來,也可以直接引進其它高校的老師,讓整個散打老師隊伍的結構更合理;提高散打老師的綜合素養,培養合格的現代化綜合性人才,改善學生的素養,老師對散打課程進行深入的分析,明確散打教學的內容及目標,分層次教學,讓每個散打學生都能得到照顧,整體效果將會更加突出,將散打教學資源的價值最大化,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對散打的興趣,以讓散打教學的效果更好,讓散打課程的魅力永不失色,促進高校散打的持續發展。
散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運動項目,在世界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武術文化的重要代表,深受國人的喜愛,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散打開始走向國際舞臺,各種不利因素也逐漸凸顯出來,給散打項目進一步發展帶來挑戰,這也需要我們探討出針對性的對策,以進一步促進散打的傳播與發展。因此,有必要針對高校散打課程開展現狀與發展策略進行探析。
散打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項目,在社會中占據較大的分量,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運動科目,非常符合我國高校青年學生的身體條件,可以較好的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發展,散打教育在高校中取得了快速進步,同時也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漸漸在國際大賽上嶄露頭角,可以較好的提高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研究內容具有重要的應用及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