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 曾澎 溫偉
(南昌理工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44)
中國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一百多萬年以前,當人類的社會活動還只能勉強區分為求食(采集、漁獵)和攻防(對野獸和對其他人群的進攻和防衛),就發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孔子主張學生進行郊游和游水,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到了漢代,由于漢代政策寬簡,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出現了政治鞏固、經濟文化發展的文景之治,由于漢代雄厚的物質基礎,使得宮廷和民間的娛樂性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有關體育的項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龍、耍獅、高蹺等活動。有的活動在后世發展成為競技運動項目,有的至今仍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傳統身體娛樂活動。唐朝全國統一,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都達到了鼎盛時期。在這種社會條件下,體育的發展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
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體育項目數量最多、形式最豐富的國家。傳統民族體育運動的傳承需要通過民間和學校來實現,學校是其走向現代化傳承傳統體育最好平臺。而今,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教育的融合意味著現有體育教育必須變革,才能更好的傳承傳統體育文化。作為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代表——舞龍舞獅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這種傳統的民間體育文化已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龍獅文化。特別是舞龍舞獅的標準動作,自選動作和創新動作的規范和統一,使得舞龍舞獅更具觀賞性和普及性。當今的舞龍舞獅運動集中于福建、湖南、貴州、廣西、廣東沿海一帶,作為相鄰省份江西的舞龍舞獅運動發展還具有很大的發展前途。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是由于缺少系統的民俗體育教育課程開設和青壯年外出務工等原因,因此舞龍舞獅運動在高校的開展無疑將彌補江西省舞龍舞獅運動發展的不足。因為南昌作為省會,高校比較集中,故此,本文主要以南昌地區高校為例探究高校舞龍舞獅運動的可行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江西境內舞龍源于宋代,明清走向成熟與興盛,歷經數百年經久不衰。江西舞龍種類主要有板龍、草龍、竹龍、紙龍和布龍。江西自古以農耕文化為主,以農業為主體的人們,則多歸服于自然威力的統攝之下,因此其信仰的內核是自然崇拜和具有天、地、人、物和諧統一的理想觀念。從江西“舞龍”便能看出農耕文化傳承的一貫性及其思想意識。
江西“舞獅”有文武之分,文獅造型如同南獅派獅,簡練粗獷,在表演時注重于表現獅子的表情,動作細膩詼諧,以逗人喜樂。武獅造型如同北獅,但著重于武功技巧的表演,動作勇猛粗獷,給人以威嚴之感。
高校作為青年比較集中的一個群體單位,舞龍舞獅由于加入了現代元素,極具觀賞性和娛樂性,身受學生喜愛。
舞龍運動的人數一般在14人組成(龍珠1人、龍頭2人,龍身和龍尾巴8人、鼓樂3人),隨著現代舞龍的發展,現在舞龍更加規范化和靈活化,形成了標準的舞龍競賽規則和舞龍套路,例如,自選套路、規定套路、競速舞龍、障礙舞龍和抽簽舞龍等。舞獅較為復雜,北獅和南獅人員構建不一樣,而且套路也不一樣,南獅隊主要是在高樁上表演;北獅隊主要是兩頭“獅子”上高臺進行表演。自1998年湖南師范大學創建我國首只高校舞龍隊以來;舞龍舞獅作為一項重要的體育項目已經融入到一百多所高校的日常教育活動中。高校舞龍舞獅培訓也隨之展開;江西高校舞龍舞獅起步比較晚,但隨著高校舞龍舞獅培訓班開辦,江西高校為舞龍舞獅的普及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通過調查分析,大部分高校都是以體育生為基礎組建的舞龍舞獅運動隊,非體育專業學生學習舞龍舞獅興趣不高;課程開設以理論課、技術實踐課為主,還沒有納入到普修課程行列。
舞龍舞獅是一項對專項身體素質要求全面的運動,對運動員的力量、爆發力、耐力和柔韌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求運動員必須要勤學苦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舞龍舞獅的技術動作要求,因此這需要加強運動員的力量、爆發力、耐力和柔韌性等方面基本功訓練,也只有通過大量的、長期的反復訓練,舞龍舞獅表演、比賽才會活靈活現,龍獅才會有韻味、有思想、有靈魂,通過長期的基本功訓練,使運動員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體現到比賽、學習、生活中去,尤其是在比賽中、表演中才能很好的把技術動作運用出來。所以說長期的舞龍舞獅訓練不僅磨練學生意志,同時也培養學生勇于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
現今的大學生多數是00后,隨著網絡走進了校園,很多學生都宅在宿舍里面,過著除了手機就是電腦的生活,過著喜歡體育課、但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奇怪生活,所以說通過合適的引導,有一部分同學會走出宿舍,如果把舞龍舞獅納入達選修課程,這對讓現在的校園文化是學校隱性的課程對學生成長大到理想道德,個性品德,小到行為習慣,言談舉止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各大高校可以通過開展適量的舞龍舞獅課程,實現傳統體育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開展舞龍舞獅課程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這即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也做到了民俗傳統文化的傳承,還可以促進學校文化育人工作。
舞龍舞獅是一項團隊競技和表演項目,在日常教學訓練、比賽和表演過程中,要求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團結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日常教學訓練、比賽和表演時,要求每個運動與要有必勝的自己,和其他運動員通力合作,舞龍舞獅隊團是一個相互合作的團隊,任何一個運動員失誤都會給比賽或者表演帶來負面影響,使得比賽或者表演失敗,所以它需要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之間隊友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的思想。因此,在長期訓練及表演,對培養運動員團結和作精神有著重大作用,長期參加舞龍舞獅運動有利于增強,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江西高校是一個以公辦和社會辦學為主,學校大多集中在南昌和九江,各個學校課程開設不一樣,對學生的培養計劃也不一樣,但對學生的健康課程開發都是一樣的,目前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各大高校、團體及個人對身體健康尤為重視,而舞龍舞獅運動是一項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有效手段,通過舞龍舞獅運動可以改善人體運動機能,提高人體各個肌肉肌群運動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增加免疫力。學生通過對舞龍舞獅運動的日常教學訓練、比賽和表演,可以為學生以后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打下良好基礎,實現為國家工作60年的口號。
由于有一些學生孤獨自卑,自我封閉,以我為中心。而適當舞龍舞獅運動可以讓這群學生參與進來,科學表明,合理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讓人釋放和宣泄在工作、生活上的壓力。而一個集體體育運動是讓人與人之間必須要有溝通、交流。所以說,開展舞龍舞獅課程對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為了了解學生對舞龍舞獅動運的了解、興趣、知識,分別就江西南昌市和九江市10所高校2018-2020級普通學生和體育專業學生進行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各500份(男500名、女500名)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1000份,回收998份,有效問卷99.8%,100%的同學了解舞龍舞獅動運;98%普通女學生喜歡舞龍舞獅,但不喜歡這項運動,2%普通女學生表示可以嘗試這項運動,21%普通男學生表示不感興趣,55%普通男學生喜歡舞龍舞獅并想參與這項運動,24%普通男學生表示可以嘗試這項運動,體育專業100%認同可以舞龍舞獅這門課程;而對于知識,普通學生和沒有開設舞龍舞獅課程的學生只有2%稍微了解,還是在看比賽時記住的一點,體育專業學生選修了舞龍舞獅課程比普修舞龍舞獅對知識高出26.2%達到99.8%。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舞龍舞獅運動教學很多高校還是以專業隊形式開展,開設了舞龍舞獅課程的學校調查結果優于其他形式,男生比女生更喜歡舞龍舞獅運動,所以只有通過舞龍舞獅的教學,組織各大高校間比賽,提高舞龍舞獅運動在學生群體的認知度,在體育專業課程中由選修改為普修,讓學生們初步、熟練掌握了舞龍舞獅的動作技術,了解舞龍舞獅知識,并產生濃厚興趣,而對于普通學生,應該把舞龍舞獅納入到公選課行列,讓更多的學生充分了舞龍舞獅運動獨有的體育運動和文化魅力。
舞龍舞獅運動是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民族民俗體育活動,在江西也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隨著經濟高速發展,高校作為傳播體育、文化的前沿陣地,應當承擔這個重任;舞龍舞獅運動也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江西有舞龍舞獅深厚的基礎、多民族和地域區域決定了江西舞龍舞獅是一個多元化、廣泛化,這要求各大高校切合實踐,創造良好的舞龍舞獅教學環境,為推動江西舞龍舞獅運動提供理論知識保駕護航。
各大高校將舞龍舞獅運動納入公選體育教學內容中,在各高校中開設舞龍舞獅運動課程交流,百家爭鳴,一校一個特殊;加大宣傳力度,讓江西高校舞龍舞獅走出去、請進來策略,加快高水平教練員的引進和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組織開展江西省高校大學生舞龍舞獅運動競賽;借鑒外省教學經驗,加強校企融合,組建或者和龍獅俱樂部,使舞龍舞獅這一民族民俗體育運動走向全民健身這一行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投入,使得這一運動轉變成產業,走向市場,從而使江西高校舞龍舞獅真正的騰飛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