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波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0)
體育教學在高校培養全面復合型人才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頒布后,各個高校對于體育教學加大了改革力度。在體育教學中考核評價區別于其他學科,在日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對于大學生課堂參與、運動興趣、健康體魄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雖然近年來高校體育教學在考核評價中不斷的進行實踐和改革,但是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體育教學考核評價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體育考核評價對于體育教學效果也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因此,消除高校體育教學考核評價的弊端,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體育教學中起到激勵和發展功能,是當前高校體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考核評價是重要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是督促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和鍛煉常識,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有效途徑之一。在體育教學中考核評價具有多個方面的作用與意義。
鑒定與評估功能。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可以鑒定與選拔優秀的體育人才,同時也是對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通過教學考核評價可以掌握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實際表現,進而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有效的措施進行補救。
反饋與交流功能。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大都是以集體的形式進行的,因此通過體育教學評價可以拉近師生之間距離,有效的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教學考核評價中的溝通與交流,可以掌握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導向與激勵功能。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可以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激勵著學生向優秀的學生學習,激發和調動他們的體育學習潛能,并提供他們展現個人技術的平臺。教學考核評價就像“指揮棒”、“標準尺”一樣給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同時也可以幫助一線教師診斷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通過實地調查與訪談發現,目前高校體育教學考核評價過程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主要從體育教學考核評價主體、內容、方法、結果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也就是誰來評、評什么、怎么評、評的怎么樣進行分析與討論。
教師為考核評價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對于考核評價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著考核評價的效果。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根據當前的體育教學形勢頒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文件中對于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做了詳細的介紹。但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一線教師延續著以往的考核評價方式,對于國家頒布的一系列教學改革的文件并不是十分了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考核評價的效果。學生是考核評價的對象,他們對待考核評價的態度將直接影響著考核評價的效果。通過調查走訪發現,有很多同學對于考核評價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只要求及格而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參與考核評價的積極性,也使得考核評價失去其作用和意義。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校改變傳統考核評價模式,要充分利用考核評價來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實際考核評價過程中依然是教師主導和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一線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但是并沒有在考核評價中組織自我評價、互評等多種模式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改變傳統單一考核評價模式,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進而提升考核評價的實際作用勢在必行。
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應納入到體育考核評價內容中來,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教師還是在以增強學生體質和技術掌握為目標的教學理念下,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大多數是以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術掌握為評定內容,而忽視了學生學習態度、進步程度、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考核。這樣的考核評價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對于大部分的學生來講是不太科學合理的。在傳統考核評價中,有些身體素質較為優秀的學生在不怎么努力的情況下就能獲得較好的成績,而一些“天分”比較差的同學經過努力也未必能夠達到及格的水平,這樣的評價方式會使優秀者產生狂妄自大,同時也能挫敗后者的自尊心和信心,弱化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這也與體育教學目標相背離。
在傳統體育教學考核評價中主要采取的是以結果為導向的終結性評價,它注重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采用的是終結性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容易忽視學生體育學習內在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進而導致學生不重視體育學習,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考試及格上,使得學生逐步采用消極的態度來進行體育學習。教師在考核評價中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其主要原因是這種方法簡便公平,符合教師的根本性需求,尤其是目前教學壓力大情況下,廣大一線教師樂此不疲。定量評價是一種以量化為基礎的考核評價方法,由于其公正和科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但是,在傳統考核評價中過分偏向定量評價,將復雜的教現象全部都歸結在了分數上,使得學生過分的看重分數,在學習和考核的過程中產生焦慮的心理負擔,從而壓抑了學生的情感和個性的釋放與發展,弱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體育教學和評價的“育人”的功能大打折扣,不利于學生健康體質和心理的成長。
高校體育教學考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考核評價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要發揮測評、鑒定等功能,同時也要發揮激勵和發展作用,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習養成良好的鍛煉行為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要以“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改革,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改革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通過對教師和學生的訪談發現,目前有高校對于體育課考核評價缺乏監督與反饋機制,大都是對合格率、達標率等做一下簡單的統計,考核評價成績流于形式,只是為了評價而評價,并沒有將學生成績納入到教學改革的范疇之內。在傳統教學評價思想和模式的影響下,所謂的改革大多是書面、口號的形式,隔靴搔癢,很難落到實處,體育課的學習評價也只是為了評價而評價,以學生為本”成為一句空話。另外很多教師也沒有從考核評價中對自身的教學進行相應的改進,只是為了給學生一個成績而進行被動的評價,因此需要建立考核評價監督與反饋制度,這樣才能更好促進體育課的課堂效果。
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來熟知當下的政策要求,提升對考核評價的重視程度,通過不斷的學習摸索出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的考核評價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能充分反映學生在體育課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另外,教師在考核評價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應加大對考核評價的重視程度,要明確考核評價對于教學的作用與意義,用科學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考核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考核評價重視起來。
高校體育教學是要樹立學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在評價內容結構上要不斷的優化與創新,從學習態度、理論知識、動作技能、進步幅度、學習興趣等多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定,利用多元化的評價內容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這樣才能更好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與維持。另外,應該學習發達國家在學校體育發展方面的先進經驗,從方法和技術層面入手,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保證高校體育課學習評價內容構成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教師要在優化考核內容的基礎上,創新考核評價方法,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將將學生的自評、互評等納入到評價過程中來,讓學生做自己成績的主人,以此來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定量和定性評價上要合理的結合,盡可能的將定性朝著定性發展,以此能夠較為全面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再保證評價信度和效度的基礎上提升教學效果。最后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摒棄一刀切的評價模式,讓學生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進行比拼。
元評價簡單的說是對評價的再評價,目前元評價制度已經成為評價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逐漸成為監督和改進考核評價的重要手段。這里的元評價不僅包含對自身的評價,同時還包含了對外部人員和環境等多維度評價,它對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效果提升有著較好的提升作用。另外在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根據評價結果審視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和具有價值,通過細致的研判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找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通過重視和挖掘評價結果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考核評價是檢驗學生掌握技能的熟練程度,同時也是衡量體育教學的杠桿,在實踐中對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起反饋作用。因此消除高校體育教學考核評價的弊端,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在體育教學中起到激勵和發展功能,是對社會需要的反饋,是社會與學校體育溝通的橋梁,是社會需要的真實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