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皓 劉源 楊天賜
(1.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74;2.北京大學 北京 100000;3.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內江,古稱漢安,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是聯接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的交通和經濟樞紐,被譽為“成渝中心”。內江市幅員遼闊,面積為5385km2,2018年共有戶籍人口411.77萬人。2019年,內江市的GDP為1433.3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7.8%(數據來自內江市統計局)。內江市先后培育出了奧運冠軍唐琳、世界冠軍巫丹等眾多體育英才。近年來在內江市城區,市政府和體育局非常重視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投入了較大的資金,特別是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區群眾對參與鍛煉的體育活動場所、設施普遍滿意,內江市群眾對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也較為高漲。
雖然近年來,內江市政府和體育局愈加重視體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問題仍然需要引起重視:第一,在省級及以上的運動競賽中,內江市很多體育代表隊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例如,在2018年,內江六中排球隊奪取全國U19排球錦標賽冠軍;2017年,內江市全安中心校奪取姚基金小籃球比賽全國亞軍……到如今內江市三大球項目在四川省及全國級別賽事上,名次有所倒退;第二,例如,在籃球項目,四川省每年都會舉辦全省的籃球錦標賽,但是內江市近幾年都沒有能組隊參加。從這個現象折射出內江市體育賽事目前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比如,缺乏高質量賽事引進,高水平代表隊競技水平不足等等。
體育賽事一般指比較有規模有級別的正規比賽。但同時體育賽事也被當作是一種特殊事件,體育賽事的舉辦需要考慮多重因素體育賽事的基本要求是迎合不同的參與個體進行一定的經濟分享,進而實現多元化的目標,體育賽事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長遠的意義和影響。
除此之外,對于重要體育賽事依然表現為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和具有較高的競爭性的體育活動。對于體育賽事含義的鑒別,仍然分為兩方面來解答。一是通過體育競賽的交流,能夠使參與者的競技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二是體育賽事的開展能夠吸引觀眾,提高觀眾的參與感,有助于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健身的意識,從而達到普及體育衛生保健的知識,技能和思想的目的。
近年來,我國競賽表演產業在迅速發展發展,已經成為推動體育產業深度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從側面看,我國競賽表演產業存在一定問題,例如,總體規模不大,體育消費不積極等問題。但是對于體育產業來說,競賽表演業是給體育產業帶來最高收益的體育行業,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場館業等也是圍繞競賽表演業來開展,足以說明競賽表演業在體育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2020年4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體育競賽將成為帶動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手段。目標有了,方法便成為了問題,落實是關鍵。內江市引進高水平體育賽事,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的觀賞需要,同時也能給校園體育教師對教法,教學理念的改進具有作用,這對于學校運動隊的訓練有指導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優質的體育賽事也可以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共鳴,對學生體育意識,習慣的培養也具有幫助。因此,高質量的體育賽事也會有力促進校園體育活動的開展和加強學生身體素質。
體育賽事對城市經濟的積極影響存在于賽前、賽中、賽后三個階段。賽前主要在于基礎設施與體育場館建設,賽中是觀看賽事的觀眾以及吸引而來的游客進行的消費,賽后體育對城市經濟的影響也會繼續存在,繼續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并且,高質量的體育賽事具備四方面盈利能力:門票、贊助廣告、電視網絡轉播權及其他商務開發。優質體育賽事也可以帶動當地體育用品制造業,體育場館業的發展,從而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賽事舉辦期間,賽場周圍的交通業:公交、停車等;餐飲以及住宿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帶動。
但有些消極的影響也同時存在著:例如,一些高質量體育賽事對場地設施的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政府修建或改善出合適的體育場館來支持體育賽事的舉辦,但是賽事不一定能給當地帶來的足夠經濟效益來支撐建設成本,造成舉辦的成本不斷上升,從而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近年來體育的迅速成長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正逐漸增強。
關于體育賽事對城市文化氛圍的影響,學術界進行了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的討論,一些學者認為,大型且高質量的體育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這座城市的凝聚力、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作用。通過舉辦高質量體育賽事,一定程度上能展示城市的形象,述說城市的歷史,并且加強城市之間的交流聯結,促進文化交融共生,帶動相關體育旅游業的發展,進而起到繼承演進城市文化生態、孵化城市文化功能區的作用。
因此,在內江市范圍內體育資源不是那么充裕的條件下,引進高質量體育賽事,也有助于發展當地的城市體育文化,發展體育文化產業也是推動城市文化的重要舉措之一。體育產業和城市應該共同推動體育文化創意的發展,培育體育文化市場,引導健康的價值觀和鍛煉觀,共同推動城市文化競爭力。可以通過體育與城市間的各種模式來促進城市文化的提升,例如,城市及城市的體育文化互動,體育賽事開發交流及打造等。
群眾體育是我國發展體育的重要基礎之一。對于內江市引進高質量體育賽事,一方面可以豐富內江市群眾的業余體育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廣大群眾的觀賞需要。高質量的體育賽事同時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具有積極作用,通過舉辦體育賽事,大量的群眾進場觀看比賽,精彩激烈的比賽可以讓更多的人對體育產生共鳴,使更過的群眾參與體育鍛煉,從而擴大群眾體育人口基數,這為當地發展群眾體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并打下基礎。
從體育層面來說,體育賽事的舉辦有利于充分宣揚并挖掘當地文化,城市文化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賽事產業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強城市的競爭力,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活力。
在現代社會,體育與城市競爭力的聯系已經形成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個結果是通過體育和城市文化和品牌影響力來塑造的。城市滿足體育發展所需的資源,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推動體育的發展。體育的發展也會反過來推動城市經濟發展,使城市擁有更多的生產要素,從而使城市競爭力得以提升。同時體育也是城市間相互競爭的一個領域。
截止目前,據了解內江市現成的體育場館設施在數量上,規模上和標準上都存在一定不足。并且,內江市目前的體育場館建造年限都比較久,存在場地設施老化的問題。體育場館是人們進行身體鍛煉、觀賞及參與體育賽事的主要場所,也是發展體育事業不可或缺的物質條件基礎。因此,內江市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現實狀況,對原有體育場館進行修繕和加大力度建設新型公共體育館,或者加大對社會體育組織,體育公司的政策支持,支持社會體育組織或公司修建運營商業體育中心,運用“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來促進內江體育事業的發展。
高質量的商業性體育賽事在營銷方面與公共體育賽事存在不同。商業性體育賽事以盈利為目的,其營銷手段,賽事管理運營等方面的策劃方法多樣,靈活,體育本身涉及廣大的潛在消費客戶,通過商業賽事帶動體育周邊等相關產品的銷售,有助于刺激體育消費,激發市場活力。因此,商業性和公共性賽事的有機結合是有必要的。
內江市大力弘揚內江體育精神,先后培養出奧運冠軍唐琳,世界冠軍巫丹、邱波等優秀的運動人才,并且前些年內江六中排球隊曾獲得全國冠軍,中學生籃球和足球等代表隊常年保持在全省的前列。但近幾年來,以內江市高中運動代表隊為例,在參加省市級聯賽的成績都大不如以前,籃球甚至排在全省末流,這是相對于以前常年保持前列成績的對比是強烈的。因此,在內江市當地引進高質量的體育聯賽,并組織內江市各年齡段的運動員參賽,一方面可以汲取一定的比賽經驗,另一方面有利于教練員學習本,外地球隊值得借鑒的戰術和訓練體系,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執教運動隊,爭取早日在高級別的比賽中更上層樓。
內江市曾在2019年舉辦首屆內江路橋杯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不論是從廣大群眾參賽的積極性上,還是在賽事組織上,拉動當地體育消費等方面都有積極的反響。雖然國際半馬賽事圓滿舉辦,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背后的另外一個問題:內江市沒有大型的體育賽事。體育賽事對當地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但是要引進高質量的體育賽事,政府的支持才是一個賽事能成功舉辦的關鍵:支持引進高質量賽事,引導扶持業余精品賽事,支持體育企業發展等。從這次半程馬拉松成功舉辦可以看出政府對于舉辦高質量體育賽事是積極的,但是要想打造當地的體育產業,引進高質量體育賽事,建立屬于內江的體育名片,政府在政策支持的積極性上需要再度提升,打造屬于內江自己的體育事業。
體育賽事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辦高質量的體育賽事也是增添體育產業活力的有效途徑。體育賽事對當地的影響是積極的、綜合的、深遠的。體育賽事的舉辦,離不開城市建設,賽事需要現代化的場館,便利的交通、通信、酒店、飯店等配套作為設施支撐,這也是當地經濟,文化的綜合體現。結合內江市以前及當前情況分析,引進或舉辦高質量的體育賽事是有必要的,并且在引入或舉辦賽事的過程中,是否能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是關鍵,政府和社會形成合力,才能圓滿順利地將賽事舉辦。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的引導下,推進競賽表演業專業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速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