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鑫 任天揚
摘要:聲樂教學是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學習能力和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自媒體時代下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需要緊扣音樂課堂教學的標準,全面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同時,聲樂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運用自媒體技術、平臺革新傳統中小學聲樂教育模式,從而探索出符合自媒體時代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路徑。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自媒體時代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創新價值,最后提出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策略,以期為推動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教學工作全面開展提供可行借鑒。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創新
引言
自媒體時代下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創新價值有許多,自媒體時代的具有信息傳播范圍廣、平民化、普泛化等特點,有利于增強農村中小學生聲樂教學與學習水平。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自媒體時代下的聲樂教學資源和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一、自媒體時代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模式創新價值
首先,自媒體時代具有信息傳播多樣化的特點。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覆蓋面更廣,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運用自媒體工具、平臺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清楚、契合實際的了解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教學的相關內容,優化學生課堂學習的知識面,開闊農村中小學生在聲樂課堂學習中的視野范圍。其次,自媒體時代具有平民化的特點。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社會底層,所以將一些自媒體傳播者定義為草根階層,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在改革中運用自媒體有利于將自媒體對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的輔助作用發揮出來。教師可以結合自媒體平臺向學生發布聲樂教學視頻、課程教學資源,學生也會將自己的學習觀點在自媒體視頻平臺中表達出來,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新聞事件、聲樂教學內容的判斷情況,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最后,自媒體時代具有普泛化的特點。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自媒體體現民意、張揚自我、助力個性成長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聲樂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對網絡化聲樂教學資源、素材的挖掘,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彌補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模式落后的一系列問題。另外,自媒體時代下完整的聲樂教學包括音樂發聲技巧,還包含對歌唱整體結構、藝術形象、情感表達等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課堂學習能力和藝術感知力、想象力,則需要充分運用自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教學資源、技術優勢,提升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質量。當然自媒體時代下的音樂軟件、網站、平臺均可為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開辟一條可行的道路。
二、自媒體時代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模式創新策略
(一)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基于自媒體時代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發展中需要重視學生個性能力的發展,由于小學和中學階段學生的聲帶、音色、氣息處于不穩定的階段,所以自媒體時代下的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應該注意學生身體的條件。對于自身條件好、有較好較穩定音準、音色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自媒體時代下的多媒體技術進行學生學習技巧、學習能力的訓練。而對于自身條件不好、音色音準差的學生需要進行基礎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學素材,吸引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對學生進行基礎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在挑選訓練方法的過程中也可以選取一些經典的歌曲,然后要求學生結合多媒體視頻、教學課件進行清唱,不放任何的伴奏,以此來判斷學生的主要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
(二)提升學生團體的意識
自媒體時代下,無論是音樂形式還是其他形式其團隊交流學習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培養農村中小學生的團隊學習和團體學習意識,教師需要結合農村中小學生自身好動、思想發展的特點,積極開展聲樂課堂教學。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喜歡歡快的音樂,而有的學生喜歡形象美的節奏。因為學生對不同音樂風格的節奏感受不同,所以在團隊交流學習方面便不會那么協調。教師在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模式創新與發展中應該重視這方面的教學,全面培養學生們的交流意識。學生在聽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自媒體時代下的課堂教學案例、網絡教學資源向學生講解歌曲背景意義、旋律節奏,還要全面剖析整個歌曲,幫助學生了解每一個音符在整首歌曲當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可以從內心深處欣賞同一個歌曲,心在一起便能演唱好同一個曲目。聲樂教學是多聲部的形式,也是每個音符與情感的復雜總和。聲樂教學只有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團體意識和交流意識,才能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討論,幫助農村中小學聲樂教育取得良好的學習與教育成效。
(三)運用有效教學的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自然音階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固定的音高,也可以通過自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挖掘優秀的教育素材和教學資料,為學生演唱中的高音變化打好基礎。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鋼琴對學生的聲樂音準進行鍛煉,提升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能力。學生聲樂實踐和訓練的過程中,音色統一也是重要目標,所以教師在訓練中應該運用統一的科學手段對農村中小學生的聲樂教學進行指導。基礎訓練期間不能忽視學生的聲音音量,也要運用清唱技術穩定音準,引導學生合理發揮歌唱過程中的氣息。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為學生播放優秀聲優演唱者、歌唱家的演唱技巧視頻和發音技巧視頻,不斷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需要運用自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教學平臺優勢和技術優勢,與農村中小學生共同創建針對聲樂教育的網絡教學網站、新媒體教學平臺,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或者通過微信、微博、QQ、抖音等網絡平臺傳遞聲樂教學知識,逐漸豐富農村中小學生的聲樂學習資源。
結語
農村中小學生雖然在個體方面有差異性,但是通過一系列的聲樂實踐訓練可以完善學生聲樂學習的系統,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聲樂學習意識和觀念。自媒體時代下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育農村中小學生的聲樂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劍峰.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中小學聲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9,3915:168+170.
[2]黎丹.我國聲樂教育中母語文化回歸的意義與愿景[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1:106-111.
[3]張曉蓓.研究高師聲樂教學適應中小學音樂新課程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8,3811:160.
作者簡介:
劉昱鑫(2000.12),女,漢族,甘肅定西人,首都師范大學,本科生,專業:音樂學,主修聲樂;
任天揚(2001.10.16),女,漢族,北京人,首都師范大學,本科生,專業:音樂學,主修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