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伶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古詩詞學習是無法避開的內容,因為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也對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為了適應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可借助情境創設的方法,通過多種情境教學理念,幫助學生細致品味詩詞內涵、了解詩詞背景、形成詩詞文化積淀。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情境
小學階段所涉及到的古詩均以形象生動見長,同時形式短小、節奏鮮明,學生對其并不排斥。然而雖有這樣的優勢,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卻在教學時出現了一些困惑,典型的困惑是:短短數十字的內容,如果講解過少,會愧對這一文化瑰寶,如果講解過多,又會加重學生負擔,最終只能以考試為綱,怎么考就怎么教,效果差強人意。為了從困惑中走出來,給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導,建議小學語文教師應用情境教育理念,在課堂上積極創造情境,引導學生主動介入情境,并從情境中得到認知的升華。
一、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語文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以文字為基礎的學科,就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主要是學習新的字詞,一些簡短的語句。這部分學生年齡小,在學習時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所有的知識都在初步建立階段,如若教師一味地采用滿堂灌的形式,也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質量,尤其是古詩詞這類內容,其本身和學生的生活聯系就較小。在開展教學時,就更應該創新原有的教學方法,比如融入情境教學,將古詩詞的文字轉變為視頻或者是動畫,以此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提升學生對語文古詩詞學習的興趣。
(二)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表達的內容
古詩詞屬于一種藝術,也是前人智慧的一種展現,其和人們日常所接觸的白話文不同。比如其是通過精練的語言結合而成,且存在一定的規律,所表達的含義是隱藏在內部的,需要不斷地思考、深究才可以得出的。通過將古詩詞和情境教學相聯系,可以讓學生直接地體會到古詩詞所描述的意境,在意境中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這便能夠大大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的情感或者是內容,提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思維是大腦活動的一種體現,是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就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思維還處于具象階段,對于很多知識并不能實現具象和抽象的相互轉化,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建立相關的連接,將古詩詞情境化。這其實就是將一些枯燥的文字轉變為具體的形象,從抽象過渡到具象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成長以及不斷學習的過程。
(四)有利于構建一個高效的互動課堂
高效的互動課堂體現在學生能夠專注地去思考古詩詞中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能和教師、學生之間建立互動的連接。這樣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也便于學生一系列能力的提升。在古詩詞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也有利于構建這樣一個高效的互動課堂。例如教師先將古詩詞相關的情境進行展現,讓學生基于情境思考并表達講述的內容,再聯系文中的古詩詞。這便達到了一個較好的課堂的互動,也促進了學生的思考。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一
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化之后,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得到了改進。很多語文教師都開始在課其次在課堂中所開展的教學模式也過于單一,比如課堂中并沒有融入一些問題引導或者是小組互動,這也影響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究其原因在于兩點:第一,教師在理念上并未徹底轉變。很多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非常嚴重,即使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仍然單純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第二,教學評價方式未改變,仍然是以學生的成績評價教師教學的成果。這也導致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仍然是以學會背誦、默寫為主。
(二)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不高
就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思想的專注力并不高,對學習的興趣也并不是很強烈,往往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被動開展學習。很多學生看似在課堂中,其實思想已經神游,尤其是在學習語文這門課程時,其本身就比較枯燥,加之古詩詞和學生所喜歡的視頻和動畫存在較大的差別,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其次教師在課堂中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但學生回答的積極性卻不高。究其原因,和以下兩點密不可分。第一教師過于嚴厲,學生害怕答錯問題,被批評。第二教師所設置的問題缺乏循序漸進性,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步伐。
(三)學生無法理解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
古詩詞不僅文字優美,還蘊含著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在小學階段融入的古詩詞都是眾多專家和學者精心挑選的,其所蘊含的情感是可以促進學生提高自我品格和素養的。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于這些情感往往無法真實地感受。加之教師在闡述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時,只是簡單地從文字方面分析,繼而透露出這種情感,并沒有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這也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并不透徹,整體的學習質量并不高。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情境教學策略
(一)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
情境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符合了古詩詞這門課程的特征,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具體在融入之前,需要語文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能夠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讓學生敢于參與到古詩詞課堂的學習中,并發表自身的一系列想法,構建一個高效的互動課堂。具體在轉變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突破原有的幾大局限。第一在教學理念中要去除唯分數論、教師主導論、教師至上等錯誤思想,將落實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最終教學的目標,將提升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作為教案設置的重點方向。其次要注重和學生之間關系的維護。眾所周知,一個學生如果喜歡一個教師,便愿意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反之,在課堂中就會排斥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維護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多和學生溝通,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二)引入故事,渲染古詩詞情境
新課改中明確提出,在課堂中學生應該是主體,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手段的設計都應該從學生出發,合理安排。就小學生而言,本身年齡就較小,好奇心也很強,各方面發展并不成熟,尤其是專注力和理解力方面還有待提升。而古詩詞又是一個離我們當下時代較遠的一類作品,無論是語法結構還是表達方式和當下的白話文都是有一定的差別的,這也加大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排斥感以及學習的難度。為了解決古詩詞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教師就可以融入情境教學。比如基于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將一些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形象的視頻,把枯燥的文字轉變為趣味的動畫。在這個過程中,便增加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例如《贈汪倫》這首古詩,是著名的詩人李白所寫。這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首古詩,需要學生能夠有感情且流利地讀出這篇故事,掌握新字詞,了解古詩創作的背景以及所表達的含義。尤其是在情感方面,要讓學生體會詩人和朋友之間濃濃的友誼,激發學生的情感,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在開展該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講一個故事,作為課堂的導入。從前有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他叫李白,有一個好朋友汪倫,他們之間發生了有趣的故事,名叫“十里桃花,萬家酒店”,接著教師就講出這個故事,讓學生體會李白和汪倫之間友誼的產生以及《贈汪倫》這首詩創作的背景。在故事氛圍的渲染中,學生了解了李白是一個詩人,喜歡喝酒,汪倫是李白的仰慕者之一,因“十里桃花,萬家酒店”結緣,成了好朋友……學生了解了這首詩創作的背景,再學習其所展現的情懷,效果必然會事半功倍。
(三)基于多媒體實現情景再現,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基于故事創設情境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方法,其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渲染古詩詞學習的氛圍。當然除了故事情境外,還會包含多媒體創設情境,這是一種視頻情景的再現,是將枯燥的文字轉變為趣味化的圖片或者是視頻,能夠讓學生眼前一亮。通過這種視頻的引導,逐步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引發學渲染了一個良好的古詩詞情感的氛圍,也使得古詩詞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在進行孟郊《游子吟》的教學時,教師在課件上播放根據詩歌內容制作而成的短視頻,學生就能看到這樣的情境:銀發滿頭的老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前,只見她那雙布滿皺紋的雙手,正在仔細地制作針線活,原來她是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補寒衣。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口述的方式解讀該詩的寓意,而通過多媒體教學方法,一個慈祥的母親形象便躍然紙上,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強烈的情感沖擊,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感觸,體會到該詩中蘊含的濃濃母愛。教師見學生的情緒已醞釀到足夠程度,便及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感悟出父母對自己的無私關愛,培養他們形成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質。
(四)巧妙設疑創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古詩詞情感
古詩詞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古人對情感的一種表達手段。在小學階段學習古詩詞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生字詞以及學會背誦之外,更應該幫助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達到育人的目的?;诠旁娫~本身的內容,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幫助學生突破古詩詞學習的難點。依舊以《靜夜思》這首古詩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這首古詩自主地進行朗讀,講解生字詞。接著讓學生對照之前所播放的圖片或者是視頻,結合文字思考所講述的內容。隨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第一,同學們見過最圓的月亮是在什么時候?第二,在這一天大多數家庭都在做什么?第三,假如你是作者,在這一天會有什么想法呢?通過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對《靜夜思》這首古詩所闡述的中心思想有所了解。比如學生知道了月亮最圓的是中秋節,這一天是家人團聚的時候,而作者卻孤零零的一個人,也必定會非常想家。由此可以闡述出這是一篇思鄉的古詩文。通過這種巧妙設疑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對家人以及故鄉的一種情感。
(五)融入角色互動教學,提升古詩詞教學質量
古詩詞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詩人的生活態度,其能夠喚醒人們內心深處最崇高的情感,給人們生活的信心。但是就目前的小學生而言,在學習古詩詞時興趣并不高,往往就是以背誦為主。忽略了其中的意境和所闡述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創設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對古詩詞進行理解,逐步落實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畫雞》這首古詩詞,是畫家唐寅為表達對雞的喜愛所創作的詠物詩,整個語言淺顯易懂,也便于學習。為了讓學生感受作者對雞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之前,讓學生扮演雞,活躍氣氛,并說出自己對雞的見解。接著再講解唐寅所描述的關于雞的古詩詞,讓學生說出這只雞有何特征,比如頭頂紅冠、一身雪白……隨后教師就可以在班級內部讓學生基于對古詩詞的理解畫一畫唐寅眼中的雞,讓其感受雞的可愛以及作者對雞的喜愛之情。
結語
數百年前,捷克教育專家夸美紐斯便提到:需要努力尋找一種教學方法,讓教師少教的同時,學生多學。事實證明,小學語文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很好地達到這一效果。而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應當避免將其視為高不可攀的理念,而是要以一種平常心態對待之,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入。本文例舉的以語言創造情境、以誦讀介入情境、以活動升華情境等做法,正是對情境教學方法平?;乃伎?,希望能夠借助這樣的思考,幫助小學生達到理想的古詩詞誦讀、感悟與積累效果,助力其語文素養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在云.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活力,2019(7):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