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開艷 李文燕
摘 要: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乳品已經成為了人們飲食中的一類重要食品,市場上的乳品種類多,每種乳品的成分、添加劑和營養價值都有著顯著的區別,部分乳品生產廠家出于經濟利益的追求,會在乳品中添加一些有害微生物,而這正是導致乳品方面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因此,隨著近年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乳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檢測已然成為了食品監督部門的重點工作。文章首先分析了乳品中有害微生物帶來的危害,同時闡述了常見的幾種檢測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技術,最后還對檢測技術進行了進一步延伸與探究。
關鍵詞:乳品;有害微生物;檢測技術;發展
引言
乳品使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十分重要的的食品與營養品,并逐漸變成人們飲食中必不可少的物質,乳品行業的穩定良好發展對人們的健康具有十分關鍵的影響。近些年,乳品行業得到規模化的壯大發展,乳品行業產生的問題同樣有所增加,人們對乳品質量安全的關注與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不在僅是對營養的關注。針對乳品而言,有害微生物對質量安全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為使質量安全得到保障,務必基于乳品質量安全為重點內容,對乳品中有害微生物做出科學準確的全面檢測。
1 解讀乳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危害
作為一種現代人必不可少的食物,乳品業發展的持續與穩定直接關聯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最近幾年來,伴隨著技術與經濟進步,國內乳品行業發展的步伐越來越快,但與之相隨的是越來越多問題暴露出來。緊接著, 人們對乳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持續增大。據了解,乳品中對質量安全影響最大的源自有害微生物污染,為提升質量安全,便需關注這些有害微生物及其帶來的各種危害。
乳品中較為常見的一些病原菌檢測品種除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空腸彎曲菌之外,還包含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們共有的一個特征是能夠導致人體各種不適,甚至一些致病菌會直接危害到食用者的生命安全。
諸如:十多年前,美國的FDA就曾在由乳品巨頭企業生產的嬰幼兒專用配方奶粉中檢測出阪崎腸桿菌,作為一種新致病菌,其會引起嬰幼兒患上敗血癥和腦膜炎等類疾病。
2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技術
2.1 微生物學檢測技術
在乳品有害微生物檢測中,微生物檢測技術屬于一種相對傳統的檢測技術,在利用這一檢測技術開展了相應的檢測以后,人們可以獲得乳品中的活菌總數信息,具體的檢測過程中,涉及了準平板計數法和顯微鏡直接觀察法。在這一檢測技術出現的早期階段,因為很多乳品企業的條件有限,這一技術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很多乳品企業的青睞。作為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檢測的有效技術,這一檢測技術的整體成本偏低,所使用的相關設備也比較簡單,雖然如此,檢測時的流程復雜且檢測耗時長,最終所獲得的檢測結果可能與實際存在較大的偏差,檢測的準確度不夠。隨著對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檢測的日漸重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微生物學檢測技術的缺陷,在原有技術基礎上開展了相應的技術改良,形成了輸水網格濾膜法, 采用這一檢測方法,可以有效濃縮靶細菌,將檢測樣品中的抑制因子全部去除,避免菌體受到破壞,使得檢測工作可以順利進行并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2.2 生物電化學檢測技術
此技術是借助單個電極對生物量產生與消耗電荷做出精準有效測定, 以此提供分析信息的全方位解析方法。因為微生物新陳代謝階段,能夠對培養基內化學性質差生相應的作用影響,除此技術之外,針對牛奶進行檢測還可以記住還原實驗法。還原實驗法的合理應用,能夠防止色素生物靈敏度響度比較低的情況,使得測量速度得到有效的增加。電導以及抗阻法具備的優點為,可對牛奶內存在的大腸肝菌群做出準確檢測,缺點在于務必事先制定標準曲線,曲線的制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生物傳感器,則是通過固定化生物成分或是生物體當成敏感元件,涵蓋微生物遺傳器以及免疫傳感器與組織傳感器等。針對牛奶內含有的雙氫除蟲菌素殘留物做出準確檢測,需要使用生物傳感器法,其檢測速度較快,且較為靈敏。
2.3 免疫學檢測技術
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檢測中,免疫學檢測技術主要利用的是免疫學基礎理論,細胞因子存在著不同特點,通過對這些特點的有效利用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檢測結果。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存在著抗原的區別,而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性,使得抗原對機體所產生的刺激抗體同樣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免疫學檢測技術出現的早期階段,機體感染變質程度的檢測涉及了以下幾種:利用單克隆抗體,對乳品中微生物的抗原進行相應的檢測;利用微生物抗原,獲得機體形成的特異性抗體信息。近年來,我國的免疫學檢測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比如,酶聯免疫吸附技術、酶聯熒光免疫吸附技術等,不同的技術下有著各自對應的優缺點,在實際的檢測過程中,為了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有關檢測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為恰當的檢測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的種類雖然較多,且不同的技術有著其各自的適用性,但是,整體的檢測流程高度相似,首先利用培養皿對病原菌采取富集培養的方式,隨后對最終的培養物開展分析和檢測。這種檢測方式下因為涉及了培養環節,此環節的時間消耗雖然較長,但后續的免疫檢測效率卻是非常高的,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檢測結果。
2.4 分子生物學技術
第一,PCR技術的應用。此技術屬于位于體外擴增特異基因的重要技術。其優點在于,可對樣品內微生物做出有效檢測,尤其是對不能進行人工模式培養的細菌效果十分明顯。其能夠對傳統檢測方法存在的不足加以有效解決,不過同樣存在相應的缺點,主要為形成過程相對較為復雜。第二,其他分子生物技術。除上述檢測技術,同樣包括分析化學技術和ATP 生物熒光技術以及液相芯片技術等,此類技術的具體應用范圍相對較廣。液相芯片亦被稱之為流式熒光或懸浮陣列技術。其常用于核酸研究以及免疫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屬于記住微量做出分析新型技術,其優點在于,準確度與靈敏度較為可靠,能夠完成高通量多指標狀態下的同步分析,同時保證單孔范圍超過100種反應完成同步進行,可以對核算以及蛋白質做出準確檢測,以此對微生物實際數量做出精準推測。
3 探究檢測技術發展方向
單從檢測技術上進行分析,用于檢測乳品中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 并且每一種方法都有著不同的優劣勢,而為了進一步提升乳品檢測,保障乳品質量安全,有必要將多種檢測方法融為一體應用。據了解,技術水平發展至今天,針對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工作已從幕后搬到臺前,即以往多是在實驗室中完成檢測工作,而現在已實現現場檢測、在線檢測。其中,應用范圍最廣的當屬在線檢測技術。現場檢測則對儀器設備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且受高新技術影響,用于有害微生物檢測的儀器設備體積會越來越小,功能會越來越完善,且觀察其他領域的技術發展,用于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將朝著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乳品行業發展的越來越好,研發出的乳品類型越來越多,越加需要做好質量安全工作,而確保質量安全的前提在于做好乳品中有害微生物檢測工作,而本文章便是針對這方面內容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 張維平.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技術和發展方向[J].黑龍江科學,2016, (3):152-153.
[2] 張寅.乳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檢測技術和發展方向[J].黑龍江科學,2016,7(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