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播媒介越來越豐富,傳統媒體面臨向新媒體轉型融合的發展困境,新媒體更加具有開放性、及時性,擁有海量化的信息,同時具有快速傳播、低成本高收入以及互動性強的特點。因此在全媒體發展時代下,如何借助新媒體的應用優勢,針對新媒體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并且從多角度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綜合比較,提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策略
引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媒體的轉型和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我國傳統媒體的發展構成一定影響,在先進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傳統媒體需要不斷朝新媒體進行轉變革新,并且借助互聯網傳播優勢,對傳統媒體的內涵和傳播途徑進行整合優化,使媒體傳播途徑更加豐富,保證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得到良好的融合效果,與全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相吻合。針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概念、區別、優勢等方面展開綜合研究,并且就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應用效果進行比較,提出二者的融合策略,從而推動傳媒行業的發展。
1 新媒體的優勢與劣勢
1.1 傳統媒體優勢
傳統媒體是最具權威地對公眾發布信息的方式,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同時也有很好的口碑。傳統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優勢,它對從業人員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它是具有固定的管理機構和管理模式的,同時規章制度也是相對完備的。傳統媒體對于信息的處理,不管是從采編還是到審核及其到最后的發布,都是需要先進行嚴格的審查,以此來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只有確保完全無誤才會發布出來。這樣做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杜絕了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出現。傳統媒體發展歷史較為悠久,所建立起的媒體隊伍是非常專業的,隊伍人數也極其龐大[1]。
1.2 新媒體發展優勢
新媒體融合了大眾與人際傳播,是數字化的一種傳播,不僅具有較快的傳播速度,并且具有“低成本高收入”的特點。據數有關統計表明,截止到2016年,我國的手機網絡用戶顯示接近7億的數字,網絡用戶規模便達到了7.2億的數字。通過以上數字可以表明,在我國新媒體用戶呈現出“廣”而“大”的特點。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就在于它的互動性”,隨著微信、QQ、微博、抖音等平臺的廣泛使用,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和朋友和老師,甚至和陌生人來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在微博上, 和喜歡的明星、崇拜的學者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實現可能。不過反觀近幾年新媒體的發展,其平臺的內容質量魚龍混雜,經常會出現一些低俗趣味的報道,甚至出現“假新聞”從而獲取其間利益,對于社會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新媒體的社會道德理念亟須提升新媒體優勢:
1.2.1 信息發布速度快
新媒體有著信息發布及時、信息發布速度快的優勢,人們可以在信息發布后第一時間看到相關信息,并能隨時關注信息,比如:晚會直播、賽事直播等,人們可以同步觀看晚會或比賽[2]。
1.2.2 完善的信息反饋機制
新媒體具有很高的交互度,用戶可以通過新媒體的交互方式進行信息反饋,比如:閱讀、下載、點播和信息共享等,也可以自由在上面留言、評論,和傳統媒體相比信息反饋機制更加完善。
1.2.3 更加豐富的信息內容和信息形式
對于新媒體而言,它具有非常多元化的傳播方式,信息可以以文字的方式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方式來進行傳播,信息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包括了世界各地林林總總的各種信息,用戶由此得到的信息更加直觀形象,用戶體驗度更高。
1.2.4 靈活的發布機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和手機、電腦等的廣泛使用,信息的發布更加簡單、靈活,任何一個網絡用戶都可以自由在網上上傳信息,可以自由在網上發表言論,通過網絡來和其他用戶進行信息分享。任何用戶都可以是信息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發布者。
2 全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必要性
2.1 豐富媒體傳播渠道
新媒體以多傳輸渠道為主要優勢,這也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因此要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利用新媒體的包裝效果,與傳統媒體的內容設定形式相結合,不僅可以舍棄新媒體傳播中的各種不良影響,而且能夠對傳統媒體的平臺優勢進行重塑,始終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盡量滿足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對傳統媒體的電視、廣播渠道進行拓展,實現從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上下載相關軟件觀看新聞,這樣可以有效利用受眾的碎片化時間,提升傳統媒體的收視率[3]。
2.2 創造優質新聞產品內容
新聞產品的質量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只有保證好新聞產品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發展優勢。生活是新聞的源泉,新聞應貼合群眾實際生活,服務于大眾。所以,新聞內容要從群眾生活中發掘,本著人民至上的理念,傾聽群眾心聲,讓新聞報道更加吸引人、鼓舞人、感動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新聞策劃工作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工作,緊跟時代熱點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聚焦民生,報道社會熱點問題和民生問題。新聞策劃團隊一定要專業,讓團隊制作內容可以更好地符合傳播模式,對已有的新聞內容或是新聞模式進行整合處理,利用直播或是視頻方式在一些商業平臺上廣泛傳播,這樣可以收獲更好的傳播效果。新聞媒體單位還可以建立自己的新聞品牌,將自身影響力擴大,確定受眾群體,將品牌欄目價值提升上去。
2.3 傾聽受眾群體意見
隨著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現代技術為依托的主流媒體都要分析受眾群體的實際需求,善于傾聽受眾的意見,并且對自身的運營方式與新聞平臺進行整合,這樣才能取得廣大受眾群體的認可與支持。尤其是在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多媒體的優勢,對視頻進行處理與編輯,讓網絡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陣地,不斷擴大收視范圍,此外在融合過程中,網絡平臺還要對新聞節目進行整理與分類, 按照時間內容屬性進行劃分,打包分級呈現給受眾,讓人們可以輕松找到想要觀看的內容,以保證新聞媒體的收視率。定期對受眾的意見反饋進行匯總,了解受眾的真實需求,為人們提供舒適的觀看體驗。)提高認知, 明確方向為了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能得到更好地融合,相關人員必須要將媒體融合意識增強,同時明確融合方向,明白如何讓兩者更好地融合的方法,讓兩者的融合通過互聯網模式來實現。積極推進融合小組建設,融合小組可以由相關人員來組織,參與部門可以是民營、國有企業和政府相關領導部門,掌握兩者融合的方法,積極宣傳媒體融合發展理念,將兩者融合發展的有效性加大。媒體融合發展前,可以先由政府部門出面進行調研,證明措施是否有效,以此來促進兩者更好地融合發展[4]。
3 結束語
媒體融合是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今后媒體發展的常態。媒體融合需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積極傳承和發揚,確保規范化的管理和正確的導向性。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應積極加強在內容、經營和管理等各方面的深度合作和融合,以期能建設成為更加強大和多元化的新興媒體。借助新媒體手段,改變傳統媒體的單一模式形態,依托新媒體的力量,加強品牌傳播效果,以此來推動我國的媒體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魯寶珠,徐眾一.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如何逆水前行與新媒體融合發展[J].劇作家,2020,(001):147-149.
[2] 楊訓波.以全媒體為基礎探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J].傳媒論壇,2020,55(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