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印平
摘 要:教學改革及創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學校及教師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來說,教學方式的改革及創新尤為關鍵。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了學生的成長及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需要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了解學生成長發展的背景,著眼于漢語言文學教學重點及難點,在鼓勵和引導學生的基礎上積極傳承教學思路,保障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充分彰顯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價值及作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關鍵詞: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研究
引言:漢語言是古代文化的載體,我國五千年文明,在漢語言文學基礎上逐漸發展[1]。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應忽視漢語言文學學習模塊,漢語言文學包括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時代的小說、文言文的相關文章等,老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提升學生漢語言文學素養,結合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能力。
1 高職院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創新意義
1.1 增加學生交際
在高職教學的時候,學校必須重視課程設計的問題,特別是在設置課程的過程當中,要安排更多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在課程創新方面,促使學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有重點性的引導學生表達出,課程難以理解的地方增加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就業之后,迅速適應崗位,給學生的職業生涯能夠添磚加瓦。
1.2 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我國的高職教學在完成了教學創新之后,學校就會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教學方面,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講解更多的理論知識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創新教學的方法,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完成自學,而教師要在教學的時候創新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開拓眼界,拓展胸襟,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讓學生的專業情操獲得升華。
2 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師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
首先師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教師過于注重師道尊嚴,往往按照主觀意愿和教育教學經驗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很少有教師能夠著眼于學生在漢語言文學中遇到的困難及障礙調整教學思路,忽略對學生的引導。學生比較消極及被動,難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對漢語語言文學這門課程存在畏難情緒,難以實現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
2.2 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
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只是將其進行單純的理論教學,有很多學生最終都會成為教師,高職院校如果只是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方面的知識,卻并不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雖然學生最后是可以順利上崗的,但是也很難真正的了解如何對課堂秩序進行控制,在設置課堂教學目標方面的不足比較明顯。
2.3 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老師在授課時不注重文化知識的拓展,只針對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學生不能理解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無法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效率。漢語言文學和現代語文相比,更需要學生對文化的了解,學生對古代文化背景有基本了解,才能逐漸提升漢語言文學學習能力。以《桃花源記》為例,老師應該結合東晉歷史背景,為學生講解該篇文言文散文,老師運用創新型教育方法,為學生講解文中漢語言詞組的注解,學生通過對漢語言譯文的了解,逐漸提升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能力。漢語言詞句是積累的過程,老師在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應該結合新教育方式,提升學生漢語言文學綜合素養,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應該在現代語文的基礎上,加深對漢語言文學的理解能力。
3 高職漢語言文學創新性的教學策略
3.1 增進師生情感
在創新教育教學策略和方式之前, 教師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分析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抓住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點及難點,著眼于學生的薄弱之處創新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彰顯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作用及優勢。在了解學生想法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越來越高,兩者的情感得到有效增進。教師不再高高在上無視學生,而是與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真實意見及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困惑, 通過改進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價值,保障學生能夠實現良性成長及發展。
3.2 建立完善的教學課程體系
因為漢語言的教學不但有關于漢語言專業方面的知識,同時也關于教學法以及不同的教學嘗試,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人員也要盡量根據課程的設置,來完善教學體系,促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而在構建教學體系的過程當中,學校也要盡量了解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后所可以達到的目標。完善課程體系的時候,教師要盡量發揮出自己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接受學校的課程體系[2]。而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給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完成自學任務,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在實踐的過程中,了解漢語言文學的課程體系,提升漢源文學整體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3 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順應教學改革
創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摒棄舊式的講授模式,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將漢語言文學的知識點巧妙地設置成問題的形式,在課堂上恰當地提出,引發學生的思考,師生之間也直接加強了互動,更便于知識的理解。借用這種新式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不再枯燥,同時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鍛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遇到問題后,會首先自主思考解決辦法,教師在這之后適當地加以引導,鼓勵學生之間自發地形成學習小組,交換各自對于問題地看法和解決方案,集思廣益,這也鍛煉了學生與他人的交流能力[3]。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新時代發展中的多媒體技術,這是青年人感興趣的話題,借助幻燈片、小型紀錄片等形式,將學生帶入到漢語言文學的課堂,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同時,老師也要不斷地強化自身,與學生一同成長。漢語言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高職老師需要經常和優秀高校的專業老師進行經驗上的研究,使用最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東西。由于語文內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微博、論壇以及各種其他的交流軟件進行教學方式的交流,讓老師能夠更加充分幫助學生進行漢語言方面的學習,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
3.4 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
創新教育更注重學生文化的培養,學生通過高職學習,逐漸提升綜合能力水平,通過高職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提升素質教育。文化素養是日積月累的過程,高職漢語言文學學習為學生提供了有效途徑。素質教育是新時代教育理念,學生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了解我國古代文人的文化素養,以先人的品行為行為準則,提升自身文化水平。漢語言文學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老師應該重視漢語言文學教學,結合創新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結束語: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創新已經在高職院校普遍開展,在開展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在開展中遇到的問題時,老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竭盡全力進行克服。針對高職學校的辦學特點以及漢語言文學的特殊性,高職學校需要對于每一個學校的特殊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以此采取特色化的解決方案,最終改善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 李佳.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000(024):241.
[2] 劉江明.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思路分析[J].智力,2020,(19):85-86.
[3]王波.基于高職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