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麗
摘要:城市化的發展已經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促進了區域的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所提升。這種社會形勢下,需要將目光放到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方面。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利用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專業的相關專業知識針對農村進行規劃和設計,使得鄉村生態旅游資源、旅游項目開發與吸引游客等工作可以進行協調發展,最終讓鄉村旅游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行業。通過有效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可以改善鄉村的生態環境,并保護鄉村文化,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本文主要針對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經濟規劃設計理念、鄉村旅游景觀具體的規劃設計等內容進行分析與論述,意在為人們提供生態體驗的理想場所,并推動鄉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文章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文明;鄉村旅游經濟;規劃設計
引言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大力發展農業,還應當推動旅游業的發展與進步,有效提升農民的收入,使得鄉村同城市一樣煥發新的活力。然而,在發展實踐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與問題,例如基礎設施不完善、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并不樂觀。而在生態文明理論的影響下,出現了新型的旅游活動,利用農村生態旅游彌補傳統旅游方式的局限性。然而,我國針對鄉村生態旅游的研究時間比較短,還需要深入研究,解決農村經濟問題的同時有效促進社會的發展。
1.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經濟規劃設計理念
就當前的情況而言,我國很多鄉村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已經開展了鄉村旅游業,然而,從鄉村現狀就可以看出,鄉村旅游的開展過于同質化和扁平化,缺乏創新意識,不具備自身的特點,文化方面與生態方面都不夠突出。從游客的角度講,鄉村旅游缺乏新意,長此以往難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覽鄉村,鄉村旅游過度包裝且缺少生命力,掩蓋了其自身的自然生態魅力,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受到負面影響。為走出困境,就應當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利用有效的規劃設計理念,開展生態鄉村旅游建設,為行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1.1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
在鄉村旅游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換言之,在規劃設計期間要采取當地村民的意見。實際上,很多設計師過于注重自己專業知識的利用,開展設計期間并未對鄉村當地環境進行嚴格的考察,也缺少對民俗相關知識的研究,導致設計內容不符合實際情況。為此,在規劃設計期間一方面要征求當地政府的相關意見,另一方面則需要從村民方面獲取設計靈感,從而開展符合實際情況的設計工作,開展生態旅游的同時可以實現對于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并促進當地文化的發展。同時,人性化的設計還體現在游客的需求方面,確保所設計的景觀可以為游客帶來舒適的體驗,讓游客經過鄉村旅游之后獲得一定的收獲。
1.2優化空間資源
我國鄉村的面積較大,但是在規劃方面仍然需要實現對于空間資源的優化。具體而言,可以采用疏密有致、合理有效的發展方式進行鄉村旅游空間的設計。同時,要對當地進行區域劃分,包括主要保護區、適當開發區以及緩沖區。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避免大面積空地的出現,提升土地資源的應用效率,最終建設良好的生態景觀。此外,鄉村旅游建設應當以村莊為中心,其他旅游項目未然村莊開展規劃和設計,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他資源的潛在價值。
1.3突出當地特點
為避免出現鄉村旅游同質化的問題,在規劃與設計階段還應當在遵循生態文明理念的基礎上打造具備個性化和美觀化的景觀,并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展現當地的文化特色。為實現個性化的設計,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盡量選擇可以展現鄉村特色的當地材料,尊重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第二,尊重當地的傳統文化,落實民宿文化,將人文脈絡和景觀資源納入景觀規劃,通過促進傳統文化和發展豐富地方景觀。
2.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探究
2.1在生態文明視閾下進行
開展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首要任務就是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開展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從而實現對于鄉村當地平原、水體、丘陵等自然環境的保護,在這個過程中盡量保持原貌,適當開發即可,不可以將當地自然環境改造得面目全非。由此可見,鄉村當地的山與水本身就是鄉村所具備的財富,也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巨大優勢。其次,在盡量保持原有面貌的基礎上針對鄉村的基礎建設進行優化,例如破舊的路燈的更換,街道的整治、疏通污染河道等,改善農村地區環境臟亂差的現象,并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從而將鄉村打造成交通便利、民風淳樸、設施齊全的鄉村。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可以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休息,并見識當地的自然風光,提升鄉村旅游業的吸引力。
2.2尊重鄉村景觀發展規律,加大鄉村景觀規劃
上述內容中提到,在開展規劃設計的同時要尊重當地的民俗文化。具體而言,在尊重文化的同時利用文化,開展合理的設計構思,從而在一些景觀設計中體現區域的文化特色。為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對于鄉村的勘察力度,深入鄉村進行了解,從而給出詳細的設計方案。在方案中將與一些鄉村特色元素很好的融入到設計中。同時,也可以利用問卷、訪談等方式了解到更多的資料,確保所設計的方案符合鄉村的特點。第二,掌握鄉村特點之后進行系統性的規劃與設計,將各種景觀合理規劃并定位,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強化景觀之間的關聯性,促進區域的進一步發展。第三,做好宣傳工作。宣傳工作也需要創新,目的是更加廣泛地展現鄉村的個性化特點,并逐漸拓寬鄉村的特色文化影響力。在科學技術的有效支持下,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業中,要求工作人員利用信息技術將鄉村的靜態景觀設計轉化為動態的視頻,上傳到微博、抖音等宣傳平臺,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吸引更多的目光,實現良好的宣傳效果,從而為鄉村旅游業吸引更多的游客。
2.3踐行“低量高值”,提升旅游品質
傳統的鄉村旅游業中,一般都注重游客量,以量取勝。經過多年的發展可以發現,這種方式已經不適應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游客數量的暴增必然會影響到旅游的品質,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同時,旅游空間和生活空間的割裂最終會導致旅游產業的逐漸萎縮,環境被破壞,惡心循環下必然會造成經濟負擔。因此,在規劃設計階段,可以倡導“低量高值”的發展原則,保障游客的旅游品質,合理控制游客的數量,確保鄉村生態旅游可以得到可持續發展。
2.4做好旅游服務方面的規劃
旅游的目的就是為了見識更多的特色景觀,在這個過程中,旅游服務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鄉村生態旅游業中的服務主要包括住宿、餐飲、導游等方面,而服務也應當具備鄉村當地的特色。例如,農家樂的形式可以讓游客感受到與城市不一樣的生活,在民宿內部的裝修盡量符合鄉村特點,而外部環境則應當保持原生態。服務人員的穿著打扮也應當以鄉村特色為主。在食物方面,要遵循當地的飲食習慣,盡量以特產為主,使得菜肴美食也可以成為的當地的特色。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鄉村生態旅游的開展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農村中多數的農民依靠種植業生存,而開展鄉村旅游則可以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也可以為城市的人們提供安靜舒適的游戲環境,緩解壓力。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實際上就是鄉村旅游的最大特點。因而在設計規劃方面要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王漁.探討生態文明視角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J].全國流通經濟,2021(28):132-134.
[2]高明.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6,23(06):33-35.
[3]閻麗.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09):49-50.
365550190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