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舟 華交才







摘要:學經典、傳統文化、時代精神,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統一。
運用五大載體:晨讀經典、中休廣播、德育課、班會課,道德講堂;
開展十大活動:誦經典、唱紅歌,學黨史、存初心、強信念,聚精神、尋足跡、祭英烈、興演講、志愿行;轉觀念、樹理想、崇德技、跟黨走、全面出彩。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學黨史;時代精神
一、教育背景
我校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14年,薪火不斷,形成“經典+講座+活動”的模式;2020年啟動課題《基于傳統文化的中職生人文素質培養研究》,浸潤語文、道德、音樂等課程,推動“三全育人”。
2021年3月習主席在福建考察中講話指示:用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統一。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全校師生在黨支部引領下,迅速掀起“學黨史”高潮,與學習“時代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統一。
二、教育目標
情感目標:培養家、國情懷與責任感,強信念,跟黨走。
思想目標:學史明理增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力行目標:崇德礪技,志愿服務,求知創新。
三、教育實施
誦經典、唱紅歌、共黨情;學黨史、存初心、強信念;
聚精神、尋足跡、祭英烈、興演講、志愿行、崇德實干。
(一)誦經典
每天晨讀20分鐘,采用校本教材,端莊禮敬、書香校園。經典導向愛國、明大德、照鏡子、嚴律己、創新等角度,實現中華文化與黨的思想有機統一。
一期《弟子規》:孝悌禮敬,規范行為,激發孝心愛國心。
二期《大學》:正心修身,破“小我”,融入集體“大我”。
二年級選讀《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政以德。現增加《黨史》。
(二)唱紅歌
唱紅歌,樹正氣,聚力量,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3月起,每天早晨與中午課前,學校都安排10分鐘唱歌,由黨支部、德育校長、班主任督導,學生會文藝部督查,5月10日上午,校團委舉行班級紅歌比賽活動,激發黨國的深厚情懷。
(三)學黨史
今年4月起,校廣播部每天用20分鐘,增設欄目:“黨史故事”、“時事新聞”、“平”語近人、“典”亮人生;校團委號召各班團委,舉行“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的主題活動,看中央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學習縣文化局編的《中小學生黨史知識讀本》。德育教師講李大釗、楊靖宇、方志敏、半床棉被等故事,推薦視頻《黨史故事100講》、《百煉成鋼》。
(四)存初心
2021年5月,學生科組織班主任開展“學黨史“班會,用班班通與學生一起觀看央視《美術經典中的黨史》1至6集,通過南湖紅船、五四運動、南昌起義、周恩來求學、毛澤東工農運動等畫卷,了解建黨初期的艱難歷程,理解黨的初心——紅船精神,即創新、奮斗、奉獻,美化師生心靈。
(五)強信念
學校道德講堂,晚自習組織各班輪流上課,志愿者課前熱情敬禮問好,感化學生,文明有禮,讓校園有溫度。
看《抗疫》視頻,黨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聚全國之力,萬眾一心、戰勝疫情。看金一南教授《苦難輝煌》,知黨救國救民,“一帶一路”、扶貧興村、“雙循環”拉動,引領民族復興。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20年度頒獎典禮》,武漢金銀潭醫院黨委書記張定宇,與病魔賽跑、搶救病人;云南華坪女校校長黨代表張桂梅,扶貧助困,辦學育人。黨的歷程、黨員品德,感人肺腑,催人奮進。
(六)聚精神
學習時代精神,培育核心價值觀,凝聚正能量,扎根新時代。
1、愛國主義精神
2020年9月,組織學生觀看《少年強則國強》、《錢學森》視頻及征文比賽,激發愛國情懷;《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喚醒親情孝順父母。
2、工匠精神
看視頻《大國工匠》后,征文演講,學習工匠精神——挑戰自我、精益求精;增強“勞動最光榮”理念,培養勞動、敬業的習慣;每天寢室衛生形成“五條線”,班級勞動美化校園。
3、法制精神
12月4日憲法宣傳日,收看《走進民法典、走進新時代》,學憲法、講憲法、講誠信,增強法律意識,建設法治校園。
4、雷鋒精神
看《雷鋒》、《郭明義》視頻,弘揚志愿精神,助人為樂,亮麗校園。
5、創新精神
看《恰同學少年》、《覺醒時代》視頻,自覺自律、大膽創新。
(七)尋足跡
2020年10月,校黨支部組織學校黨員,參觀邵陽縣紅色基地“南方抗大”——1938年由歷史學家呂振羽創辦的塘田戰時講學院,尋找黨的足跡,學習先鋒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八)祭英烈
2021年3月底,校團委組織學生代表200多人,到縣城青松公園烈士墓前掃地獻花籃;講抗美援朝志愿軍保家衛國,吃雪伴炒面,英雄無畏,打敗美英等聯軍的故事,增強民族自信。
(九)興演講
2020年12月,學校舉行《傳承中華美德、放飛青春夢想》演講比賽,學生反思,講述自己走出憂郁、迷茫、游戲,浪子回頭等故事。
(十)志愿行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積極組織學生志愿者活動:道德講堂文明護場,高考、中考的愛心護考,新生迎新熱情服務,社區法制宣傳協助,保護母親河等,真實體驗“我奉獻、我快樂”。
四、教育成效
1、樹理想,重實干
黨史內化于心,把個人理想與民族復興的遠大目標結合成愛國心、強國夢;外化于形,勤奮好學,修德礪技。
2、捷報
2020年學校高考本科上線60人,縣黨建先進單位,省德育案例三等獎,省文明風采比賽表演獲一等獎,服裝、才藝都獲三等獎。
“情為學生牽、心為學生想”,“學黨史”教育實踐助力我校師生思想和能力全面提升,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部長王寶生談傳統文化教育。
[2]《孝經》
[3]《大學》
[4]《論語》
作者簡介:
周小舟,邵陽縣工業職業技術學校德育干事,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347450190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