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華斌 江帥
摘要: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穩步向前,無論是基礎建設還是工農業發展都取得了極大的成績,但同時,環境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及生態環境建設。近年來,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效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國家逐年加大水環境監測工作開展力度,通過水環境監測來掌握水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以此為基礎為各項工作提供依據。因此,為保障采樣質量與水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本文對環境監測中的水質采樣質量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質控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控制
引言
當前,全球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尤其是污水污染問題十分嚴峻,必須加強水質監測工作,其中污水現場采樣工作涉及諸多環節,工作流程較為繁瑣,采樣質量與監測結果準確性受到過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存在不確定性與不可預知性,阻礙了水質采樣與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這也是環境監測項目中面臨的主要難題。如何有效發現變量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質量管控措施,是進一步提高水環境監測質量的關鍵,這也是業界一項重要課題。因此,環境監測機構需要重視這一問題,對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控制問題開展深層次的研究工作。
1.環境保護工作中監測質量控制的意義
霧霾、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嚴重,各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高耗能、高污染等行業發展都給生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所以,在這一環境下,如何實現人類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是全人類關注的問題,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其中,加強環境監測工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通過準確、實時的監測能夠及時發現污染源。為了實現環境監測數據更加準確和及時,必須加強環境保護體系的優化和完善,結合當前環保工作具體情況,落實好各項管理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環環相扣。另外,完善監測體系,明確質量控制指標、人員責任等,使環境監測工作更加標準和全面。綜合來看,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的有效開展極為重要,是環境經濟發展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2.開展水環境質量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2.1對人員的要求
開展水環境質量控制工作的技術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監測能力,這是開展質量控制工作的基本要求。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決定著水質監測的質量水平,因此技術人員應當通過基本理論和技能的考核及培訓,熟悉相應的監測規范、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知識、采樣方法、樣品預處理方法、數據處理及評價等相關環境監測基礎理論知識。技術人員還必須要了解水環境的具體情況,能夠采取標準規范的操作方法處理異常情況,對監測的數據結果進行正確判斷和分析,并根據相對應的分析結果展開有效、科學地分析。除此之外,在出現數據偏差或異常情況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倒查問題原因,根據監測全過程的記錄,進行合理的比對和深入分析并進行糾正,這是對監測人員綜合能力的考驗。
2.2對過程的要求
為確保水質監測結果的代表性、準確性,監測人員應該嚴格按照監測技術規范、監測方案的要求及相關操作流程,做好質量保證及質量控制工作。首先,技術負責人應當明確監測任務內容、監測目的、客戶或委托方對監測結果的要求,確認是否具備與要求相適應的檢測能力;其次,在能力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制定監測方案、質量控制方案,采樣前安排好人員、車輛、采樣器具等;再次,根據監測方案做好采樣、樣品運輸保存、樣品交接工作等,確保全過程處于可控狀態;最后,由實驗室接樣人員負責樣品的簽收,確認樣品狀態,交給實驗室分析人員開展樣品預處理、分析測試、數據結果統計等工作。監測全過程對結果的影響因素眾多,包括人員水平、儀器設備穩定性、環境條件、現場工況、樣品保存規范性等。任何偏離方法標準的操作都會造成結果的偏差,因此,在操作之前,一定要從技術條件、質量控制、人員能力、方法選擇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選擇科學合理的監測方式,每一個操作步驟都要嚴格依照監測標準及技術規范的指導進行,以保證全過程符合監測規范要求。
3.水質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
3.1為治理水污染提供有力依據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出臺了很多保護政策,但對于水資源污染問題仍然不能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很多工作還需要完善和落實。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水質監測技術得到發展與創新,水質監測作為保護水資源的重要環節,通過監測能夠掌握水環境污染的具體情況,并通過分析找到污染源,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另外,水質監測還可以對周圍水域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生亂排亂放問題,可以及時發出預警,從而進行處理,對保護水資源有重要的作用。
3.2為環境保護提供準確的監測數據
現階段,工業、農業發展速度較快,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如果沒有相應的水域監測數據作為參考,則很難及時判斷污染源,環保工作也無法高效開展。所以,必須通過科學的水質監測技術來采集監測數據,記錄水域的常規狀態,并分析水體的組成,這樣能夠分析出水體的污染源,并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案,防止水資源受到污染,一旦發生污染也能夠盡快進行處理和治理。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與對比,能夠對整個水域的變化進行有效的綜合分析,為城市發展及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4.環境監測中水質采樣質量控制措施
4.1樣品采集過程質量控制
現場采樣之前,應當將帶到現場的監測儀器,例如便攜式pH計、溶解氧測定儀、便攜式濁度計等進行重新校準,確保儀器性能良好,精度、穩定性滿足要求。預先做好監測方案,計劃好采樣點位、監測指標、采樣人員、行車路線,準備采樣標簽、筆、采樣記錄表、防護裝備等一系列輔助設備,樣品采集執行《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和《水質采樣技術指導》等相關規定,按既定方案要求填寫好采樣標簽,并對樣品唯一性標識進行確認。
在進行污染源采樣前,工作人員要深入了解排污單位的具體生產工況和產污的基本環節,制定合理的監測方案,設置好監測點位,依據設定的監測項目和頻次選取合適的采樣容器,并注意與地表水的采樣器具分開。準備好輔助用品,例如采樣所需的保存劑、樣品箱、記錄表格、標簽、安全防護品等。對于生產周期和污染物排放都比較穩定的情況,工作人員要保證廢水采樣頻次控制在4h一次,沒有明顯生產周期的情況,生產周期內不少于3次。污染物排放不夠穩定的項目,必須要適當度增加采樣頻次,以確保監測質量。地表水監測斷面的選擇要充分考慮點位的代表性、可控性、經濟性、安全性等。在進行水樣采集和質量控制時,需嚴格按照環境水質監測質量標準中的有關規定來實施。根據監測項目的類別去選擇容器和保存劑,對一些需要特殊采樣的物質也應嚴格按照具體規定進行。每批樣品必須設置一定數量的全程序空白樣、現場平行樣,必要時可設置密碼樣。單獨采樣的項目必須分開裝樣,例如石油類、懸浮物、細菌類、硫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水質渾濁時,需要對濁度進行判斷,并采取現場靜置、離心等方式進行預處理。
4.2樣品保存、運輸、分析測定的質量控制
樣品保存、運輸、分析測定階段是水質監測工作的核心階段。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樣品的保存管理,使樣本保持原本的形態,不出現任何其他
4.3樹立環保意識與采取環保行為
環境監測結構必須做好人員培訓工作,將環保意識納入采樣人員的工作準則體系中,并對污水現場采樣過程與操作行為進行監督,及時糾正不規范操作行為,如要求所撈取垃圾雜物收集至指定區域進行集中處理。同時,對存在違規操作行為或在實質上造成生態環境二次污染的采樣人員進行懲處,以端正其工作態度。
4.4保證水資源數據信息的實時性
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夠保證數據準確無誤,并且可以及時反映出水質變化動態,利用信息技術,可以為各項工作的落實提供依據。另外,憑借準確、實時的數據顯示,工作人員能夠掌握水質的動態變化,及時準確的預判潛藏問題,并實施應急措施,這樣可以防止污染進一步擴散,實現周圍水域健康發展。
5.環境監測中水樣保存質量控制措施
5.1水質樣品分類保存
在水質樣品保存環節,應根據項目情況來選擇容器種類、樣品保存方法,確定樣品保存周期,采取樣品保存預防措施。同時,考慮到不同水質樣品的污染程度與水質成分存在差異性,采取分類保存方法,以滿足不同種類水質樣品的運輸保存需求,避免影響到后續的實驗室檢測質量。
5.2水質樣品保存方法的選擇
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在環境監測水質采樣項目中,主要采取冷凍/冷藏法或是化學試劑法來保存樣品,不同保存方法的適用范圍存在差異,如果方法選擇不當,會影響到水質成分,在問題嚴重時出現容器破裂與樣品污染現象。
化學試劑保存法是在容器中提前投入適當品種的化學試劑,起到固定水體待測組分、抑制細菌與微生物分解活動、預防樣品氧化變質的作用,常用化學試劑為氧化劑、酸堿溶液和生物抑制劑。其中,氧化劑起到預防樣品氧化的作用,在測定樣品中的氰化物組分時,加入適量氫氧化鈉起到防止氰化物組分的揮發作用。而生物抑制劑起到控制微生物氧化還原反應作用,如抑制苯酚酸分解。
5.3水樣處理
在水樣保存與測定階段中,必須做好水樣處理工作,根據水樣檢測結果與水質成分,采取蒸發濃縮、蒸餾、過濾、活性炭吸附、離子樹脂吸附等處理技術。以活性炭吸附技術為例,在水樣中含有高濃度金屬離子、金屬有機絡合物等污染物時,在水樣中添加活性炭材料,將水樣靜置一段時間,由活性炭材料吸附水樣中的上述污染物質,確定水樣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后,再將水樣排入下水道。
結語
綜上所述,為減少水環境監測誤差,準確反映水環境質量現況與預測水環境污染發展趨勢,滿足水環境監測數據的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準確性要求。因此,環境監測機構必須加大對環境監測水質采樣質量的研究與控制力度,落實上述質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減小外部環境與變量因素對采樣質量造成的影響,嚴格控制采樣流程與各環節操作步驟,構建完善的現場采樣質量保證體系,促進我國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為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黃小蕾.論環境監測現場監測中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J].北方環境,2011(9):173-173.
[2]耿勇超.加強環境監測現場采樣質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2(23):414-414.
[3]王奇.淺談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相關問題及注意事項[J].輕工科技,2020(10):101-102.
224150051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