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隨著學前教育的改革,其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促進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順利開展,教師應避免過多干預幼兒活動,努力讓幼兒做游戲的主人,如有必要教師可給予合理指導。安吉游戲,作為一種特殊的戶外游戲活動形式,其以幼兒自由發展、自主玩耍為核心,將其融入到幼兒戶外游戲中,有助于推動幼兒朝著主體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安吉游戲;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
前言:
戶外游戲開放、自由,有助于幼兒尋找自我,了解外部環境。但實際生活當中,受多方因素影響,很多幼兒園都不能確保幼兒活動時間,戶外游戲更多的也淪為一種形式。為避免幼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過度干預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文章將安吉游戲融入到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希望能幫助幼兒自主選擇,發揮幼兒在戶外游戲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大腦發育。
一、“安吉”戶外游戲特點
(一)回歸幼兒游戲主權
“安吉游戲”教育模式下,幼兒可充分享受戶外游戲的價值和樂趣,活動當中,幼兒可發揮自身主體作用,自由支配游戲時間,不受教師干預,自主選擇玩伴與游戲對象。所以,在安吉幼兒園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幼兒在戶外快樂游戲的身影。
(二)游戲環境和材料自然豐富
“安吉游戲”深處自然景區中,這里環境美麗,孩子喜歡在這種“游樂場”中游玩。按照就地取材原則,安吉幼兒園以天然草坪與山坡為基礎,同時添加了石板、木塊、稻草、舊輪胎等材料,建立起適于幼兒游玩的戶外游戲區。涂鴉墻設置期間,配備了不同型號抹布、畫筆、滾筒刷等可操作材料,讓幼兒發揮自身想象力表達創作。這類生態化且具備一定挑戰性的場地與材料,讓幼兒樂此不疲。
(三)游戲指導適當
安吉幼兒園戶外游戲當中,教師承擔著觀察者的角色,并利用相機為幼兒記錄拍照。若幼兒提出要求或幼兒之間發生沖突難以調節時,教師才能進行干預。問題解決后,教師又會立即退出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會利用PPT展示幼兒游戲中的畫面,然后和幼兒一同分享,描述并評價游戲中的不同行為。這種適當的指導,能為幼兒提供挑戰自我的機會,全面發揮戶外游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與價值。
二、“安吉游戲”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啟示
(一)發揮幼兒主體作用
游戲作為幼兒享有的基本權利,幼兒園教學期間,教師應避免過度干預控制幼兒游戲內容、時間與空間,最終使幼兒失去自主性。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有必要積極學習安吉游戲理念,確立正確教育觀,努力為幼兒創造探索與冒險環境,幼兒在游戲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唯有讓幼兒做自己的主人,方能有助于幼兒全面發展。
比如,在組織升旗儀式游戲活動中,小明同學愿意當導游,且已經將角色牌子放到了胸前,其對后面的同學說:“等一等后面的游客,待大家都到齊后我們就去觀看升旗儀式。”隨后,搖著小旗喊道:“想去看升國旗的游客,趕緊到前面集合!”剩余幼兒跟隨導游抵達目的地后,由兩個幼兒演升旗手,舉著旗桿與國旗,其他游客一同唱起國歌。游戲期間,幼兒可自主選擇角色、設定情節、規劃場地,充分發揮出其游戲中的主體作用。
(二)豐富幼兒游戲環境
當前研究已經證實,和傳統游戲環境相比,大量的運動經驗能減少危險產生。合理應用本地資源創造游戲環境,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冒險,可幫助幼兒掌握應對危險的本領。創造游戲環境中,各幼兒園應以本土資源為基礎,同時聯合家長與社區現有資源,為幼兒創設新的兼具本土特點的游戲環境。再者,戶外自主游戲中應融入安吉游戲精神,以區域資源為基礎,積極營造豐富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游戲環境,便于豐富幼兒游戲體驗,鼓勵幼兒全面投入游戲活動,不斷累積游戲經驗,提升幼兒規避危險能力,最終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
比如,教師可將秋千、滑梯等搬運至沙池內,增加幼兒活動趣味性。一些幼兒想將沙子運到滑梯上面,然后就和周遭同伴思考解決方法;還有些幼兒想要在沙堆里蕩秋千,正在思考如何讓秋千不晃動。通過豐富幼兒游戲環境,有助于幼兒發現新知識、學到新技能。
(三)科學指導幼兒游戲
安吉游戲鼓勵教師發揮指導者作用,細致觀察、全面解讀戶外游戲中幼兒的不同行為,然后在分享環節對重點游戲環節進行分析點評,幫助幼兒了解自身存在的優缺點,最終在教師的帶領下幫助幼兒改進。所以,教師應努力尋找時機對游戲中幼兒行為進行指導,便于在緊要關頭為幼兒提供幫助,從而滿足幼兒游戲需求。
結語:
綜上,安吉游戲鼓勵幼兒做游戲的主人,教師則在一旁發揮游戲指導者作用,及時將戶外游戲活動自主權交到幼兒手中。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合理應用安吉游戲理念,可從發揮幼兒游戲自主權,結合本土資源設置游戲環境,教師合理指導等方面入手,便于幼兒按照自身愛好組織游戲,從而獲得最佳戶外游戲體驗,促進幼兒個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平,袁愛玲.彰顯游戲的雙重價值——“安吉游戲”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6(04):53-55.
[2]代亞梅,邱學青.對安吉游戲的理性思考[J].幼兒教育研究,2016(01):50-52+59.
[3]于芳心.基于“安吉游戲”談“幼小銜接”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22):160-162+181.
123250078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