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海
摘要:近些年來,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在不斷提高,為了最大程度地改善現存的生態環境,為人類居住的生活和自然環境提供一定的保證,就必須要加大森林培育。結合當地的氣候類型、降水條件、地形地勢等特點,選擇最佳的森林培育方法,提高森林培育管理手段。與此同時,建立健全林業可持續發展,將其落實到森林培育工作之中,降低林業資源的損耗程度,有效推動我們國家的林業生態領域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森林培育技術;林業可持續發展;作用
1導言
眾所周知,在森林建設中,森林資源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林業發展的實際過程中,要想得到社會可持續的發展性,就需要人們對森林培育工作重視起來,基于此,文章結合森林培育技術對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分析,針對森林培育技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控制要點內容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2森林培育技術的實際價值和作用
首先,在林業發展過程中,合理使用森林培育技術可以更好地促進林業對于宣傳工作做出貢獻。優秀的林業工人可以更好地理解樹木和管理森林,提高森林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森林培育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改善工人的環境保護意識,還可以促進他們的工作發展。同時,它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從而有效地實現預先制定的林業戰略。其次,利用森林培育技術,成功提高了林區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進一步增強了管理工作的科學地位,提高了森林管理效率。此外,在森林開發中使用森林培育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開發的成功率,并成功地改善森林地區的進步與發展。
3森林培育技術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控制要點
3.1種子采集、存儲與管理技術
在選種前必須要認真檢測當地的土壤實際情況,結合不同類型的土壤選擇適宜的林業品種種植樹木,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做好苗木采集工作。在采集中結合當地具體情況,比如氣候條件、水源等,特別是部分地區氣候條件比較惡劣,水源嚴重缺乏,更加有必要對其加強把控,應將適應環境能力和生命力強的苗種作為主要培育對象,這樣既能防止出現種植樹木不能適應環境的情況,減少損失,種植的高適應度也能顯著提高育苗工作,推動林業穩定發展。選擇種苗時應該綜合考慮,優先考慮到各地區的環境差異,對相同地區不同種類林業也必須要著重區分,考慮其生長環境和生長周期的不同。在選擇和確定種苗后,必須要對其進行科學存儲管理,結合其不同特點提供合適的儲存空間,現階段我國林業部門有多種儲存方法,比如干藏法、濕藏法等。其中,濕藏法通常用于存儲對水分要求相對嚴格的種苗來,該類型種苗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在潮濕的環境中,如果水分缺乏,就很有可能出現干枯的情況,所以必須要加強濕藏的環境監控,合理安排專業人員定期監測室內濕度。針對水分要求不嚴格的品種,運用人工干燥以及自然干燥的方式來干藏,該類型種苗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只要確保溫度不高且干燥度較低,其多數儲存時間能夠超過12個月,有可能更長。
3.2育苗過程和樹種的處理
樹木的種植源頭就是樹木的存活率,關鍵在于育苗手法是否正確。在進行育苗時,其過程要做到詳細,將育苗作為林業生產發展的對象,工作人員給予重大的關注,在育苗期間的技術可以運用現代先進的技術進行育苗,來穩定樹苗的數量和存活率,育苗過程中要分清哪一些是重要的手段。比如:育苗中多久澆一次水,什么時候適合施肥,這些都會影響到樹苗的存活率。工作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將這些經驗記錄下來那么就可以保證樹苗的生長。在進行育苗時,也要選對樹苗的品種,當真實地進行森林培育工作時,可以引進不一樣的樹苗進行培育。將優質的品種選拔出來,在進行人工培育,再把品種放入土地當中,這就是進行了高效率的播種,既保證了播種的效率,節約了時間也保證了播種的質量。其實我國育苗技術并不是很高,林業發展的速度雖然快,但是育苗技術并不發達,為我國林業有了一個發展的空間,有了一個發展的空間,才能更好的發展,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要想將森林培育發展的好,那么就需要將樹種技術的發展運用到樹苗培育上面。其實我國的森林培育技術從一元化已經發展到了多元化,我國的政府部門也知道森林資源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適當的政策,在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下,政府部門依舊是將環境保護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森林資源面積不斷擴大時,要培育出適合人們發展生存和達到環境保護的樹木品種,培育出更好的樹種,需要運用科學和合適的手段進行培育,要保證每個種子正確的培育方法,達到每個種子都能得到存活來增加森林資源。
3.3技術應用
在我國森林發展的實際過程中,植樹造林技術非常復雜,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達成共識。首先,工人需要鞏固有關森林培育技術的信息。通過互聯網或媒體等各種渠道向有關森林組織傳播森林培育技術,將有助于創造一個使用種植技術的環境。合格的員工還可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效地使用林業技術并發揮領導作用。此外,人們可以適當地鼓勵采用簡單的森林種植方法,以成功地促進我國的可持續森林發展。其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必須提高森林培育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繼續引進最優秀的專家并加強技術研究,以有效提高員工的技術和行政管理水平,并增加植樹造林的實際影響。
4促進森林培育技術應用策略
林業工作人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在是處于不利地位的群體,只有林業工作人員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我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得到加強。大多數林業工作人員的技術和文化知識有限,不了解許多先進的耕作技術,也不了解先進的耕作技術。由于當地發展情況限制,很難采用新的種植策略進一步提高林業發展。在森林培育技術發展中使用“互聯網+”技術將使更多的林業工作人員了解技術發展,并為林業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平臺來了解森林培育技術。林業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學習各種作物種植條件和策略來提高自身林業技能,以實現經濟增長并提高在中國推廣森林培育技術的效果。
在推廣森林培育技術時,需要針對林業生產技術和實際生產條件的田間指導。“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應促進林業工作人員與專家之間的交流,使林業工作人員易于及時使用森林培育技術并恢復生產力,從而使林業專家無需實地研究和實時種植即可解決實際生產問題。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林業工作人員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并且越來越多的林業工作人員在實際林業生產中使用了先進的林業生產技術。例如,在林業灌溉中,可以使用智能灌溉技術來定位和進行實時灌溉,這可以使林業生產更加精細。它不僅在生產過程中保留了資源,而且還確保了經濟利益,也可以開發用于實際生產的適當的農產品種植軟件,林業工作人員可以進入移動終端。隨著時間的推移查看正在生長的農作物用于生產,灌溉和施肥,減輕了林業工作人員的勞動壓力。
結束語
總之,森林資源在我國政策的發展之下,秉承資源可持續發展性原則,這樣不但滿足社會的需要,也起到了對環境的保護作用,在森林資源增加的情況下,我國還要不斷地對培育技術進行探索和革新,要對不同的樹木掌握培育的方法,運用合適的土地資源進行培育,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堅持走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瑞敏.探析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及管理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19(03):114.
[2]譚紅巖.強化森林培育技術,助力森林經濟效益的資源增長[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03):47+77.
[3]馬永亮.新時期森林培育技術的現狀與建議[J].綠色科技,2018(05):151-152.
[4]楊偉,王維濤.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農技服務,2016,33(05):170.
303150058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