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數學思考關乎學生思維的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地,因此,教學中要把數學思考貫穿課的始終,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形成良性的數學思考循環圈,這樣,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便不再是一句空話。
學習就是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習數學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數學思考。數學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課標提出的四大目標之一,更是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維度。如果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說,沒有數學思考,就談不上數學學習,如果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沒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那么這是一節失敗的課。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力,本應是數學教學的職責,但是對數學思考的培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落實,明顯的表現是重結果輕過程、重表層輕實質,這些無不折射出數學思考的培養明顯是缺失的。面對此現狀,筆者不禁反思,在課堂教學或家長輔導孩子完成作業時,我們應如何培養他們學會數學思考呢?
數學思考的產生源于一定的情境,數學文本中的每一個情節、每道題其實都是情境,這些情節中蘊含著數學知識、方法、原理、問題。如何讓學生擁有對文本的思考呢?自我閱讀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自我閱讀文本,讀懂文本的條件與問題,為數學思考積蓄能量。因此,我們要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題目讓學生自己讀,要求讓學生自己明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開始時,教師或家長可示范讀,學生跟著讀,讀出重點,讀出關鍵;之后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讀,采用指讀法,指著題目中的字一個一個地讀,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圈讀法,邊讀邊圈出關鍵的字、詞,并重點讀出來;畫讀法,遇到條件抽象、問題難懂的,把題目的意思用示意圖畫出來;復述法,有經驗的教師還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抓住重點復述。自我閱讀的過程,就是信息不斷清晰的過程,也是蓄積數學思考的過程。
數學思考需要問題的引領、推進,以問題激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需要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數學教學說白了就是問題的教學,一節數學課就是由多個問題串聯成的。因此,我們要注重核心問題的設計,以核心問題引領學生的數學思考由淺層走向深度。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提煉,跟進問題的設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或以輔助性問題提示學生。例如,在教除數和被除數末尾有0 的除法時,設計“為什么要劃0算?劃0 簡算的依據是什么?劃0 簡算要注意什么?”三個問題,引領學生的數學思考,明晰劃0 算的目的、原理、注意點,既懂方法又明道理,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從迷茫走向清晰,從表層走向深層。我們還要抓住結課或復習的契機,引導學生自我反思:這道題為什么做錯了?我是怎樣獲取新知識的?這節課給我留下了什么?我還有什么疑問?我從同學身上學到了什么?通過反思獲取知識的過程、方法、遇到的困難、他人的幫助等,幫助學生打通淺表性思考的關卡,向著深度思考進軍。
練習不僅僅是鞏固知識,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它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載體,以練習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考,是有經驗教師教學的法寶。有人說,數學是在練中感悟會的。練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思維的不可替代品,練習對學生數學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學中要注重練習的精心設計,設計能促進高階思維發展的相關習題,讓學生在條件多余、條件變式、條件隱蔽的情境中根據問題導向合理選擇條件、轉化條件、勾聯條件,打開思維的重重通道,向著思維的深邃處進發。例如,二年級學習了乘法口訣后,設計根據“三四十二”這句口訣,完成下列問題:
1.擺一擺,用小棒擺出這個口訣的意思。2.畫一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這個口訣的意思。3.說一說,根據這句口訣說一個生活中的故事。
此題以開放的形式評價學生對“三四十二”這句口訣的理解水平,從擺到畫到說,從不同層次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題1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思考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操作經驗和圖形表象。題2有利于培養學生幾何直觀的思考能力。題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以寫作來倒逼學生的數學思考。寫是書面表達,寫能逼著學生把思考的過程外化,逼著學生調整語言表述,逼著學生思考清楚,逼著學生表達清楚,逼著學生深入地多角度思考,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的條理性和全面性。因此,數學教學也要注重學生的寫,寫錯題分析,反思思維的錯誤點,增強思維免疫力;寫思維導圖,整理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和結構思維;寫說理題,明晰知識背后的道理、方法背后的原理,培養學生由表及里的思維品質;寫解題心得,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例如,針對某道一題多解的問題,布置學生不僅把每種解法用算式寫出來,還要求學生寫出每種算法的思維過程,甚至把圖形畫出來,做到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相結合。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要把題目的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又把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再把符號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這三種語言的自然互譯,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規范使用。溝通三種語言之間的聯系和算法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嚴謹論證的邏輯推理能力,一題多解的發散思維能力。
數學思考是需要時間的,甚至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為了培養學生長時間思考問題的意識,老師或家長可設計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稍難問題,留給學生課外思考,把思考從課內延至課外,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冥思苦想,調動已有的學習經驗,查找資料,思維激蕩,有利于打通已知與未知的關系,有利于重組信息,茅塞頓開,有利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教師或家長還要結合課本內容,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思維探險題,讓學生在迷茫、驚喜、發現、頓悟中收獲思維的甘甜。
例如,學習了梯形面積公式后,設計思維探險題,1+2+3+4+……+50=?要求結合梯形的面積公式來計算,并思考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請說明理由。讓學生根據梯形的面積公式來算并不難,難的是要說清為什么可以這樣算的理由。在說理的過程中倒逼著學生把算式轉化成梯形,通過數形結合來闡述理由。這樣的問題只要給足時間,學生是會還你驚喜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自我思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是教學的愿景,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學首要是師生關系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基礎,只有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喜歡你、信任你、尊重你,教師的教學才有效。由此,教師要把握先關系后教學的順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贏得學生的喜歡,由喜歡教師的人到喜歡教師的課,教學已成功一半;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上出有趣有味的數學課。興趣一來,學生思考的自覺性也就來了,自我思考的意識就增強了。
總之,數學思考關乎學生思維的發展、核心素養的落地,因此,教學中要把數學思考貫穿課的始終,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形成良性的數學思考循環圈,這樣,讓學生真正愛上數學便不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