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繡衣幼兒園 董如悅
教師在設計幼兒園集體活動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活動中所涉及的各環節應當是緊密聯系的。由于教師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會受到幼兒實際表現的影響,從而會不自覺地偏離教學活動主題。對此,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就需要注重活動各個環節的緊扣,做到收放自如。其次,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突出重難點。集體活動的設計應當難易結合,遇到重難點時,教師也可以使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來解決。
例如,通過總結、歸納、演示、講解、提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練習,以突破活動的重難點。在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突出師幼以及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集體活動的開展應當不僅僅只停留于教師提問、幼兒回應這一層面上,還應當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提問并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應,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注重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通過小組互動的形式來推動互動交流的開展。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觀察自己所設計的集體教學活動,并且對自己設計活動的優缺點進行反思。教師可以更為直接地觀察到自己設計集體活動所反映出來的效果,呈現出活動設計中的不足與優勢。例如,很多情況下教師設計的活動內容過于繁雜,教學導向封閉,導致教學目標不能按時完成。與此同時,教師在活動完成之后沒有對集體教學活動開展有效性的評價,也就無法進一步對活動進行優化。對此,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合理設計集體活動,這對集體活動的高效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常情況下,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一個充滿藝術性的設計過程,它能夠展現出教師的個性。凸顯出教師對集體活動的設計中所獨有的優勢,以及自身的缺點。但是,由于教師的個人生活經歷十分有限,為了充分取長補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其他教師組織的集體教學活動來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不斷的優化改進。在參與其他教師設計的集體教學活動中,充分吸取他人經驗為自己所用。
教師在設計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觀察自己的活動設計是最為基礎的操作,同時教師也應當其他教師共同備課、磨課。在參與公開課的過程中,觀察別人所設計的教育活動并進行反思。并且要參與課堂評價過程,與其他教師進行共同探討和設計。為了能夠讓集體活動變得更為豐富多彩,教師就需要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其他教師開展新的嘗試,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包括幼兒缺乏主動性、教師缺乏對幼兒的尊重、知識體系不夠系統和完善、材料方法不能正確使用、師幼、幼兒之間沒有高度的互動性和參與性等。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反思問題所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優化。
當前,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效果的提升。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來設計環境,如在幼兒的午睡區域,教師可以在區域的墻上畫出各種帶有睡意的動物、精靈等;在洗手間區域可以貼上一些標語。由于幼兒識字量不足,這種圖片、海報的方式更易于幼兒接受,起到提示作用。有效地發揮了環境的作用以感染和引導幼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開展集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制定規范的過程中。可讓幼兒集中起來討論,更好地把握幼兒的想法。在達成一致意見之后就可以實施。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以小紅花的形式獎勵給提出寶貴意見的幼兒。幼兒會因此更加自覺地遵守他們親自參與制定的行為規范。在管理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針對每個幼兒不同個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幼兒都能夠感受到人性化的教育。例如,一些幼兒較為活潑好動,教師就可以多督促幼兒。對于一些比較內向的幼兒,就需要經常鼓勵他們。
在傳統幼兒園集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十分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忽略了幼兒的自身需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充分重視幼兒的興趣愛好,也沒有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對此,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活動特點角度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開展針對性的評價。在評價開展時應當建立一種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注重幼兒各方面的差異性,包括水平、能力、學習經驗、學習方式等,使得幼兒都能從評價中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實現綜合發展。在每個班級中都可能會有能力水平差異較大的幼兒,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有較大差別。能力較強的幼兒喜歡在活動中制作一些作品以展現自己的能力,獲得教師的贊揚。對此,教師需要注意在開展評價時要對這類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原有基礎出發,提高幼兒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這些幼兒做一名小老師,引導其他幼兒高效地進行集體活動。而針對一些能力有待提升的幼兒,教師也需要給予他們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活動,提高活動效率。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注意及時跟進和指導活動的開展。結合實際情況來做出活動的調整,讓他們能夠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獲得歷練機會。通常情況下,幼兒園中集體活動開展的形式十分豐富多樣。對此,教師就可以做出針對性的設計。例如,組織一些實驗操作活動,讓幼兒能夠在實踐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實踐習慣。例如,教師可以誘導幼兒去測量自然界的風向、風速。教師可以讓幼兒去教室外面感受風的存在,利用測試工具對風向和風速進行測試。在測試的過程中,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或者幼兒也可以邀請家長幫助來測出風速和風向。在布置完活動任務之后,幼兒利用自制風車進行風向的測量。在家長的帶領之下,幼兒也能夠參與到測量風速的過程中。由于教師為幼兒創設的集體活動需要家長的配合,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這在提高幼兒實踐認知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整體活動的質量。
總之,在當前幼兒園開展集體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認識到集體教學活動開展的意義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通過觀察自己所設計的活動、參觀其他教師設計的活動,以及與他們共同溝通探討來反思優化自己的設計。將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創建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優化集體活動操作來更好地開展集體活動,提高幼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