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第四中學 曹克成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是學生初次接觸詳細英語語法的重要時期,傳統的封閉、機械教學忽視了學生需求,互動教學順勢而生,對教師授課提出新考驗。
互動教學即教師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以音頻、視頻、游戲等方式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打破傳統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囫圇吞棗”的授課局面。強調師生間和諧關系,讓課堂在教師大方向掌控下盡可能給予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愿意學習。
英語的發音方式、語法結構與中文大相徑庭。初中階段學生除日常使用的基本單詞及固定短句外,還要首次接觸英語語法相關知識,在拓寬詞匯量的同時掌握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我國現有考試制度對英語這一學科較為重視,部分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而忽視課堂互動,使互動教學推廣進展緩慢。
初中學生基本處于青春發育期的開端,他們是有著基本知識及基本學習觀念的獨立個體,因此,初中課堂無需教師用游戲方式拉開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盡相同。教師應找到學生知識量的基點,從班級“短板”入手,開展授課內容。可安排學生課前領讀,為每位學生提供發音練習的機會。此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課余時間進行書本閱讀、歌曲演唱、英文演講等活動,讓學生彼此用英語交流,提升英語交流能力。
互動的實質是師生、學生間的交流。教師會依據教學設計進行授課并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準備,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師生間交流搭建橋梁。但是學生自覺性有限,教師應從易到難、逐步指導學生,使學生自覺地完成課前準備。學生做作業便是對即將接觸的教材內容的初步認識,部分功課更是需要學生翻閱書籍、查找資料才能完成,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教師應對學生預習情況定期檢查,把握學生預習情況。
傳統教學中存在“打壓式”教育,使學生能夠吸取經驗教訓,但這一觀念不利于對學生信心培養。而互動教學為師生提供平等的對話平臺,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見解。教師可從學生的見解中分析授課情況,并對教學方案、教學方式做出及時調整。學生在表達中也加強了信心,既鍛煉了其口語表達能力,又加深對英語學科的興趣。教師也應盡可能使授課內容多樣化、生動化,激發學生表達欲望。對于學生回答應做出客觀評價,多采用鼓勵式評價。
互動教學不單是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更是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學生能夠互相取長補短。教師可依據教材分小組學習,讓學生成為彼此的“老師”,實現共享資料、信息互通。而這種分區塊的小組授課大幅節省了授課時間、簡化了授課過程,對提升授課效率大有裨益。此外,互動教學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群體觀念的認知。有利于班級良好氛圍的建設。但教師應密切注意學生間的相處,出現問題及時解決。
互動教學的觀念并非一成不變,各學科應結合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互動教學重點落腳于“課堂主體”這一身份確認,教師應將課堂盡可能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揮其眼、口、耳、腦等的功能。為保障學生交流暢通,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對教材進行劃分,并針對不同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
以冀教版七年級上冊“What Is It?”這一課為例,教材以學生常用文具為切入點,讓學生在掌握單詞的同時了解“這”(this)“那”(that)的不同表達。教師可準備圖片,讓學生找出正確的單詞與圖片進行匹配。或是安排學生用英文描述某一文具,其他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猜出這一文具。分組時應注意,一是組內人數應根據教材內容或班級實際人數分配,2 人、4 人、8 人等小組的資料搜集、發言時長等不盡相同,需教師加以把握。二是教師應明確組內學生的差異所在,讓其在小組合作中實現互補,共同進步。
英語學科包含單詞、短句、語法等多種內容,英語考試考查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書面知識的傳授,但學生聽力和口語兩項能力培養略有欠缺,互動教學便能夠培養學生這兩項能力。以冀教版七年級下冊“Food in China”為例,本文主要介紹中國各地的知名美食。教師可準備不同省市的圖片,通過提問方式讓學生回答各省市的美食、美景等。這種問答訓練對學生思維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鍛煉,回答正確也側面加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注意問題的難度,同時對學生多加鼓勵,即便答案不如自身預期也不應完全否定,而是點出學生不足給予其進一步思考的方向。聽力和口語都需長期鍛煉才能有所提升,教師可布置家長和學生互動問答式作業,為學生提供更多英語表達的機會。
如何使教學內容生動化是教師授課過程中必須注重的問題。教師應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切入點,引領學生進入課堂,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以冀教版七年級上冊“In the Restaurant”一課為例,文章介紹了菜單上食物的英文表達方式,以及在餐廳點餐的基本用語。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教材自行設計菜單,并在課堂模擬餐廳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加深固定短語的搭配記憶。因此,教師應合理運用多媒體這類教育資源,將現實生活引入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日常口語的記憶。在學生口頭表達入門后,教師可逐步加大難度,如安排學生進行脫稿英文演講,對學生書寫及表達雙重能力提出新要求。課堂之外,學生也可與家長進行日常英文對話練習,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英語,讓所學知識得到實際運用。
教師是互動教學的重要踐行者,教師自身能力水平對課件設計、教學效率、授課結果等有著直接影響。要想使互動教學高效化,教師必須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冀教版七年級上冊“Days and Months”這一單元包含季節、天氣、節日、月份等不同內容,單詞量大。以十二個月份為例,教師需結合圖片、視頻等素材輔助,以聯想方式讓學生牢牢記住這些單詞。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和合理的語言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學校也可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互動教學是學生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實際教學依舊任務繁重、課時緊張,如何讓互動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是教師亟待研究的問題。除專業能力外,教師的親和力、待人方式也需提升,應多做教育心理研究。使互動教學在研究和實踐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