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
(北京愛寶智選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2299)
營地教育起源于美國,有150 多年的歷史,二戰后法國、俄羅斯也紛紛開展,它以跨學科理論和實踐為依據,以戶外團隊生活為主要形式,提供融合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性的創意課程,鼓勵、引導營員探索自己、發現潛能,培養共處、共贏所需的意識與能力,包括跨文化溝通、領導力、生存能力、團隊配合等。簡單來說,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教育,相對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營地教育這一社會教育模式,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科學技術普及、文藝體育培養、勞動技能鍛煉、習慣養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對營地教育的定義,就是一個以戶外教育的形式進行團隊生活的活動,在活動進程當中需要設定相應的教育形式,讓青少年在進行營地教育的進程當中可以富有創造性和娛樂性,關注于青少年情感的表達,培養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幫助提高青少年的戶外生存經驗,對孩子心智發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營地教育從本質上看,其中綜合多種元素,承載著體驗式教育的精神,營地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營地教育具有情境性,在實際進行青少年營地教育的進程中,需要給青少年打造出一個真實、開放的學習環境。第二,營地教育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在實際進行營地教育時,青少年的學習往往需要以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習,團隊的形式可以有效培養青少年的團隊協作能力,通過團隊的形式可以幫助青少年加強與同學之間、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第三,營地教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在實際開展營地教育的進程中,營地教育開展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并且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集合到多種學科的知識,并且還需要整合到人與環境之間的多種要素。第四,營地教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生成性,這一點主要是在進行營地教育的過程中,隨著目標的不斷更新,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會有著不同的認知,以及不同的體驗,由此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第五,營地教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青少年在進行營地教育時,需要尊重青少年的主體地位,營地教育尊重青少年的興趣愛好,并給予青少年足夠的發展空間,在進行營地教育活動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盡情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內容,以及自己所喜歡的學習方式。青少年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學習途徑,以及最終結果所呈現的形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營地教師僅僅起到了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第六,營地教育具有體驗性,總的來說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在實際幫助青少年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于過程的體驗,幫助青少年解決實際矛盾以及實際沖突。
營地教育強調體驗學習的方式,從跨學科的綜合知識的角度出發,使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充分地理解和鞏固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熟練地運用到所學到的知識,將各科目的知識點與實踐結合,做到融會貫通,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營地教育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營地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的、互動的同伴關系,這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們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們在營地教育的活動中深刻的、體己及人地去考慮和照顧他人的感受,從而建立與他人良好的溝通習慣,建立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營地教育并不像傳統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活動本身、遇到的事件本人以及個人本身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從而形成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進而真正地了解到自身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自主學習、發揮創作的潛能。營地教育不管從哪方面來講,對于青少年的學習和身心教育都是非常有助益作用的。
營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價值,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營地教育可以幫助青少年進一步走進大自然,在大自然的環境下接受教育,可以盡可能地釋放青少年內心的壓力。并且在大自然的環境下,讓學生體驗戶外運動以及野外生活,可以促進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第二,在進行營地教育的活動中,具有一系列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切實提高青少年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青少年批判性思維。第三,營地教育主要是以團隊的形式開展的,青少年通過集體生活以及團隊活動教育,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組織領導力。第四,營地教育是在自然背景下進行的,自然的考察活動,可以讓青少年進一步地了解到自然生態系統,了解自然物種的多樣性,尊重生命的豐富性,也讓青少年了解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第五,營地教育是一種戶外的教育,可以讓青少年走出自己所熟悉的環境,走出教室,也走出校園,可以更加近距離的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了解他人,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自然的關系,自己和社會的關系,自己和他人的關系。讓青少年有這樣的思考之后,青少年才可以學會感恩,在實際生活遇到困難時能學會理解,可以有效地培養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同理心。第六,青少年在進行營地教育的過程中,由于青少年身處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下,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以及平時無法看見的自然現象,這樣的環境可以極大程度上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觀察探究能力。第七,營地教育尊重孩子在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孩子個人的興趣愛好,給每一個孩子提供一個可以進行展示的平臺,這樣的平臺可以培養孩子個性的發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具備獨立的品格。
在我國,營地教育的作用還沒被家長及許多教育工作者所認識,我國全社會上下對素質教育問題的廣泛關注,其實就是從營地教育開始的。所以說,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營地教育開展較晚,新東方游學聯合艾瑞發布的 《2019 泛游學與營地教育白皮書》中顯示,去年在國內泛游學+營地教育的市場規模已達到946 億元,預計到2021年將價值達到1 725 億元。目前我國的學齡兒童數量龐大,也因此營地相關的行業也開始迅速發展,這也進一步加速了營地教育的成長。
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落實,以提升孩子綜合素質為目標的營地教育成為風口產業,但真正有規模、有實力的機構還是很少的,雖然營地教育已經在國外有了大面積的普及發展,但不同國家都會有不同國家的教育發展模式,所以在營地教育的實地開展方面并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
孩子們來到戶外會接觸到戶外新鮮的空氣,欣賞到美麗的風景,這對孩子們的無論是身心健康還是身體健康都大有裨益,與此同時,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也會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如美麗的星空、高山流水、四季變化、地域氣候的差別等,有利于孩子去認知真正的世界。讓孩子敬畏宇宙,敬畏大自然,尊重其他生命物種。
3.2.1 接觸大自然
在營地教育中,最直接的營地活動就是接觸大自然、走進田野,讓孩子們在這里接觸和認識知了、蝴蝶、蜻蜓、壁虎、螢火蟲等如今在城市中已經幾乎消失的小精靈,學會理解生態系統和辨別生命形態,認識生物的豐富性及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從實踐中自覺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團隊意識。還可以通過準備一頓野餐、搭帳篷等來提高動手能力,從玩中學習,懂得分享,懂得協同合作。
3.2.2 模擬城市營地活動
小朋友還可以參加模擬城市的營地活動,由他們擔任城市中的各種角色,讓孩子們在城市模擬活動中感受作為一個小小公民所需要承擔的責任,所需要遵守的公德,所要盡的義務和可以獲得的福利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每一個決策看似都不是很重要,但都不可或缺,不同部門之間的配合都需要我們有極高的溝通技巧和協調能力。這種感受是課堂學習難以獲得的,這也可以讓孩子的個性得以張揚,打開心靈的樊籬,增強交際能力和交流欲望,孩子們在戶外也會更加主動與其他小伙伴交往。
戶外露營可以使孩子們走出城市,遠離電腦、手機、iPad 屏幕對眼睛和身體的損害,多參加戶外拓展活動可以鍛煉筋骨,增強孩子們的體質和協調性,使孩子們健康的成長。
以通過準備一頓野餐、搭帳篷等來提高動手能力,從玩中學習,懂得分享,能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協同合作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孩子產生團隊意識和成就感,增加自信。
孩子在戶外會更加主動與其他小伙伴交往。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平時與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機會比較少,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一起快樂玩耍的過程中,不僅身心更加舒暢,也可以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在實際開展營地教育的過程中,青少年通過和其他同齡人之間的相處,可以更加清楚地認知到自己是一個怎樣的存在,這樣的環境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但是有一些孩子更喜歡去傾聽別人的感受,當這兩種孩子互相進行溝通時,雙方都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身的一些特質,對自己也有了一個更加清楚的認知。所以在營地教育中,孩子和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可以更快地發現自己的特質,逐漸認知和了解自己,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一個團隊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4]。
戶外露營是父母與孩子交流談心的絕佳機會,平時少有的專屬時光,在美麗的風景和放松的心態下,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家長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消除平日生活中彼此產生的隔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營地教育具備著較強的跨學科理論,在實際進行營地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組建戶外團隊,主要是以戶外團隊生活為活動的主要形式,在進行營地教育的時候需要加以娛樂性、創造性的特色課程,讓學生樂在其中,寓教于樂。所以營地教育的開展,主要是通過引導孩子、鼓勵孩子進行實踐活動,并且極大程度上開發孩子的潛能,這樣的教育課程具有多元化的背景,對孩子進行營地教育,可以培養孩子所需要的意識以及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身心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營地教育和諧的氛圍當中,可以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服務精神、責任感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孩子的“身、新、靈、腦”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和鍛煉,孩子在營地教育當中有了極強的“獲得感”[5]。營地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營地教育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狼性”,在這里孩子的性格得到了發展,個性得到了張揚,而身體也在活動當中得到了鍛煉,學生不良情緒也盡情釋放出來。營地教育是一個重在鼓勵的教育形式,需要鼓勵孩子不斷探索自己,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孩子在進行營地教育過程中對自己也有了重新的認識。只有清楚地認知到自己,學習才會具有目的,而生活才會更有意義,所以營地教育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對孩子健康思想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孩子綜合素養的發展有更好的指引[6]。
如果想讓孩子在21 世紀取得成功,那么我們就需要給予他們成功必備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合作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來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這才是21 世紀成功的秘訣。營地教育和研學旅行是未來教育成功的方向。營地教育是研學旅行的最大補充,研學旅行的未來在營地。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可以發生在營地或者研學旅行的途中,通過與課程的融合,形成一種傳播知識與技能的教育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