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明
(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吉林長春 130117)
青年是國家發展、民族興盛的新生力量,也是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不斷發展的重要部分。“青馬工程”是在2007年由團中央正式啟動的,以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優秀人才為目標,幫助大學生骨干、青年知識分子等群體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理念,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培養優秀的接班人[1]。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與青年學生生活與學習越來越密切,網絡上各種各樣的信息對青年學生思想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青年學生群體的思想具有多樣化、分散性的特征,很容易被網絡思想所左右,不利于青年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理念。所以,在三全育人視域下,應當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理論成果的傳播,并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不斷培養出更多的馬克思主義者,并確保這個群體能夠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升對社會主義事業的支持,與我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共同努力。為此,該文探究了“青馬工程”的時代意義,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下對“青馬工程”的新要求,并探究了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青馬工程”創新發展的路徑,為取得更好的青馬工程開展效果提供幫助。
“青馬工程” 最早開始于2007年5月,全稱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可見,“青馬工程”的主要目標群體為青年優秀人才,比如說,青年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干部等,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中心,積極進行思政理論知識學習、黨性學習以及實踐體驗等部分課程,致力于構建一個意志堅定、忠于黨、忠于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新生隊伍[2]。“青馬工程”開展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培養出更多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仰者與踐行者,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積極開展“青馬工程”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具體如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青馬工程”的開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開展“青馬工程”的核心方向標,另一方面“青馬工程”也是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途徑[3]。當下青年群體具有鮮明的逆反、求新心理,比較抗拒傳統思想,對新思想與新文化具有較大興趣,“青馬工程” 的開展完全依照馬克思主義的認知規律進行,非常重視實踐練習,將實踐視為青年群體價值觀形成、發展以及穩定的重要載體,特別注意創設平時生活中的價值話語,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基礎,結合社會各界力量,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社會,感悟生活,從而能夠更好地體會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同時以此為基礎構建成熟的價值認同,最終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群體的個體行為產生影響。
“青馬工程”是加強青年群體的思想滲透,為培養出更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提供新的途徑。“青馬工程”開展的本質是加強青年群體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在此過程中積極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保證青年思想和現階段的時代主流意識形態高度契合,矢志不渝地走馬克思主義發展道路,構建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為了盡早實現我國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培養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感的青年群體非常有必要。自古以來,幸福都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奮斗換來的,青年群體的奮斗一方面是為了達成自身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也要為完成新時代黨的使命不斷奮斗[4]。“青馬工程”可以在青年群體價值觀穩定的關鍵環節,依托于理論知識育人、思想育人以及實踐領悟等育人體系,讓青年群體能夠形成科學的價值觀與社會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奉獻自我。
從2007年正式開始“青馬工程”以來,至今也有13年的發展歷程,各個高校積極響應“青馬工程”號召,加強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逐步摸索出高效、穩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模式,也在大量理論學習與實踐研究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獲得了較好的成就。許多青年大學生發展成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不管是在思想引導上,還是在實踐鍛煉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實際開展“青馬工程”過程中,也面臨著較多的困境,常見的有學員審核不嚴格、培訓模式落后以及理論與實踐聯系性不強等,必須要進一步的改進與健全。三全育人主張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為“青馬工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也對“青馬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課程規劃層面來看,“青馬工程” 的開展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學習為主,并且學習過程是基于理論知識的分析以及探究,顯然這和高校設置的思想政治課程相雷同,使得“青馬工程”在教育方面的優勢非常薄弱,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青馬工程”課程教學過程中,也主要是以理論知識講授為重點,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實踐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通過他人的實踐經歷來代替學生的實踐體驗,既不能夠很好地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也會使得學生對“青馬工程”課程學習產生較強的抵觸心理,使得完成“青馬工程”培養目標較為困難,降低了“青馬工程”的培養效果。“青馬工程”在內容規劃上還應當要強調內容的目的性與時效性,積極將黨最新理論成果以及時事政治等結合到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可以及時掌握與領悟黨最新思想,提升學生的綜合政治素養[5]。
現階段,“青馬工程”在進行學生培養過程中,主要是基于理論教育以及實踐培養兩個方面進行的。然而,在實際開展實踐學習過程中,更多的還是以理論學習為代表,比如說,課堂教學、專題講授與討論等,學生只能夠在臺下被動的學習相關內容,不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青馬工程”培養中,如果僅僅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教學的全部,極易產生形而上學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群體融入社會,難以養成通過社會實踐感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本質的習慣。高校大學生應當要主動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轉化為個人實際行動的準則,逐步健全大學生群體的理論以及政治能力,同時加強教育內容和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給予必要的幫助。
三全育人的提出是為了彌補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相脫離、與新時代學生成長需求不匹配的弊端。從內容上來看,三全育人涵蓋了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等10 個育人方法,重點是立德育人,需要通過3 個層面來進行,分別是全程育人、全員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6]。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青馬工程”中,有助于解決“青馬工程”開展中的諸多問題,如教育內容單一、培養方式固定等,促使“青馬工程”獲得更好的效果。
隨著三全育人理念的逐步深入,三全育人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三全育人中要求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則需要高校將教學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系起來,構建聯動的管理方式,從而更好地體現出育人的優勢[7]。從“青馬工程”的視域來看,高校有必要將“青馬工程”結合到高校黨建工作體系中。在“青馬工程”實際開展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調動高校黨委領導人員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也要獲得馬克思主義學院、各個院校黨委部門以及學生處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構建高校與學院之間的聯動管理機制,充分發揮高校與學院各個單位主體在“青馬工程”中的作用,確保“青馬工程”能夠取得良好的進展,為培養出更多優秀青年學生提供幫助。
高校在開展“青馬工程”時,通常是依托于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進行的。伴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學生接觸信息的方式與內容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要求“青馬工程” 必須要拓展教育內容與方式,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加強自身的教育改革與創新。現階段,互聯網對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并且隨著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全面普及,網絡已經成了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于智能終端設備,學生就可以非常方便、快速地獲取到各種網絡信息與思想,這些都對“青馬工程”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但也帶來了較大的機遇。在三全育人思想理念指導下,“青馬工程”也應當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方式與內容,在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教育實踐過程中,可以借助互聯網教育平臺,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新型成果、國內外新聞事件等推送給廣大學生,同時依托于互聯網平臺,還可以與青年學生一起共同探討熱點話題、最新思想等,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青馬工程”教育、學生學習變得更加的便捷,也有助于提高“青馬工程”開展效果。
“青馬工程”在開展過程中,教師擔當了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教師的綜合水平直接影響到“青馬工程”的開展效果,為此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非常有必要。為了推動“青馬工程”不斷發展,高校應當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組建一個高能力、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這也是確保“青馬工程”長久、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開展教師挑選工作時,不僅要關注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學習背景等信息,同時也要審查教師的道德品質,從多個方面進行評估,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8]。與此同時,高校還應當擴大教師選拔范圍,邀請校外知名的專家與學者等充當指導教師,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水平,努力構建出一支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團隊。
“青馬工程”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作,構建完善的“青馬工程”保障體系非常重要,這樣才可以確保“青馬工程”能夠長久、穩定開展下去。首先,要完善政策方面的相關規定。高校以及學院要充分重視“青馬工程”開展,并將其視為共青團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置專項資金,調動各方面資源。其次,在師資建設方面,一方面,要技巧相關指導教師的知識學習與培訓,努力強化教師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要規劃專門的“青馬工程”教師培養經費,對工作優秀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獎勵。高校在開展評優評先以及課題申報等方面,對“青馬工程”指導教師給予一定的照顧,讓教師都能夠主動參與到“青馬工程”建設中,確保“青馬工程”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青馬工程”在促進國家與民族發展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加強“青馬工程”建設是當下高校必須要重視的工作。當下高校在開展“青馬工程”時,依舊面臨培養內容與方式不合理、覆蓋范圍較小以及課時數有限的問題,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要從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方面構建“青馬工程”創新機制,促使“青馬工程”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