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科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州 545000)
2014年9月,廣西教育廳根據《關于停止全國高校計算機聯合考試廣西考區考試的通知》(桂教高教[2014]63 號)文件,決定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取消高校計算機聯考,各高校將自行組織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考試。計算機基礎課程全區統考已延續多年,面對這一現狀的突然改變,如何應對新的挑戰,繼續深化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各高職院校都在努力尋求新的提升動力。柳州職業技術學院主管領導對此非常重視,立即組織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領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成員等有關人員召開會議、開展調研,在新形勢下尋找創新突破。課程團隊教師認真貫徹高等職業教育對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的有關精神,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經過近幾年探索與實踐,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計算機基礎教學在調整中得到了新的提升,以下是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上的一些研究與實踐,期待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提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快速普及,計算機應用技能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一代人才的重要必備技能,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全國高校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得到了積極廣泛的開展。在該校《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院一年級學生開設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意識,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課程涉及的專業面廣,受眾人數多,影響力大,近年來我校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人數每年達4 500 人以上,且呈上升趨勢[1]。
隨著《關于停止全國高校計算機聯合考試廣西考區考試的通知》(桂教高教[2014]63 號)文件的出臺,課程團隊成員認真學習文件精神,廣泛收集區內外關于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文獻資料,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在此基礎上,圍繞如何將計算機應用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如何使計算機基礎教學更符合高職人才培養需要等問題,對學校各系部及兄弟院校進行調查和訪談,了解及分析存在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我們用網絡問卷調查的形式通過專業負責人來了解校內各專業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需求,問卷設置了“您所在專業學生學習和工作用到哪部分計算機操作技能?Word、Excel、PowerPointr 的技能要求分別有哪些”等22 個具體的問題,全方位地調查各專業的學習需求[2]。
收集到問卷調查后,組織團隊成員進行多次研討論證,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高效教學,我們采取的措施是: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根據調研到的學習需求分為3 個層次,對應地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分為了3 個模塊:模塊一為68 學時4 學分,模塊二為48 學時3 學分,模塊三為36 學時2 學分。學習內容的多少及難易程度從模塊一至模塊三依次遞減,針對每個模塊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案,各專業可以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從3 個模塊中選學其中的一個模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標準是對課程的性質、價值與功能等方面的定性描述,是教學實施、考試命題、成績評定等教學活動的規范化及指導性文件。
在完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需求調研分析之后,我們著手修訂課程標準,在明確課程必須結合專業特點組織教學、強調計算機基礎共性要求的同時,注重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個性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在修訂的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結合專業特點組織教學,課程在強調計算機基礎共性要求的同時,注重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個性特點開展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教學。通過項目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良好的計算思維,更好地為后學專業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結合3 個模塊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在課標中重新確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與教學實施建議、課程考核評價等。課程標準具體描述了3 個模塊不同的考核內容分布及成績構成[3]。同時闡述了課程的改革發展基本理念,并對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做了詳細的說明,充分體現了該校在沒有統考這一指揮棒下對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突破和創新,形成了教學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評估與考試的直接依據,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標準。
重點建設完善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資源。
(1)微課視頻:梳理課程內容,將重點、難點、要點、易錯點等拍攝成微課視頻,制作的視頻短小精悍,時長一般不超過5 min,一個視頻講述一到兩個知識點,并且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在電腦端或者在移動便攜設備上進行廣泛的自主觀看學習。
(2)教學課件:開發能夠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使用課件,突出重點、疏通難點,優化教學過程,節約教學時間,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3)教學案例:在講授Word、Excel、PowerPoint這幾個應用工具時,案例教學可以發揮其獨有的特性及優勢,從而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為了掌握這些工具軟件的應用,針對每個軟件我們設計了兩個案例,一個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基礎案例,另一個是課后完成的拓展案例。基礎案例的練習要求和素材都由教師提供,教師在分析案例、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將各工具軟件的關鍵知識點和操作技能融入其中,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應用。拓展案例的練習要求由教師提出,而素材則由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搜集。拓展案例依托基礎案例進行拓展提高,是在基礎案例的基礎知識和應用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擴展,并提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4)課程網站:課程網站不僅是教師備課、授課的得力助手,也是學生預習、復習的有力幫手,網站的即時、實效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我們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基本信息、學習資料、教輔工具等資源集成到課程網站中,突出教學資源的共享性、集成性和實效性,并將課程網站發布到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上,全方位地輔助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課程考核是教學質量監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環節。課程考核既是為了檢驗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掌握情況,幫助教師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同時也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與方向,逐步適應課程學習的要求,最終起到夯實基礎、強化能力的作用[4]。
取消統考后,我們在課程考核方案方面進行了比較大的變革:將考核方式、考核時間、考核內容、評分標準等進行優化與完善,根據不同的模塊制定并實施了更加合理的課程考核方案,并實現了無紙化考試及教考分離,突出了高職教育以應用為目的的特點,課程考核安排更加靈活等。
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新的課程考核更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規律,得到了教師、學生的普遍認可,對教師的教學起到規范與指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與引導作用。該課程考核既能真實地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能真正檢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應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已初見成效。
教師是組織與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保障[5]。為了順應新形勢下計算機應用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的要求,我們在加強計算機基礎課程師資隊伍的建設中,采取了以下兩項舉措。
(1)教師分組。將授課教師按“專業類”進行分組,每組任命一位組長,組員3~5 人,組成員相對穩定。每組承擔一個或兩個專業類的教學任務,所負責的專業類也相對固定不變。各組通過共同備課、上公開課、內部培訓等組內研討來提高教師在本專業類上的教學能力。每個學期開學、結束各開展1 次面向全體授課教師的教研活動,方便各組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
(2)案例分類。教師要開發并實施服務于專業的特色案例教學,針對不同的專業,按“專業類”分組的教師要設計不同的案例內容。為了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每個“專業類”的案例素材都必須與其專業知識相關,案例的練習要求也盡量具有專業特色。這樣,學生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應用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對專業的了解,學習目標與方向也會更加明確,有利于提高今后專業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反過來,結合了專業特點的計算機相關應用也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6]。
經過這些年的培養與建設,該校已建成了一支知識與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技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師資隊伍。
在取消計算機基礎課程統考這幾年來,我們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并大膽地嘗試與實踐,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除了上述介紹的在修訂課程標準、完善教學資源、改進課程考核方案、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的舉措外,還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比如:開發了教學練考一體化計算機基礎教學輔助軟件,實現了教考分離、無紙化考試,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開展了計算機基礎課程案例教學,在擴展案例教學中與專業相結合; 考試在操作方面加大廣度和加強深度的同時,更注重內容的實用性,使學生可以學以致用等等。事實證明:在沒有統一標準統一命題的情況下,計算機基礎教學可以更好地與專業教學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取消統考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質量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得到了更有效的實施。
盡管我們做了很多具體而深入的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許多有待改進及提升之處,比如,教輔軟件目前開發完成已經投入使用的是單機版,正在開發功能更加完善應用更加靈活的網絡版本;在案例教學中,目前只是針對操作性強的內容,還未達到覆蓋課程幾乎所有內容的目標;考試題目在加大廣度和加強深度的同時,如何與時俱進地適當增加一些實用性內容; 如何更有效地實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使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更緊密地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更好地服務于專業學習等,這些問題都有待我們進一步深入地研究以得到更好的解決。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普及,以及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使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辦公與溝通,人們的學習、生活、娛樂也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網絡了。計算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便利了信息的獲取。只有具備計算機相關的應用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高校中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后續順利完成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后快速適應崗位需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再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計算機基礎課程取消了全區統考,但是,取消統考不等于不重視,更不等于降低要求。柳州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受益面如此之廣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做得更好。在新形勢下的調整改革過程中,雖然我們做了很多研究、探索與實踐,但有些做法還不夠成熟,有些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深入地學習研究,以及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