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語文教材是個例子,借助這個例子需要使學生可以舉一反三,達到閱讀與作文的熟練技能取得效果?,F以導向定位引子范本教學為主要目標,闡述該教學理念的基本概念以及對學生教育發展的價值意義,在此之后舉例說明可視化的策略,如技術的應用、整體的關注、思維的拓展、關聯的深化等,以便有效對接課內和課外閱讀,在可視化的狀態下啟迪學生遷移實踐。
【關鍵詞】可視化;小學語文;引子范本;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6-0089-02
Research on Visualization to Help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troduction Template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Fu'an Normal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ZHENG Jinhua
【Abstract】The Chinese textbook is an example. With the help of this example, students need to draw inferences from one another to achieve proficiency in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Now take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template teaching as the main goal, explain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and its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ducation, and then give examples of visual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overall attention, expansion of thinking, and relevanc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nect the in-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t can inspire students to transfer practice in a visual state.
【Keywords】Visualiz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Introduction template;Teaching method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普遍更加關注自我講述,對于學生學習的了解程度較淺,因此呈現出的知識內容以概念化見長,學生理解時既陌生又費力,也就是說,這樣教學思路與過程是不可見,教與學雙方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如盲人摸象般摸索前進,無論教的效率還是學的效率都不會太高,此時若想使小學語文引子范本教學取得理想效果是難以想象的。改變這一狀態,讓教學過程可視化,是教師需要及時調整的策略與行為。
一、可視化與引子范本的概念
(一)可視化
按照教育專家的觀點:真正能夠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學,應當是可視的,而“可視”這一概念首先便強調了學生的學習被教師見到,教師能夠在教學期間,明確了解教學實踐和學生學習效果之間的聯系;其次,這一概念強調了教師的教學被學生見到,學生可以在學習期間,以比較直觀的方式體會到教師所給予的內容和教學過程。
(二)引子范本
引子范本指的是教材文本中,能夠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教學的內容,對于用閱讀實踐方式培養學生閱讀,促進學生學習能力進步的教學工作來講,引子范本具有極為關鍵的舉一反三的啟發功能。
二、可視化助力小學語文引子范本教學的價值
(一)課內課外的關聯
小學生處在自口頭語向書面語進行轉換的奠基時期,教材文本將成為教師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的范例。隨著學生的成長,他們進行大量閱讀,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日益明顯。但是同時可注意到:小學時期的課外閱讀同課內閱讀教學形如冰炭,學生重單篇輕整本的問題、重教材輕課外的心理普遍存在。若想改變這一情況,教師既要將教材作為“引子”與“例子”,也要在教學指導中,突出可視化的一面,如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形式,破除師、生、內容之間的界限,讓學生因為閱讀視野與閱讀思維的拓展,自然連通課內和課外。
(二)課程資源的開發
小學語文教師的資源意識要足夠明確,將教材文本視為“引子”,便是資源開發的一種正確思路,它將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帶領學生進入語文的新天地,使一切媒體中的豐富內容,都有成為教學素材的可能性。在資源開發前期準備與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到部編教材創新特點,融課外閱讀與教材體系為一體,用可視化的方式,實現資源在課堂上融合的理想效果。事實證明,雙向的可視化效果越突出,課程資源的開發廣度與深度越理想,從而讓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等被學生所重視。
三、可視化助力小學語文引子范本教學的策略探索
(一)技術的引入
因為互聯網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各種類型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技術,已經逐步被小學語文課堂各個教學環節所接納。教師需要在教學時充分意識到時代變革,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引用,進行引子范本教學的可視化嘗試,力爭借此給學生提供一個具有立體化和直觀化效果的理想課堂閱讀情境,讓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探究意識得到發展。事實證明,因為有了新媒體技術的引入,學生的表現及背后的心理變化將更加明顯,可視化效果因之達成,而自然的升華與拓展,同樣彰顯出教材文本的“引子”功能,這也是技術引入的功效之一。
(二)整體的關注
可視化助力小學語文引子范本教學的策略,還應當面對重單篇輕整體的問題,即以可視化為切入點,讓教材片段的“引子”功能展示出來?,F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育,普遍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問題暨綜合素質培養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要求學生具有整體觀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可以從自身特色出發,完成從教材片段向作品整體過渡的指導。例如,當教學至《魯濱孫漂流記》內容時,小學生能夠利用課文閱讀的形式,了解名著的有關片段。然而教材受限于篇幅,不能全面展示主人公的冒險過程,此時教師便可以從可視化角度出發,謀求片段的引子功能,在本課教學完成之后,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課外閱讀,從而幫助小學生更系統地了解主人公的整個冒險過程。教師要以可視化為標榜,讓學生了解教學思路,從原作主要內容及創作背景等角度出發,完成交代下去的任務。比如筆者要求學生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依自主制定的課外閱讀計劃表完成閱讀任務。若在閱讀時出現知識疑問,則要認真記錄,然后再和其他同學及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了解學生情況,并做出更進一步的指導思路調整。整個過程中,可視化的理念貫徹始終,這將順利引導學生完成從作品片段向作品整體過渡的要求,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思維的拓展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都會遇到學生理解困難的問題,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學生即使解決了核心任務,但卻無法做到思維拓展。針對這一可視化結果,教師應當再接再厲,從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出發,引入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內容、知識點等,在課堂上進行羅列,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核心任務,附帶分析拓展任務,推動學生養成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四)關聯的深化
最后,從可視化角度出發的小學語文引子范本教學,教材內容本身的引子作用的體現,需要教材之中內容與教材之外內容的共同作用,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前述技術引入突出了可視化的表面作用,而整體關注與思維拓展則分別從選篇到整體、微觀到宏觀兩個角度,突出引子范本的無限拓展可能性,讓可視化的視野更寬。接下來教師還應當注意關聯的深化問題,以便讓視野在變得更寬的同時,突出其深度變化。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讓引子之本源,同引子之外延做進一步的深化鏈接,讓學生的認知傾向能夠基于關聯的深化而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教師需基于引子范本,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前提下,完成關聯點要素建構。
四、結語
從互文關聯的視角分析,“引子課文”在課程設計方面可涉及兩個基本取向,其一是忠實取向,其二是課程創生取向。上述設計取向內涵,具有具體方法的區別,但是在總體上都突出了從課內到課外的拓展,遵循此拓展精神,不同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教學內容做出細致選擇,本文所提出的技術應用、整體關注、思維拓展、關聯深化等幾種選擇策略,相信對于不同方法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注:本文為2020年度寧德市小學幼兒園前瞻性教學研究課題 “基于可視化學習的引子范本教學研究”(課題編號:NJYXY2020-3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彭珍萍.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以魯迅作品為例[J].祖國,2017(03).
[2]楊溢.知識可視化在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教學設計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0.
[3]劉愛君.引子范本教學,建構“1+X”閱讀模式[J].新教育,2019(14).
[4]王莉.巧用引子范本閱讀拓展學生閱讀視野[J].考試周刊,2020(10).
[5]蔡晨蓮.知識可視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討[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8(02).
[6]曾強鳳. 探討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11).
作者簡介:鄭金花(1978.12-),女,漢族,福建霞浦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