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
“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作為教師的我們最想也最應該做的,就是能夠撥動每個學生心中那根獨特的琴弦。我們應該如何去撥動那根“琴弦”,如何培養學生呢?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以自己三十年的教學經驗,真誠地給出了一百條建議,條條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一、閱讀
“閱讀”一詞,在整本書中多次反復出現,可見其重要。熱愛閱讀,終身讀書,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希望,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我們讀書并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堂,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位教師只有當他知道的東西比他要講給學生的東西多10倍、20倍,這樣,他上課時的語言才會運用自如,才會富含智慧、機趣,學生才能清晰地感知教師所要傳遞的信息與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舉了一位優秀歷史老師的例子,有人稱贊這位老師的課上得好,詢問他花了多少備課時間,歷史老師回答:“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
社會在前進,每一個新時期都會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果教師停滯不前,照搬老一套,那就是退步。所以,作為教師,還是應該每天擠出點時間,閱讀一些和教育教學相關的書籍,了解教育新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會所有的兒童在閱讀的同時應該能夠思考,在思考的時候能夠閱讀。”作為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只是教師講解,而學生沒有經過獨立的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有了思考,學生就有了獨立獲取知識和進行探究的可能。
把學習當成一種思考、認識、發現的需要,這樣的學生才會成為會思考的勞動者。只有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思考者,學生才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幸福,而這種快樂反過來又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賞識
賞識教育,這個思想貫穿于蘇霍姆林斯基的整個成功的教育思想之中,他時刻提醒著我們要賞識學生。賞識之中,包含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等等,而這些都基于一個字:愛。
因此,多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學生吧,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教師給予他們幾分愛心,學生就會回報幾分真情。
掩卷而思,我覺得,真正成功的教師,并不僅僅是善于教授知識,更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啟智、修身。在他們漫長的人生之路中,教師只會陪伴他們一段路程,所能教授給他們的知識也是極其有限的。在以后的漫漫人生里,他們需要自己面對知識、學習知識、選擇知識。所以,希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能夠撥動孩子心弦”的教師,而不僅僅只是一個“教書匠”。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戴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