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芝,李青霞,李文輝,2
以大學和科研為主體的知識創新體系是國家創新體系成功的因素之一。[1]專利數據是反映高校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是科技創新活動的最主要的產出成果之一,能折射出這些科技成果的社會認可程度和市場應用潛力,[2]因此常用于評價高校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3]專利申請在高校科研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許多學者以專利數據為依據對我國高校創新技術能力展開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相關建議;而目前針對國內體育類高校科技創新的研究非常少。此研究以我國13所體育類高校為研究對象,從專利計量信息的角度,分析體育類高校的技術創新能力現狀,試圖補充相關研究空白。
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網站(http://www.sipo.gov.cn/)檢索專利數據,經查詢確定研究對象為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等13所體育類高校。由于專利從申請到公開存在一定的延遲(一般為1-2年),[4]原始數據信息“申請日”自1985年1月1日起,截止時間為2017年12月31日。
在檢索項“申請人”輸入各高校準確名稱,收集各高校相關專利申請信息,對有效數據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進行統計分析,以支撐本研究的相關實證和佐證。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我國的專利類型主要分為三種: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表1反映了國內體育類高校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總體情況。從高校來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哈爾濱體育學院申請數量最多,為585件;武漢體育學院次之,為166件;第三為北京體育大學,申請數量為161件。從中可以看出,哈爾濱體育學院專利申請意識、創新意識更強,而同位于東北地區的吉林體育學院則創新意識最弱。從專利類型看,所調查的高校均以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為主,發明專利共795件,占58.98%;實用新型專利共549件,占40.73%;而外觀設計專利僅有2件,占0.30%。由于發明專利需要經過形式審查、初步審查和實質性審查才能授予,而其他類型則不需要通過實質性審查,[4]結合數據分析可知國內體育類高校專利以具有較高價值的發明專利為主,體現了高校的多學科交叉科研優勢和在社會科技發展中的前沿引領作用,[5]有利于提高體育類高校技術創新水平。

表1 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總體情況
圖1 反映了考察期間(1985年-2017年)國內體育類高校的專利申請年份狀況。經數據分析可知高校專利申請量隨年份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是2012年后增勢迅猛,而1985-2012年間增勢不明顯。2012年后每年均保持一定的專利申請量,而在1986、1988、1990、1996-1997、1999-2005年間申請量均為0,沒有持續的創新專利。可見,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發展,體育類高校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核心能力得到提高,科技活動漸趨活躍,反映了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有效發展。

圖1 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年份變化情況
表2 反映了我國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技術領域分布情況。根據國際專利分類法(IPC)[2],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技術領域涉及八大領域,其中A部農業占比最高為70.37%,達938件,為各大體育類高校優勢領域;其次為G部物理,占比18.08%,為241件,是體育類高校專利技術相對優勢領域。其余六大領域雖均有涉及但總共僅占11.55%,其中D部位弱勢領域。可見我國體育類高校專利申請領域較不平衡,應把握優勢領域,重點發展,促進核心技術創新,增強技術創新競爭力;同時帶動相對弱勢領域的逐步發展,促進平衡。
有效專利,是指專利申請被授權后,仍處于有效狀態的專利。[6]有效專利情況能夠準確反映權利人對專利權的實際擁有情況,因此一般認為專利維持時間越長其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則越高。專利維持率是指現有維持專利數與授權專利總數之比,反映專利有效程度,[7]是衡量企業、地區和國家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8]由于發明專利具有更高價值,本文以發明專利維持率作為專利維持狀況分析指標。
表3 反映了我國體育類高校專利維持狀況。經數據分析可得,體育類高校專利維持水平參差不齊,其中成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吉林體育學院、山東體育學院共7所高校專利維持率為100%,但實際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少。截至考察期止,哈爾濱體育學院有效發明專利數量最多,為146件,但專利維持率僅為44.79%。可見,體育類高校發明專利存在重申請輕維持的情況,專利工作的指導思想上應強化專利意識,使成果管理向專利制度靠攏。[9]

表2 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技術領域分布情況

表3 體育類高校專利維持情況
專利運營情況是專利價值的重要體現,一般由專利轉移率進行衡量。專利轉移率是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專利轉移量占專利授權量的比例。[4]專利申請后,部分專利技術成果可轉移至企業,將其應用至生產、生活,以將技術轉化為經濟效益。圖2反映了體育類高校專利技術運營情況。在考察期內,所考察的高校除北京體育大學專利轉移率為13.41%外,其余均為0,即無專利轉移。我國體育類高校專利轉移率低,表明專利價值較低,技術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圖2 體育類高校專利技術運營情況
專利被引次數是指在專利申請后在一段時間內被在其他專利所引用的次數之和。[4]通常用專利被引用率反映專利被引用情況,專利被引用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專利技術水平、受重視程度越高。[7]
考察期內,我國13所體育類高校共有17件專利被引用19次,被引用專利平均引用次數為1.12次,申請專利平均被引用率為1.26%。其中被引用專利數最高的高校為哈爾濱體育學院,為5件,被引用7次,但其專利被引用率僅為0.85%,低于國內體育類高校平均水平;在所考察高校中專利被引用率最高的為西安體育學院,達6.25%。說明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技術創新水平不高,受重視程度、認可度較低。
自1985年至2012年,我國13所體育類高校專利申請總量低于20件,且每年申請量波動起伏,增長趨勢不明顯。2012年至考察期止,13所體育類高校專利申請總量呈現顯著上升趨勢,但年申請總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體育類高校應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提高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

表4 體育類高校申請專利被引用情況
13所高校的專利申請類型均以發明專利為主,各高校發明專利申請量占總專利申請量均不低于50%,且在所申請的專利中A部為絕對優勢領域,可見體育類高校專利具有一定創新性和新穎性。由其申請趨勢可知,在申請總量逐年上升的基礎上,未來的申請專利類型仍以發明專利為主體,將更有利于我國體育類高校提高專利申請質量及其創新水平。
我國13所體育類高校平均專利維持率為63.55%,反映出體育類高校專利技術含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需加大力度引導申請核心專利,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平均專利轉移率為1.81%,重申請輕運營,專利市場占有率低;專利平均被引用率為1.26%,專利技術水平不高,在同行中的認知度較低,與理工類、綜合類高校相比[6],體育類高校技術創新能力仍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