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勤英,孟園園
3-6歲階段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和運動素質的基礎階段,這對后期兒童體質健康的達標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在國內外都備受關注,關于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涉及3-6歲學齡兒童體質健康的研究較少,并且由于涉及升學畢業,在我國學齡前兒童的體質達標測試與小學生、中學生以及大學生相比,被重視的程度不夠。目前國內近5年的研究顯示我國兒童體質呈下降趨勢,超重兒童的比例在不斷上升。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一致,不同省市區的體質測試結果與2014年全國均值[1]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總體結果都顯得不容樂觀。隨著提高全民身體素質上升成為國家戰略,《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的相繼頒布,且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河南的發展。洛陽作為河南的重要城市近幾年來發展迅猛,因此本文試圖以洛陽市澗西區為出發點,對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測試,用測試結果對比國家設置的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及2014年全國均值進行分析,進而探尋影響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狀況的因素并提出對策,為研究者進一步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本文以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為研究對象;測試對象為:洛陽市澗西區20所公立幼兒園中的379名兒童。由于綜合評級規定任意一項指標沒有得分者,不參與綜合評級,因此本次測試最終有效樣本數為282。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收集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的資料,了解及分析相關研究。
1.2.2 體質測試法
參與本次測試的測試人員由洛陽市ikid體能中心優秀的幼兒體能訓練師組成,使用專業測試器材嚴格按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中的指標進行測試。根據測試指標將測試對象按照年齡和性別進行分組,每0.5歲為一組,共計14組。
1.2.3 比較評價法
依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手冊(幼兒部分)》的評級標準及2014年國家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中的2014年3-6歲學齡前兒童的數據均值進行比較分析。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 22.0對本次測試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5 邏輯分析法
通過數據的對比和統計分析進行歸納總結,結合實際利用邏輯分析法進行分析。
2.1.1 身體形態調查分析
表1 所示,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平均每年身高增長4cm,體重增長4.1kg,每年的身高、體重變化幅度大致相同,這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在身體質量指數方面,總體BMI<18.5kg/m2。

表1 洛陽市澗西區3-6歲兒童身體形態指標測試結果(ˉx±S)
身高方面,男童平均每增長0.5歲,身高增長1.2-6.7cm。女童平均每增長0.5歲,身高增長2.3-7cm。幾乎各年齡階段男童的平均身高都高于女童。在3-6歲階段,男童女童身高相差最小,甚至女童略高于男童,并且女童身高的增速最快,增幅平穩。
體重方面,男童平均每增長0.5歲,體重增長0.5-7.6kg。女童平均每增長0.5歲,體重增長0.2-2.3kg。幾乎在各年齡階段中,男童的體重都要高于同歲的女童,其中5.5歲階段的男女童體重差幅最大,相差6.9kg,女童各年齡段之間的變化幅度高于男孩。
2.1.2 身體素質調查分析
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身體素質6項指標測試結果見表2。

表2 洛陽市澗西區3-6歲兒童身體素質指標測試結果(ˉx±S)
坐位體前屈是測試幼兒的柔韌素質。由表2所示,在坐位體前屈這項測試中,各年齡段的男童均要差于女童,這符合男女柔韌素質方面的差異。柔韌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下降,男童本次測試的結果符合這一自然增長的規律,而女童的測試成績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上升趨勢,可能與女童更多地參與舞蹈類的興趣班有關。
立定跳遠反映兒童的下肢力量和爆發力,同時也考驗兒童上、下肢協調配合的能力。在本次立定跳遠測試中,3歲過渡至4歲階段兒童的跳遠成績提升最為明顯。在兒童2.5歲之前是基本運動技能發展的敏感期,3-4歲階段也是雙腳跳躍能力和下肢力量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并且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可以更加靈活和協調的掌握基本動作技能,這也是兒童跳遠成績逐漸提升的重要原因。
雙腳連續跳可以反映兒童的身體協調性和下肢肌肉力量。10m折返跑的測試則反映的是兒童的速度和靈敏素質。在此兩項的測試中,女童的成績提升要早于男童,甚至在同一年齡階段中,女童的成績要好于男童,這符合兒童時期的生理特點,表現在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上,也符合速度素質發展的規律。
網球擲遠主要反映人體上肢和腰腹肌肉力量。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大,力量也會逐漸的增大,在網球擲遠的項目中,3-6歲階段的兒童隨著年齡增長上肢力量有明顯的進步,網球擲遠的成績明顯提高,并且相較于其他的項目來說,網球擲遠的成績在同歲兒童之間的差異最小。
平衡能力是身體素質的一種,通過抵抗破壞平衡的外力,使身體保持一種穩定的狀態。在走平衡木的測試中,隨著年齡的增大通過平衡木的時間呈逐漸縮短的趨勢,體現了在正常的情況下平衡能力跟年齡的大小成正比。
2.1.3 測試結果綜合評級
本次測試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綜合評級的總合格率為55%低于全國的93.6%近38.6個百分點。男女童相比,男童的不合格率高于女童15個百分點,體現了洛陽市澗西區3-6歲女童的體質水平要優于男童。相比其他省市區的體質測試結果,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的優秀率過低、不合格率過高。

表3 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綜合評級及男女優秀率
2.2.1 身體形態指標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分析
身體形態指人的外部形態和特征。本次測試所得的身體形態指標與2014年全國均值做了比較,比較結果如表4所示。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的身高均值均低于全國的均值。在體重方面,各年齡段男女童的體重多高于全國均值,身高標準體重不匹配的居多。經濟發達,較好的膳食營養,為健壯的體魄提供了基礎,同時不合理的膳食,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鍛煉則會致使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或超重。本次測試的身高、體重差值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2 身體素質指標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分析
如表5所示,體測結果中坐位體前屈與走平衡木的項目成績與2014年全國均值相比差異較小,甚至坐位體前屈一項超越了2014年的全國均值,其余四項測試成績均低于2014年的全國均值。本次測試的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雙腳連續跳、10m折返跑、網球擲遠、走平衡木差值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洛陽市澗西區3-6歲兒童身體形態指標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

表5 洛陽市澗西區3-6歲兒童身體素質指標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
2.2.3 比較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分析
綜合體測及比較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兒童自身層面、家庭生活層面、學校層面、社會層面以及政策層面來分析洛陽市澗西區3-6歲學齡前兒童的體質健康狀況與2014年全國均值比較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從兒童自身層面來看,如果童年缺乏運動刺激會對運動產生一種消極的態度,這使他們久坐,器官和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鍛煉,以至于體質變弱,運動能力低下。從家庭生活的層面來看,沒有父母不關心孩子的健康,只是在我們的教育里,對運動有著許多誤解,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要不生病就行了,沒有必要花費時間去進行專門的體育鍛煉。從學校層面來看,一些幼兒園對體育教育很熱情,但是在體育知識和常識方面普遍比較欠缺,大多數幼兒園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從社會層面來看,能夠影響兒童體質健康狀況的一是社區的場地設施,二是社會各類培訓機構的開展狀況。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頒布的《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政策是以對國民體質素養的重視,但缺乏針對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發展的具體政策,3-6歲學齡前兒童的體質健康發展需要得到重視。
3.1.1 在身體形態方面,洛陽市澗西區學齡前兒童每年的身高、體重變化幅度大致相同。在3-6歲階段,女童身高的增速較快,增速平穩,男童的體重增速較快,都要高于同歲的女童。
3.1.2 在身體素質方面,男童體質達標的不合格率較高,女童體質達標的不合格率相比較低,男女童的優秀率均為零。
3.1.3 身體形態方面與2014年全國均值相比而言,身高均值低于全國的均值,體重普遍高于全國的均值,身高體重不匹配的居多。
3.1.4 身體素質方面與2014年全國均值相比來說,除了柔韌素質(坐位體前屈)外,其余各項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普遍的成績低于全國的均值。
3.1.5 造成兒童體測成績低于2014年全國均值的原因不是單方面的,而是會受到兒童自身、家庭生活、學校、社會及政策層面的影響。
3.2.1 在身體形態方面,應注意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國家發行的身高標準體重對照指標,對兒童的體重進行合理的控制,避免因挑食營養不良等原因而導致兒童的體重偏輕,也避免因過度飲食和缺乏運動等原因導致的兒童體重偏重。
3.2.2 在身體素質方面,應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在遵循兒童生長發育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兒童身體素質增長的敏感期和適度原則,合理的進行柔韌、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平衡能力、靈敏、協調以及感知能力的鍛煉,練習時要注意發力的姿勢。
3.2.3 在兒童自身層面,需要提高參與身體活動的積極性,養成好的運動習慣。在家庭生活層面,父母需做好表率,通過家庭環境的熏陶提高兒童參與身體活動的積極性;從家長及社區層面來促進幼兒參與身體活動時,要充分結合社區,利用社區資源。在學校層面,需提供更多參與身體活動的機會,引進專職體育教師,使兒童的體育教育得到保障。在社會層面,社區需要不斷完善身體活動的場地設施,以提供良好的鍛煉環境。在政策層面,加強對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的重視程度,提出針對3-6歲學齡前兒童體質健康發展的具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