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銳,吳雨珊,王一云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長時間快節奏的高壓工作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使人們特別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如煩躁不安、沮喪、焦慮等[1]。因此,如何減少生活中的壓力,遠離負面的情緒,提升個人幸福感成為現今極為重要的研究議題。參與網球運動可以放松身心,舒緩壓力,提高生活品質,也是當今人類追求幸福生活重要的途徑之一。
目前國內關于網球運動與生活的快樂感之間關系研究缺乏深度的探討,特別是對參與網球運動與幸福感之間關系探究相對較少。本文通過塞利格曼教授提出的PERMA理論的五個維度來探索網球運動與幸福感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挖掘網球運動內在價值,從而揭示網球運動廣泛的價值意義所在。讓更多人認識到,這不僅僅是鍛煉身體、陶冶情操的一項運動;還可以通過提升網球的參與體驗,提升生活品質,促進人們的幸福感。此外,在促使網球運動成為人們終身運動方式的同時,并運用于國內網球的推廣,也給其他運動項目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幸福是人類一切努力的終極目標。幸福感已成為當今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其研究包括了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等領域。池麗萍和辛自強認為,幸福感慨包括以生活滿意度和對生活質量的評價作為指標的認知成分,也有由正向情感、負向情感和快樂感來標識的情感成分[2]。換言之,當一個人的正向情感多于負向情感時,他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呈正向趨勢。
近年來,幸福感的研究側重點從關注情感體驗的幸福觀向關注人生豐盈蓬勃發展的幸福觀轉變[3]。Seligman指出要建立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的幸福感衡量標準,且應包含其他要素,即積極的情緒、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的成就、投入和意義等,發展豐盈蓬勃的人生應當是積極心理學的目標[4]。為了實現人類的持續的幸福,他進一步提出了“PERMA”理論,并通過這五個維度作為幸福感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其理論中的蓬勃不是指純粹的快樂和喜悅,也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煩惱而已。蓬勃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生活狀態,不僅意味著生活在一個理想的人類社會中,更強調善良、繁殖、成長、彈性[3]。從上述可以看出,獲得幸福感除了需要保持積極的生活狀態也要有目標性的終身修煉及成長。
關于涉入的定義,引用較廣泛的是Zaichkowsky的理論,他認為涉入是個體基于內在需求、價值和興趣,所產生對客體所知覺的悠閑程度[5]。多數學者將涉入視為一種內在心理狀態,因受到各方面的刺激影響,內心產生對事物關注。涉入的深度是根據某事物或個人需求程度,在特定情境下,人的價值觀與渴望達成目標的相關程度會對人產生影響。就涉入理論的本質而言,涉入的來源分類主要包括:情境涉入(situational involvement)、持續涉入(enduring involvement)、反應涉入(response involvement)三部分[6]。涉入理論在休閑領域的研究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Mclntyre(1989)將涉入程度的特征分為:吸引性、自我表現和中心性三方面[7]。根據上述研究,網球運動作為休閑運動的一種方式,它的涉入衡量應該考慮到其興趣的投入性從而產生的不同心理狀態的各方面因素。
本次調查對象為具有參與網球運動體驗的人群,共發放問卷135份,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回收率92.8%。被試中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的56歲,平均年齡31.4歲。
3.2.1 PERMA幸福等級量表
幸福五因素量表由美國積極心理學奠基人——Martin Seligman教授編制[4],用來評價人的主觀幸福感受,量表采用10級評分法。本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達到了0.933,量表單項分與總分的相關為0.44-0.78。量表從積極情緒、投入程度、人際關系、意義和成就五個維度,共16題來計算個人的主觀幸福感,幸福量表得分在0-160分之間。總分越高代表幸福程度越高,越低則幸福感不足。另外,在此基礎上,增加3道有關身體健康的主觀題目來探討身體與幸福感的關系[4]。
3.2.2 網球涉入程度量表
網球涉入程度量表參照付延豪[8]改編的McIntyre和Pigram的持久性涉入程度問卷(Enduring Involvement)[7]。本量表由三個因素構成,分別為:吸引力(6個題目)、自我表現性(5個題目)和生活方式中心性(4個題目)。本量表采取五級評分標準,最高分為75分,最低分為15分,總分越高說明其運動涉入程度越深,反之亦然。總量表的Cronbach’s系數為0.94,該量表在多個研究報道中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
利用SPSS 22.0對所測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問卷收集利用線上工具—問卷星,來發放問卷并收集數據,篩查并排除不符合條件的人群后,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ANOVA檢驗和相關分析來分析數據。

表1 人口學變量與幸福感,身體健康和網球涉入程度的關系
性別,學歷,工作時長,網球運動年限,單次網球運動時長,網球運動年限和網球運動頻率在幸福感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性別在網球涉入程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2.25,p<0.05),即男性比女性在網球涉入程度上顯著更高。

表2 參與網球運動程度與幸福感,身體健康和網球涉入程度的關系
表2 數據顯示,不同運動年限,單次網球運動時長和網球運動頻率在幸福感緯度上沒有顯出差別。不同網球運動年限在身體健康(F=7.85,p<0.01)上有著顯著差異,運動三年及以上的人員的身體健康程度顯著高于網球運動不足兩年的人群。不同網球運動年限在網球涉入程度上(F=33.29,p<0.001),均顯著差異,參與年限越長涉入程度越高。即隨著參與網球運動的時間增長,身體健康狀況和涉入程度也隨之提高。單次網球運動時長在身體健康(F=5.76,p<0.01)方面有顯著影響,單次運動時長高于60分鐘的人員的健康程度顯著高于不足60分鐘的人員。單次網球運動時長在網球涉入程度上(F=11.23,p<0.001)方面有顯著影響,每次參與網球運動的時長越長,涉入程度也隨之增強,120分鐘以上并無明顯增強。網球運動頻率在身體健康(t=-2.69,p<0.01)和網球涉入程度上(t=-2.69,p<0.01)均有顯著差異,即每周打網球的頻率越多,身體健康狀況和網球涉入程度越高。

表3 連續性變量間的相關矩陣
本研究統計顯示網球運動問卷應答者男性占64.8%,女性占35.2%。根據表1和男性比女性在網球涉入程度上得分顯著更高,正如吳珍妮等人(2013)的研究發現性別不同的網球參與者在休閑涉入程度有顯著的差異,而男性涉入程度顯著高于女性[9]。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男性的先天體能高于女性,而網球運動從視覺上和實際運動中都需要相對的體能基礎,因而男性在網球運動的涉入程度高于女性。二是傳統的社會角色,對女性的家庭日常負擔通常要高于男性,所以從事運動的時間安排與投入一般要比男性更難[10]。
年齡與網球涉入程度存在顯著的正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年齡較大的球友的涉入程度比年紀輕的球友越深。正如蔡元綱(2012)的研究發現網球業余愛好者球齡越長對網球的興趣越高,其休閑涉入也越深[11]。另外一組數據顯示月收入越多的球友,在網球運動的花費就越大;同時,月收入對網球運動者的涉入程度和身體健康狀況都存在正面的影響。隨著人們的收入增加,愿意花更多的錢在休閑活動上,特別是需要付費的休閑活動,高收入者的消費明顯優于低收入者[12]。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人口學變量(性別、學歷、月收入和每周工作時長)對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不產生直接的影響。一些研究表明,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與性別、年齡、種族、收入、教育程度和婚姻狀況等人口統計學變量之間只存在微弱的聯系。但有些研究結果發現快樂感具有顯著的年齡和性別差異[13]。
根據表3結果顯示,主觀幸福感和身體健康狀況受網球涉入程度的影響,而網球涉入程度受客觀的網球運動參與度(年限、頻率、單次時長和花費)的影響。進一步推測,也就是說當個體在網球運動項目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和花費越多時,越能感受到網球運動帶來的積極影響,不僅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生活方式的改變、正向的自我評價以及健康的體魄[14]。經常參與網球運動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在投入其運動中,讓得人的心情得以放松,減少壓力感,并使壓抑的情緒獲得釋放和緩解,最終促進個體愉快和滿足的心理狀態。
本研究通過涉入理論視角,結合網球運動的特征,根據PERMA五因素的測量標準從而探索網球運動與幸福感之間的內在聯系。結果發現,男性比女性在網球運動的涉入上更顯著,而年齡、收入、健康狀況對網球涉入程度都存在正向影響。網球涉入程度受網球參與度影響,即參與網球運動與幸福感存在正向影響之關系。換之言,投入在網球運動的參與度越高對提高個體的幸福感就越強。
6.2.1 各級政府應大力宣傳網球運動的益處,通過設立網球推廣專項基金;發動網球社會組織的力量;建立層級性的網球公益培訓體系、公益網球進校園等方式。
6.2.2 推廣者在舉辦網球賽事過程中,應該考慮網球運動愛好者的年齡、性別、技術水平進行合理的賽制分組。特別對初學的業余愛好者,可以創新比賽規則與相關設施,從而降低參賽難度,提高比賽趣味性與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