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劉松濤, 張華芳
(中山市石岐蘇華贊醫院 治未病中心, 廣東 中山528400)
幽門螺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 感染是我國感染率最高的一種慢性疾病, 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它啟動了一系列致病事件, 導致萎縮性胃炎、 化生、 異型增生, 最終導致胃癌的發生[1]。 根除Hp, 調節胃內菌群平衡, 能預防胃黏膜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 腸化生) 的發生和發展, 可使癌前病變及胃癌的風險大大降低[2]。 西醫治療Hp 相關的消化道疾病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且價格較高, 患者依從性較差,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 隨著中醫體質學說的發展, 提出不同體質與Hp 感染存在相關性, 從而減少進行該項檢查的頻率,進一步減少醫療費用, 亦可為中醫診治Hp 提供指導。 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中醫九種體質與Hp 感染的相關性,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檢查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300 例, 其中男160 例, 女140 例; 年齡18~65 歲, 平均年齡 (49.71 ± 2.12) 歲; 病程1 個月~3 年, 平均病程 (15.13 ± 5.05) 個月; 體質量65 ~80 kg, 平均體質量(75.00 ± 1.50) kg。 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使用13C 或14C 尿素呼氣試驗進行Hp檢測, 或者進行胃竇黏膜組織Hp 檢查 (尿素酶試驗和組織學亞甲蘭染色) 明確診斷為Hp 感染; 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本區域常住居民; 具備理解問卷內容的能力, 自愿合作者。 排除標準: 病情嚴重不能配合行14C 尿素呼氣試驗者;具有精神病癥狀或昏迷、 神志不清等不能完成調查問卷者; 合并其他類型感染者; 患心臟、 肝臟、 腎臟等器官疾病者; 患精神疾病者; 嚴重消化系統病變者; 免疫系統異常者; 患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所有受檢者空腹服用一粒碳14 標記的尿素酶膠囊(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020號), 用溫開水送服 (勿咀嚼), 等待25 min 后對準幽門螺桿菌檢測儀 (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HUBT-01) 吹氣, 按藥品使用說明書及醫療器械使用說明書收集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 收集氣體完畢, 在具備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儀器上進行測量,14C-UBT≥100 dpm/mmol CO2時, 可判定受試者為Hp陽性。 隨后進行問卷量表調查, 主要依據2008 年頒布的 《中醫體質學2008》[3]中九種體質的分型標準, 包括平和質、 氣虛質、 陽虛質、 陰虛質、 痰濕質、 濕熱質、 氣郁質、 淤血質、特稟質。 過程中由質量控制員抽查以保證研究方案的規范實施。
1.4 評價指標①Hp 感染陽性率: 統計Hp 感染陽性患者例數。②中醫九種體質分布統計: 統計Hp 感染陽性與陰性患者的平和質、 氣虛質、 陽虛質、 陰虛質、 痰濕質、 濕熱質、 氣郁質、淤血質、 特稟質分布情況。 ③相關性分析: 分析九種體質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 計數資料以%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研究Hp 感染與中醫九種體質的相關性。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p 感染陽性率300 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中Hp 感染陽性180 例, 陽性率為60.00%。
2.2 九種體質分布統計Hp 感染陽性患者中氣虛質、 陽虛質、濕熱質占比高于Hp 感染陰性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Hp 感染陽性與陰性患者的體質分布情況 [n (%)]
2.3 相關性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氣虛質、 陽虛質、 濕熱質與Hp 感染呈正相關(r =0.462、 0.511、 0.623, 均P =0.000)。
Hp 是一種定植在胃黏膜表面的微需氧革蘭陰性菌, 屬于螺菌科, 由活動的螺旋形菌體和數根帶鞘鞭毛組成[4]。 Hp 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大部和十二指腸球部, 會引發一系列消化系統疾病, 與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和糜爛等有密切關系。
慢性胃炎西醫上按致病原因的不同可分為Hp 相關性胃炎、應激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等[5]。 該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痛、 腹脹、 噯氣、 反復出血等, 一部分患者伴有惡心嘔吐、 口干口苦、 神情疲乏、 嘔血貧血等表現[6]。 該病還會損害消化系統功能, 繼而引起口臭、 營養不良等并發癥, 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降低工作及生活質量水平, 損害身心健康。 Hp感染不僅會引起消化系統不適, 病情嚴重者甚至可導致消化系統癌變。 人類對Hp 普遍易感, 與年齡、 地域、 衛生、 經濟、衛生習慣、 人口密度、 飲食習慣等因素都有一定的相關性。 目前國內外西醫診斷Hp 感染, 多通過14C 尿素呼氣試驗及胃鏡檢查, 而這兩項檢查在基層醫院有被濫用的趨勢。 本研究結果顯示, 300 例消化系統疾病患者中Hp 感染陽性180 例, 陽性率為60.00%; Hp 感染陽性患者中氣虛質、 陽虛質、 濕熱質分布較多;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 氣虛質、 陽虛質、 濕熱質與Hp感染呈正相關。
由于當下的生活節奏過快, 人們往往生活在勞累當中, 所以很容易引起氣虛類疾病, 氣虛一般表現在身體無力、 精神疲憊等眾多方面, 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 氣的化生不足時, 易出現氣虛表現, 氣虛質人群為Hp 易感人群。 陽虛質主要是由于人體臟腑功能活力不足, 溫煦功能減退出現的惡寒喜暖等, 總體表現為畏寒怕冷、 手腳冰涼、 面色蒼白、 情神不振, 舌質淡或暗、 苔白, 脈細弱無力。 陽虛質人群陰陽失衡, 會導致血氣、 肝氣郁結, Hp 陽性率高。 濕熱質往往具備濕和熱兩個特點, 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7]。 脾胃虛弱者常見氣虛濕熱表現, 久熱損耗陰體, 導致正氣衰退, 增加Hp 感染陽性率。 當代醫學研究顯示, 慢性胃炎的致病關鍵在于中樞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 免疫系統的攻擊與防御系統紊亂[8]。 祖國醫學認為, 脾胃虛弱造成肝氣郁結、 血氣瘀滯, 陰陽失衡。 研究[9-10]表明, 祖國醫學與現代醫學在對胃炎的致病機制認識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認為機體內的五臟六腑的病理表現均會有一定的外在生理表現, 且存在密切的聯系。 近年也有中醫研究[11]探討九種體質與Hp 感染的相關性, 通過改善體質的方法來達到降低Hp 感染率的目的。
綜上所述, 氣虛質、 陽虛質、 濕熱質與Hp 感染呈正相關,可通過改善體質偏頗從而降低Hp 感染率, 或縮短療程、 減少耐藥性, 減少臨床檢查的頻次及濫用, 達到指導臨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