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山, 周其璋, 陳世忠, 高恒, 李大剛, 陳熙洋, 鄭嘉輝
(中山市中醫院 骨一科, 廣東 中山528400)
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 骨折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越來越多, 臨床主要表現為活動困難、 腰背疼痛,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 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 (PVP) 是一種微創手術, 可迅速增強患者病椎的穩定性, 緩解患者的疼痛,在臨床治療老年骨折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中應用廣泛, 且有一定的效果[2]。 但關于PVP 治療超高齡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效果相關研究較少。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PVP 治療超高齡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選擇2015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超高齡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80 例患者中男14 例, 女66 例; 年齡90 ~96歲, 平均年齡 (93.23 ± 1.48) 歲; 其中胸椎32 例, 腰椎36例, 胸腰椎12 例; 合并高血壓12 例, 糖尿病23 例; T1117個, L115 個, T1214 個, T108 個, T75 個, L25 個, T84 個,T93 個, L32 個, L42 個, T52 個, T62 個, L51 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術前X 線及MRI 檢查確診; ②骨折椎體至少有一側椎弓根完整; ③無手術禁忌; ④術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物效果不佳; ⑤伴或者不伴有外傷史, 主要臨床表現為腰背痛, 活動時加重。 排除標準: ①脊髓神經受損; ②嚴重心血管疾病; ③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 ④脊柱感染或腫瘤; ⑤嚴重壓縮性骨折, 無穿刺操作空間。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PVP 治療: 患者取俯臥位, X線C 臂機透視下對患者的傷椎進行定位, 并選定穿刺點, 采用1%利多卡因 (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1023668,規格5 mL ∶100 mg) 局部麻醉, 椎體成形系統為蘇州愛得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ZT-Ⅲ3.0 × 200, 骨水泥為德國賀利氏醫療有限公司提供, 資料顯示該骨水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和生物相容性。 術前通過MRI 明確椎體骨折區域, 根據術中情況單側或者雙側椎弓根入路穿刺, 單側穿刺時, 針尖應盡量靠近骨折區域, 同時盡可能使穿刺針位于中線與椎弓根之間、 椎前1/3處。 置入直徑3.0 mm 穿刺針套管, 正側位C 型臂X 線機透視確認針尖位置滿意后退出針芯, 調制好充填材料骨水泥 (PMMA), 連接專用骨水泥注射器, 當骨水泥較為粘稠時, 緩慢推進椎體內, 推注過程需透視骨水泥的分布情況, 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 如骨水泥填充滿意或有滲漏, 患者無法忍受疼痛時停止注入, 拔出穿刺導管及填充裝置, 無菌敷料覆蓋傷口。
1.4 評價指標①術前及術后1 個月, 比較兩組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情況。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 (VAS)[3]評估疼痛程度, 0~10 分, 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 功能情況采用功能障礙指數(ODI)[4]進行評估, 總分45 分, 分數越高功能障礙越嚴重。②記錄術中骨水泥滲漏發生率、 住院時間、 術后感染情況, 隨訪1 年觀察患者的再骨折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疼痛程度、 功能障礙指數患者術后的ODI 評分、 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術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手術前后的疼痛程度、 功能障礙指數比較 (n=80; 分)

表1 手術前后的疼痛程度、 功能障礙指數比較 (n=80; 分)
時間 VAS 評分 ODI 評分術后 3.52±1.03 38.13±1.95術前 7.68±2.85 41.54±1.03 12.278 13.830 P 0.000 0.000 t
2.2 臨床指標及術后隨訪情況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中發生骨水泥滲透7 例, 發生率為8.75% (7/80); 住院時間(9.82 ± 0.81) d。 術后隨訪1 年, 10 例患者發生再骨折, 發生率為12.50% (10/80), 均再次進行PVP, 無感染發生。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其中以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最為常見[5]。 傳統保守治療的時間較長、 并發癥較多, 對于超高齡患者而言, 由于其合并的基礎疾病較多, 難以做到全程配合, 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6]。 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超高齡胸腰椎骨折患者雖有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疏松的椎體不能較好地把持內固定器械,手術風險較大。 近年來, PVP 在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中應用廣泛, 并取得一定的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中發生骨水泥滲透7 例 (8.75%), 住院時間為 (9.82 ± 0.81) d; 術后隨訪1 年, 再骨折發生率為12.50%, 均再次進行PVP, 未出現感染病例; 患者術后VAS 評分、 ODI 評分均低于術前, 表明超高齡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采用PVP 治療的效果顯著,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 提高患者的胸腰椎功能, 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PVP 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 并加強病變椎體的強度; PVP 術中骨水泥的凝固可增加椎體強度及脊柱穩定性, 進而改善術后胸腰椎功能; 加之其本身的固定作用可使骨折局部應力減輕, 并減輕骨折區因局部不穩定對椎體周圍神經的刺激, 進而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7]。 同時該術式中骨水泥的化學作用與其聚合作用可產生熱效應, 殺死末梢神經細胞, 且注入骨水泥后, 其機械作用可使局部微小血管栓塞。 在PMMA 聚合后可引起患者的局部炎性反應, 并在注射幾個小時后出現疼痛加重或發熱現象, 一般采用藥物進行鎮痛,可有效緩解癥狀。 PVP 的常見并發癥為骨水泥滲漏, 與骨水泥注射時的量及形狀有關。 因此, 掌握骨水泥的注入時機, 有效控制骨水泥的注入量, 是防止骨水泥滲漏的主要手段。 PVP 治療超高齡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效果較好, 但在術前應嚴格把握手術適應證, 對于活動受限、 影響生活或存在嚴重背痛的患者較為適用, 在術前應分析疼痛區域與影像學特別是MRI 檢查觀察的傷椎體是否一致, 對于X 線片提示多椎體骨折患者術前應進行MRI 檢查, 明確新鮮骨折責任椎體, 這對椎體定位較為重要, 可對手術結果產生一定影響[8]。 在術中應全程在C 型臂X 線機透視下進行操作, 考慮到患者年齡較大, 多存在基礎疾病, 術中及術后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同時, 由于骨水泥單體的細胞毒性可使血壓快速下降, 在灌注骨水泥時應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
綜上所述, PVP 治療超高齡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效果較好, 安全性高,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 提高患者的胸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