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咸, 王鵬飛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 腫瘤內科, 河南 南陽473000)
肺癌是近年來較為常見的一種癌癥類型, 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位居首位, 導致死亡的類型多數為非小細胞肺癌, 高達85%。 臨床癥狀主要有咳嗽、 低燒、 體重減輕、 胸部脹痛、呼吸困難等, 多由電離輻射、 吸煙以及大氣污染等因素所導致。 臨床研究[1]表明, 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 (恩度) 對腫瘤轉移可發揮抑制作用, 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以往對非小細胞肺癌的放化療主要針對臨床癥狀進行相應的改善, 但關于患者腫瘤相關的蛋白水平的變化基本被忽略[2-3]。 本研究探討恩度聯合TP 方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6 年11 月至2018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3 例。觀察組男23 例, 女20 例; 年齡35 ~70 歲, 平均年齡 (52.53± 16.78) 歲; 病程5 ~11 個月, 平均 (8.69 ± 3.12) 個月。 對照組男29 例, 女14 例; 年齡36 ~72 歲, 平均年齡 (54.21 ±17.55) 歲; 病程4 ~12 個月, 平均 (8.52 ± 3.05) 個月。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經腹部CT、 MRI 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②預計生存期限>6 個月; ③無藥物過敏; ④有家屬陪同并知曉研究情況。 排除標準: ①血小板功能異常者;②具有重要臟器相關疾病; ③腫瘤發生轉移。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TP 方案 (紫杉醇與順鉑聯合化療方案) 化療。 于前1 天21:00、 當天3:00 分別口服地塞米松 (國藥準字H20056794, 重慶天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75 mg/片) 20 mg, 用藥前30 min 肌注異丙嗪 (國藥準字H51023000, 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 2 mL ∶50 mg) 25 ~50 mg, 靜注西米替丁 (國藥準字H32025601, 江蘇朗歐藥業有限公司, 2 mL ∶0.2 g) 300 mg。 取135 ~175 mg/m2紫杉醇溶于500 mL 生理鹽水中, 待完全融合后腹腔給藥或者靜脈滴注, 每隔1 小時使用75 mg/m2順鉑。 一療程為3 周, 連續化療至少2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TP 方案化療的同時采用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 (商品名: 恩度; 山東先聲麥得津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15 mg/支) 15 mg/次, 加入生理鹽水500 mL 中靜滴, 每天1 次, 連續用藥14 d。
1.4 評價指標①近期療效。 根據患者在治療14 d 后的不同情況分為四個等級[4], 依次為完全緩解 (腫瘤基本消失, 1 個月內未出現其他癥狀)、 部分緩解 (腫瘤體積縮小率>30%, 1 個月內未出現其他癥狀)、 病情穩定 (腫瘤體積縮小率0% ~30%)、 病情惡化 (腫瘤體積增大率≥20%或出現新病灶)。 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 /總例數× 100%。②在治療前、 治療14 d 后抽取兩組患者的靜脈血, 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HMGA2 及HMGB1 濃度。 ③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白細胞減少、 血小板減少、 尿素氮升高、 肌酐升高、 谷丙轉氨酶升高以及惡心嘔吐。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檢驗, 當期望值<5, 則采用連續校正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若理論樣本量≤40, 或1<T≤5 時, 采用確切概率計算法, 即Fisher 精確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療效觀察組的近期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近期療效比較 [n (%)]
2.2 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治療14 d 后, 觀察組的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比較mg/m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比較mg/mL)
HMGB1組別 n HMGA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1.46±0.12 0.85±0.19 1.77±0.25 1.05±0.17對照組 43 1.48±0.15 1.25±0.16 1.74±0.21 1.45±0.21 t 0.683 10.560 0.603 9.708 P 0.497 0.000 0.548 0.000
2.3 不良反應觀察組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n (%)]
近年來, 因非小細胞肺癌導致的肺癌病死率呈持續上升趨勢, 多發人群主要集中于既往肺部慢性感染者、 吸煙者、 受到電離輻射的人群等。 治療肺癌的總原則仍以手術為主, 但當患者病情到達中晚期時, 對于癌癥的治療只能采用藥物維持。 通常使用TP 方案進行化療, 普遍采用三維適形放療聯合多西紫杉醇與順鉑 (TP)、 長春瑞濱與順鉑 (NP) 等化療方案, 患者的病情雖然可以得到略微的改善[5], 但在治療過程中, 因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故其治療依從性也相對較差, 治療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
恩度具有抗血管作用, 在患者接受放化療的過程中, 不但能對腫瘤血管的分布起到重塑作用, 還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或轉移, 同時也可提高局部藥物濃度, 進而達到增強治療效果的目的[6]。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恩度聯合TP 方案化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略微低于對照組, 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 在采用常規TP 方案化療的同時聯合恩度可有效提高療效, 降低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 恩度的作用主要在于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或轉移, 使腫瘤細胞無法攝取所需的營養物質, 將腫瘤細胞扼殺于 “搖籃” 中。 恩度的使用也相對增加了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度, 阻止腫瘤繼續生長, 使其滯留在S 期 (DNA 復制期) 和G2/M 期 (有絲分裂準備期/分裂間期之后)。 血清HMGA2 及HMGB1 含量也會隨著腫瘤細胞的減少而減少, 進而降低其中的蛋白水平[7-8]。 因此, 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腫瘤細胞的死亡率并發揮細胞周期非特異性,進而改善細胞的缺氧狀態。
綜上所述, 恩度聯合TP 方案化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調節HMGA2 及HMGBI 含量, 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