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天津市中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引言:有關部門曾經明確指出:對于思政課教學的開展,需要滿足“三貼原則”,也就是貼近學生、實際以及生活,以教育培養目標為切入點,并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強化實踐與養成教育,針對行為養成以及學習,將二者進行統一,基于此,在提升思政針對性的同時,也能真正強化時代感。
對于聯系專業創造教學環境,可以借鑒以下幾點措施: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穿汽車維修工作服,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建立和維修貼近的教學環境;針對每一間教室,配置相應的汽車維修模型,同時制定“邊學邊做”的環節,在此基礎上,除了有助于學生學好基礎知識,也能增強他們的操作能力。
以“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章節作為例子,該章節源于《哲學與人生》,基于調查中所出現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大綱要求,進一步細化本課的目標。認知目標:針對信念以及理想,充分掌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給出相應的例子,從而表達理想信念的作用;對于理想的實現,掌握所需的責任以及信念等,正確認識多方的辯證關系。能力目標:可以借助辯證關系,從而對經典案例進行分析;針對個人的人生目標以及理想,再加上所需要履行的責任,可以將三者有效融合起來,在增強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也積極地結合自己成長,塑造正確的理想以及目標。情感觀念目標:對于個人理想的實現,感悟責任、信念等的重要性;基于人生理想朝著信念的轉變,體驗整個轉變的過程,從而堅定理想信念,成為一個敢于承擔責任的人。在此基礎上,針對教學以及學習目標,可以實現對二者的有機結合,在增強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有效融合個人理想與信念的培養,避免出現空乏無所依的現象,便于進行理解及實現。
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從而形成“以學為主”的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當進行實際教學時,可以引入一些課堂小活動,把思政理念同學生的專業進行有機融合,比如可以要求他們扮演角色(汽車維修工),促使其掌握應對維修時的相關操作,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總評成績,可以進一步分成以下部分,平時成績:其中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比如課堂回答與作業完成情況;第二部分就是開放性考試,通過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并把這些問題當作考試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基于所學過的思政知識,檢查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除了能夠充分掌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而且針對思政概念,也可以考驗學生對其的遷移能力。
一般對于從事汽車維修的人員而言,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表達能力。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教學,可以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比如“求職情景表演”,在模擬求職場景的基礎上,使得學生能夠掌握面試中的有關要求,了解一定的求職面試常識,有效掌握面試所涉及到的禮儀以及技巧,為今后能夠成功應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上文講述到的章節時,針對個人理想信念的實現,對于其中所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反思。通過這樣的課堂實踐活動,不但能夠維護學生的地位,而且蘊含著專業色彩,和個人專業充分聯系,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增強思政針對性。
以課外實踐活動來分析,本質上屬于思政課堂的延伸。通過對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以及使用,進行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以便能夠讓學生感悟生活、更好融入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可以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對于課外實踐活動,需要給學生建立良好的氛圍,針對學生所生活的場所,對其進行一定的轉化,從而形成思政實踐場所。可以聯系專業制定相應的宣傳欄,從而推廣一些汽車維修知識、宣傳敬業精神等,另外可以開展與專業有聯系的比賽,借助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比如板報,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習慣,把身邊的小事做好。和專業的辯論、攝影以及演講比賽進行聯系,從而正確指導學生看待道德領域中的社會現象,引導其發表自身觀點,對此進行評價,在這一過程中可對社會主流價值觀進行論述,使其逐漸生成優秀的職業素養以及社會公德。還可以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聘請優秀的畢業生回到母校講解其社會經驗以及成功案例,以便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幫助他們塑造自信心,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促使其珍惜當前的在校時光,對自己將來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
可以通過學生社團,創辦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使其積極加入到社會的公益性勞動和相關的服務活動中去,讓學生充分體驗社會實踐活動,并收獲一定的社會經驗,在進行服務的過程中,能夠促使自身所學的教育知識得到強化,使其學以致用,不斷增強自身的素質教育。在寒暑假期間,讓學生參與和專業有聯系的實踐,同時要求他們完成實踐報告,通過遭受失敗的打擊,及收獲成功的喜悅,學生從中會得到一定的磨練,從而加深對社會的認知,增強個人的責任感,除此之外,可以培育以及增強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溝通表達能力。
結論:總而言之,針對中職思政課教育,為全方位落實其“三貼原則”,主動促進教學改革,并推動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提升思政針對性的同時,也可以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學以及專業結合,有必要對二者的實踐進行研究,同時找尋二者行之有效的融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