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華 魏連棟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 長春 130122)
20世紀90年代我國教育界對案例教學法的研究和運用逐步興起。當前,案例教學法已經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作為案例教學法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案例庫建設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影響了高校思政課案例教學的效果。
選用恰當的案例,使之與課程內容完美結合是案例教學的首要因素和最大優勢所在。高校思政課的授課貫穿大學生“拔節孕穗期”的關鍵階段,涵蓋五門課程,理論體系宏大,知識點龐雜,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案例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需涉獵。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信息更迭極速加快的當代社會,如何快速、準確、高效地發現、捕獲、整理相關案例,并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完美結合,對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只有通過思政課案例庫的建設才能突破單一教師或單一教師團體在經歷、知識儲備和技術手段上的短板,形成合力,為高校思政課案例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案例支撐。
高校思政課案例庫的建設為思政課教師編寫教學案例提供了統一的學習提升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思政課教師可以不斷強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持,不斷提高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厚植新時代的家、國、世界情懷,不斷開闊視野,將視野擴展到國際、國內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斷提高授課水平,讓高校思政課真正活起來。同時,通過案例的搜集、編寫、使用和體悟過程,思政課教師可以更好地將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更新已有知識結構,促進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同步提升。
解決思政課教學時效性的關鍵是如何使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互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產生化學反應。按照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案例教學就是解決這種互動需求最有效的方式。但在思政課教學活動中,每一位教師對理論的理解角度是不同的,學生的專業知識背景也不盡相同,故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選取案例的時候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教師和學生的特點有所變化,需要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足夠豐富,且調取使用便捷。同時,從教學案例與教材體系匹配的角度考慮,案例要具有科學性和體系性特征,要求高校思政課案例成為“庫”。
理論性是指案例能夠與授課中的理論知識相配套的融洽度,是案例的理論價值所在,表現為案例陳述內容與所授理論的相關性,尤其是案例獨特性或者矛盾沖突點能反映理論構成要素在客觀實際中的體現,這是教師選用案例帶領學生分析,并加以引導的理論前提。真實性是指案例要來自于社會生活的真實事件,在編寫案例時可以進行簡要加工,以在相對簡短的篇幅中再現案例場景,突出矛盾,切不可為了使案例完全符合理論描述而人為篡改案例;同時在案例信息搜集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沖擊,而是要客觀呈現案例本貌。這一原則要求思政課案例庫在建設過程中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提高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對人類改造自己、改造自然界、改造人類社會行為的解釋能力。
知識性是指案例并不僅僅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或者熱點的社會事件,更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內涵,使學生可以通過分析、研討案例發現案例背后的知識內涵,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或者經驗教訓。價值性是指思政課案例要具有嚴格的政治嚴肅性和原則性,要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保持一致,絕不可以誤導學生走入唯心思辨、動搖社會主義信念的歧途。這一原則要求思政課案例庫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使學生們可以通過案例進行熱烈的討論和思想碰撞,另一方面可以在此之后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國際化是指在案例庫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國內,還應放眼世界,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結合起來,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國內、國際兩個視角的對比分析,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校本化是指將案例關注的焦點聚焦到本校學生身上,通過對本校學生個體或群體的成長歷程、經驗或教訓的總結梳理,形成更適于本校學生接受,更能引起本校學生思想共鳴的案例。這一原則要求思政課案例庫在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打開國際視野,將學生的成長、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崛起放在全人類的視角中進行審視;另一方面要使學生著眼自己的實際情況,腳踏實地,埋頭努力。
歷史性是指案例應客觀呈現某一理論誕生的特殊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同時通過不同歷史階段理論的發展,引導學生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印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發展性。時代性是指案例應更好地抓住當前社會的熱點,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認識世界。這一原則要求在思政課案例庫建設過程中,既要關注人類歷史、中華民族歷史,特別是“四史”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經典案例,又要保持對社會熱點的關注,了解學生日常關注的焦點,及時更新案例儲備。
高校的主管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思政課案例庫建設對提高思政課實效性和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意義,做好頂層設計,提供政策和投入上的保障。加大資金的投入,為思政課案例庫建設提供更好的軟硬件設施,提高信息搜索、匯總、整理、儲存和共享的能力;加大人員投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專職的案例編寫人員,或者按一定標準將案例編寫工作折算為教師的課時量,提升教師編寫案例的積極性。
在一段時期內,思政課教師仍將是高校思政課案例庫建設的主力。思政課教師教案建設能力是思政課案例庫建設質量的基礎保證。一方面,高校教師應當深化認識,切實將編寫教學案例看作提高自己教學能力和水平、尋找科研靈感、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渠道,不斷加強學習,更多地投入案例編寫工作中。另一方面,學校和學院應從教師發展角度做好規劃設計,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案例規范化、理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系統培訓。從兩個方面不斷提高教師的案例建設能力,為案例庫建設源源不斷地輸入高質量的案例。
首先,做好案例庫建設規劃,形成校級,最低為學院一級的領導小組,確保案例庫建設在本單位能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穩步推進;其次,做好案例來源篩選,要對參與案例編寫的教師、教師團隊、學生、社會組織進行相關考核,確保案例編寫參與人政治上可靠、業務上精湛;再次,做好案例編寫規劃,根據案例編寫人員理論素養、學科門類等特質,做好案例編寫的規劃指導,使案例編寫人員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發揮專長;最后,做好案例更新、交流和共享,堅持定期更新案例,加強校際的交流和共享,使案例庫真正成為滋養思政課建設的“一池活水”。
高校思政課案例庫建設應當積極擁抱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不斷拓展案例來源。在原有教師個人編寫的基礎上,還應從以下幾方面突破。首先,教師團隊編寫,不僅要組建校內團隊,還應鼓勵校際間團隊合作,乃至跨國團隊合作編寫案例,開闊案例編寫的視野。其次,師生合作編寫,通過師生合作,將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充實到案例庫中,為案例使用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社會共建,在做好案例質量審核的基礎上,充分引入社會資源加入思政課案例庫的建設中,發揮他們在信息來源、技術手段等方面的優勢;互聯網+人工智能,在專業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將互聯網的信息來源與人工智能的信息處理兩方面優勢結合起來,加快信息時代案例信息搜集、獲取和整理的速度。
高校思政課案例庫建設的生命線是案例的質量,在案例庫建設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案例規范化建設。首先,規范化案例構成要件,嚴格按照案例標題、案例描述、案例背景、案例分析與評價、應用領域和教學建議六個部分規范化篩選案例;其次,規范化案例質量,由案例編寫專家或經驗豐富教師組成評審團嚴格把關案例質量。
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的教育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線上教學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案例庫建設應積極適應這種教育形態的變化。首先,堅持案例庫數字化,將案例庫中所有案例按照日常教學常用格式進行數字化轉化,成為適應教師教學的可視化數字資源;其次,做好案例庫數字平臺建設,通過打造案例庫數字平臺,提高教師調取、使用數字化案例資源的效率,使這“一池活水”更快地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