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晶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既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又關系到民族發展與社會建設,是牽涉中國夢與民族未來的關鍵問題,所以如何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本任務。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傳統的教育方式通常以道德灌輸、先鋒模范、言傳身教等形式規范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雖然該類方式或方法能夠在某種層面上發揮積極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但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厭煩、逆反的思想問題。究其原因在于我國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存在人文關懷缺失的現象,難以將人文關懷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與思想行動中。然而,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越來越顯著,高校逐漸認識到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這就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
人文關懷主要指以人文精神為內核,充分地完善人、發展人、豐富人、肯定人、理解人、尊重人,形成以“促進人健康發展”為尺度的價值取向。與此同時,人文關懷是對理想人格的塑造與肯定,是從人的視角出發,統籌社會與人的內在聯系的價值依據。
筆者認為,人文關懷的價值意蘊應包含個人、國家及世界三個層面的內容:在個人層面,人文關懷強調的是人的發展與成長,包含人的自身價值、自我尊嚴與生存權的實現;在國家層面人文關懷包含國家發展道路與發展方向的選擇權,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如對民主、法律、道德等精神生活的向往);在世界層面,人文關懷是世界和平共處、和諧昌盛的基礎,是人類進步與發展的標志。其特點主要有如下三點。
其一,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人,是現實社會中的人民群眾;其二,人文關懷的內容廣泛,不僅關注人的身心健康、生活狀況、思想狀況,還關注人的理想和信念;其三,人文關懷是落實我國科學發展觀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是政治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下國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前提保障。
由于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起點是“人文關懷”,是以關注人的生存、發展與生活為媒介的科學歸納與價值判斷。因此,將人文關懷視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擁有顯著的育人價值和內涵。
首先,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與崇高的信念,將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積極地放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中,成為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
其次,能夠幫助高校調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模式、體系、內容及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趣味性、針對性與實效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思想與行為的影響力。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視角的融入,能夠幫助高校構建穩定和諧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使思想政治思想、理念及知識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思想。使生生間在情感與思想上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同學間的競爭與合作,理解和寬容對方。從人文關懷的概念、特點及內涵等層面,探究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能夠發現人文關懷能夠為高校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力量源泉與發展道路,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普遍問題是重視學生群體的一致性,忽視學生群體的差異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都是針對“所有學生群體”形成的,并沒有突出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在擴招政策的背景下,高校學生規模日益增長,學校通常采用大班授課與集中教育的形式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難以集中力量開展因材施教式的教育。至于教育評價,高校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評價通常以統一考試的形式展開,無法切實反映學生所存在的差異性。由于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群體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文科與理科、城市與農村及環境適應等層面上,如果高校忽視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那么將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契合所有學生的發展訴求,減弱了思想引領與道德規范的功能,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與引領作用,通常以知識傳授與闡釋的方式實現。如果學生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同,則將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手段,不僅表現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還表現在情感的交流與思想的傳達上,教師需要通過自身的情感、言行傳遞給學生尊重、信任、鼓勵、親切的情感信息,通過情感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影響和感染學生的思想,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情感交流是人文關懷的主體與關鍵,沒有情感交流就沒有人文關懷,沒有情感交流就難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欲望,無法激發學生的熱情與興趣。但在實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普遍注重理論傳授,忽視情感交流,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關懷。
思想政治教育是推進社會主義發展與建設的主陣地,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訴求,滿足國家長治久安與人才培養的需求。高校需要在未來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強調個人對國家、社會及集體的貢獻,引領學生以集體利益、國家權益為導向,使個人利益服從于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然而,在人文關懷視角下,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個人的利益和價值,不能輕視學生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和向往。通常來講,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是有機結合的整體,個人價值的發展與實現是以社會價值的落實為基礎的。社會價值的實現,需要以個人價值做保障,只有在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互統一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社會整體和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我國一些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往往注重社會價值、集體價值及國家利益,忽視學生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追求,導致學生看不到自身發展的方向和道路,無法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影響了學生實現社會價值的質量和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理念和主旨是“幫助人”“關懷人”“理解人”“尊重人”“鼓勵人”“引導人”與“教育人”,需要高校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群體的基本利益、滿足學生的主體訴求、關注學生的成長,并以此為抓手,樹立“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
首先,尊重學生群體的基本利益。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應切實保障學生的各項利益與權力,不能區別對待,不能為了維護特定學生群體的權益,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在教學計劃、課程設計、教學內容上,應確保學生的發言權,遵從學生的意愿,強化教師的服務意識,確保學生享有的受教育權。
其次,滿足學生的主體訴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成為學生滿足主體訴求的工具、抓手和學生解決現實難題的關鍵和依據。教師要結合學生在社會生活與校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幫助學生、關懷學生,破解學生在思想與道德上存在的困惑。
最后,關注學生的成長。由于高校學生群體在生源、專業、性格及社會活動層面上的差異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切實幫助或影響所有的學生群體,制約自身的功能發揮和價值彰顯,因此,高校需要在明確學生差異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細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專業成長與職業發展。
總體來講,將滿足學生主體訴求、關注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基本利益作為教育理念革新、優化的主體內容,可以為高校融入人文關懷視角,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提供依托和條件。
首先,在內容與方法上,高校應體現人文關懷的內涵與理念,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豐富實踐內容。依托實踐環節,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接觸社會,并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提高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師應以實際情況為抓手,善于運用案例式、討論式、啟發式等教學方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效果,并將情感溝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注重人文精神的傳達與融入,了解學生在情感與思想上存在的煩惱,使情感教育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建構中。在某種程度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內涵、理念,可以為教師開展情感溝通及交流活動提供切合點,使教師與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認識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思想。
其次,以人文關懷視角確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編制與規劃的過程中,高校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增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譬如時政新聞、社會新聞、紅色歷史等,并為師生開展情感交流活動提供依據和基礎。譬如在紅色歷史內容的制定中,需要以“能夠激發學生情感”的革命事跡、抗戰故事為主體,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思想。
最后,以人文關懷視角為出發點,審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完整性、示范性、教育性及趣味性,增設人文關懷內容,幫助學生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看待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
尊重學生價值是引領學生實現社會價值的關鍵和重點,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看待個人發展與社會建設的根本。強調領導機制、管理機制、培養機制的建設,是重視學生個人價值的邏輯起點,同時也是融入人文關懷視角的制度依托,需要高校從以下三個層面出發,提高機制建設的質量,改進并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
1.領導機制
高校領導應在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將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深入學生生活中,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并將人文關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從學生的個人價值出發,集中力量,協調各方,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2.管理機制
高校應突出人文關懷的管理理念,將學生的個人價值作為學生管理、教育管理的抓手,明確學生的需求,引導教職工將學生價值作為基本的行為準則與工作標準,并在科學管理的過程中,結合學校的人文、歷史和現狀,滿足時代發展對高校教育的基本訴求。
3.培養機制
高校在優化培養機制過程中,應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調整課程設計、專業設計,使學生發展更適應社會需求,讓學生在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中,落實和實現社會價值,并在優化評價機制上,提高素質教育的評價比重,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與個性化,強調學生的獨特性,使學生各項素質都得到準確的評價。
將人文關懷視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環節中,能夠營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使學生在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中,實現社會價值,逐漸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優秀人才。然而,在融入人文關懷視角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為導向,明確人文關懷的內涵,以此在各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明確人文關懷視角的融入渠道,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與改進提供條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