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詠婕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有必要順應就業市場的客觀需求調試教育教學模式。現代學徒制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新思路、新舉措,較適應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高職院校推進現代學徒制,將影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進程。落實到具體的專業教育,例如在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中,企業的主動性與參與度、教師的能力、學生的選拔機制、學生的培養過程及評價機制都會影響高職院校如何確定高素質應用型法學人才的培養思路,這是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對“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支持政策,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做了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這意味著在高等教育中推行現代學徒制已經成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相應的,在高職院校的應用型法學教育中推進現代學徒制進行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是符合國家教育整體思路的,也是符合專業發展的具體訴求的。
我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黨和國家更重視法治文化建設和法治隊伍建設。高等院校的法學人才培養應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重要環節”[1]。不論是法學專業的本質特征還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思路都十分重視學生應用型技能的培養,因此,當下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都在改革應用型法學教育教學,其中一種教育教學改革方式就是運用現代學徒制模式與企業進行聯合培養、協同育人。
目前,國家有《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等文件鼓勵高職院校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廣東省制訂了一系列文件推動現代學徒制,例如《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的意見》(粵府〔2015〕12號)和《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大力開展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粵教高〔2016〕1號)、《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及《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9年第二批省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等,從制度層面加大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力度,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廣東省現已完成第一批全省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立項工作,現在正在進行第二批全省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申報工作。兩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有截然不同的工作思路及校企合作的模式,筆者認為,兩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都是符合企業需求的,關鍵是找尋到適合的企業。
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是“傳統的先招生再招工”現代學徒制,是高校與企業自學生入學之日起進行聯合培養,待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后到企業進行雙導師在崗實地帶教的實訓學習,學生畢業后由企業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與企業簽署勞動合同并就業,即促進在校生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是“新型的先招工再招生”現代學徒制,是由企業先行招工,再與高校聯合招生,學生(員工)不離開工作崗位,由高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送教上門等靈活教學模式進行培養,最終通過雙導師共同評價確認學歷,即提升在崗員工學歷的人才培養模式。
面對兩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應用型法學教育均十分適合,并符合企業的現實需求。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為例,該校與公證處、仲裁委員會、大型律師事務所合作,對在校生進行的司法輔助人才培養,是符合法律行業的市場需求的,企業較樂意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最終達到第一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促進在校生就業的目的。同樣,該校與廣東省押運行業龍頭企業合作,聯合對在崗的高中畢業并有提升學歷意愿的員工進行學歷教育,符合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提升在崗員工學歷的目的。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應用型法學教育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不論是第一批還是第二批,都是符合企業客觀需求的。
在應用型法學教育教學中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是遵循現代職業教育人才成長規律的,該項人才培養工作應當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2]校企雙方應當堅持崗位技能為本、職業能力為重、職業素養并重的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新思路,在此基礎上實現從招生到培養,再到就業的鏈條式深度產教融合。校企雙方還應當以法律行業細分市場所需求的職業能力培養學生(或員工)為總體路徑,將行業需求的技能、職業標準、職業道德、職業資格證書等融入課程與考核,且作為職業規劃、終身發展的培育基石,培養學生成為專業發展、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法學人才。
由此可見,應用型法學教育推進現代學徒制是符合教育發展戰略的。以廣東省高職院校的應用型法學教育教學為例,首先,應當堅持發揮校政企協各方面的優勢,按照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及法律行業就業市場縱向崗位設置的客觀情形,綜合并科學地規劃,保證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的教育培養工作取得實效。其次,應當以應用型、技能型、實操性法律教育內涵建設為重點,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素養的雙提升,校企共同提高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的辦學質量和水平。最后,堅持“合作共贏、職責共擔、資源共享、長期合作”的工作原則,以學生(員工)為本,校企融合,保障學生(員工)雙身份、打造雙平臺育人環境、建設雙主體教學師資隊伍,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3]
應用型法學教育應當以法律行業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最專業的應用型輔助法律人才為目標,借助現代學徒制的實踐到理論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專業化、職業化的法律輔助人才。應用型法學教育推進現代學徒制,需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先導,以資源共享、共通共贏為基礎,突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通過現代學徒制平臺的培育和建設,不斷加強和深化校企間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和利用彼此的教師、教學實訓和學生實踐基地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與行業專家共同確定法律人才培養目標,共同設計課程體系,共同開發高水平的模擬教學教材,共同組織教學團隊,共同建設并依托應用型法學教育實踐基地,構建常態化、規范化的應用型法學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和長效機制。[4]
在具體舉措上,首先,應當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解決現代學徒制學生(員工)在崗學習的現實問題。由于學生(員工)具有雙重身份的特殊性,高校應當以企業在崗培養為主,探索混合教學模式,例如采取線上教學、送教上門、周末集中授課等方式。開展學分制管理改革工作,學生持相關考試證書可以申請免修免試,換算相關課程學分。
其次,有必要類比化對接現代學徒制學生(員工)的教務管理與全日制在校生的教務管理。例如,建立定期檢查、及時反饋的質量監控機制,保障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質量。學生作為企業員工不容易進行集中管理,加大了管理難度。班主任或輔導員不僅應該通過網絡平臺或者與小組長交流重視學生的實習情況,還有必要親自深入企業,切實了解學生的具體工作狀況,并不斷與企業導師開展交流活動,暢談管理體會,以此實現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管理目標。
再次,有必要為現代學徒制學生(員工)建立學習管理檔案,安排專人定期檢查學生(員工)學習實踐情況,全程跟蹤管理其學習實踐過程。及時采集學生(員工)從入校到畢業期間各個階段的數據,跟蹤調研畢業后的學生(員工),橫向和縱向比較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學生(員工),然后綜合分析教學實施效果。
最后,建立雙方共同參與的現代學徒制考核評價機制。根據應用型法學專業的特點,合理分配學生(員工)工作態度、實訓表現、理論考核成績和專業技能考核成績所占比重。根據崗位的實訓考核標準,合理設計各種評價表格,從學生(員工)在崗位實訓期間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程度、學習態度、實訓表現、崗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和職業素養等方面,制定崗位技能考核指標和評分細則,對崗位群進行技能達標考核。[5]考核成績的好壞將與學生能否按時獲得高等教育畢業證書密切相關。
高職院校應當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服務發展、就業導向的理念,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建立校企聯合招生招工為突破口,以建立穩定的校企“雙導師”聯合傳授知識與技能為關鍵,逐步建立現代學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出具備多方面知識和技能的適應市場需求與企業要求的應用型法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