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舒辰 高新濤 陳 麗
(1.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1;2.河南技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辦好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與民族未來。我國高等教育在推動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部分高校對教學認知不全面,過于強調專業教育,忽視通識教育對育人的重要價值;二是教師學術研究與教育教學工作投入失衡,導致重科研輕教學,或重教學而輕科研;三是學生在學習中多與本專業內的師生進行交流,專業以外的知識很少涉獵;四是師生雙方交流較少,師生情誼有待增進。這些問題導致部分高校偏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標。因此,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勢在必行。
“書院制”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成為培養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新型管理模式。本文以鄭州西亞斯學院為研究對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鄭州西亞斯學院書院制建設的現狀及發展困境,并提出了突破困境的措施。這對完善書院制管理,推動書院制的普及和價值的有效發揮,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和現實意義。
鄭州西亞斯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秉承“兼容中西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堅持人本管理,建成九大特色住宿書院,以宿舍為中心構建師生共同生活的育人社區,將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打造社區文化環境與第二課堂活動。多渠道引導,多平臺支撐,聯動資源挖掘學生潛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鄭州西亞斯學院書院制將管理工作系統化、具體化,從學校、住宿書院和學生三個層面開展日常管理工作,使書院得到整體高效運作。
鄭州西亞斯學院在學校中成立住宿書院管理委員會,負責住宿書院工作的管理、監督及制度的修訂,及時跟進并解決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
每個住宿書院均設置院長、黨總支書記和副書記、學生主管各1名,副主管和育人導師人數根據學生比例配置。書院院長負責管理規劃本院建設,開展通識教育,與專業學院共建導師隊伍;書院黨總支書記和副書記負責本院黨團建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部分導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學生主管和副主管及育人導師負責學生就業、心理、資助等工作。
書院從學生本體出發,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成立學生黨支部、團支部和社區組織:由學生按黨建、團建及學校黨委有關規定選舉產生學生黨、團支部的管理人員;由學生在育人導師的指導下選出社區組織的負責人。
鄭州西亞斯學院書院實施“博雅教育+全人教育+融合教育”的育人模式,充分挖掘學校及社會資源,從四個方面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以思想引領育人,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引領書院制在育人領域發揮獨特價值;以優美環境育人,每個住宿書院從整體上進行精心規劃,并提供健全的軟硬件設施;以書院文化育人,注重文化內涵建設,開展特色課程與活動;以特色實踐育人,以實踐育人基地建設為依托,整合校園、社會各方面資源,開展特色活動及社會實踐。
該學院施行雙院協同管理模式,與傳統的單一專業學院相比,在教學內容上打破傳統的一體課堂,開設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學院負責第一課堂,主要教授基礎課程與專業知識,如思政、生命、公民等;書院負責第二課堂,主要教授特色課程,如四六級輔導、學風建設大會、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等。此外,書院打破專業學院全方位管理的舊模式,將學生管理工作分配給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雙院協同育人,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學性與精準度。
九大住宿書院明確自我特色定位,推出文化品牌,即“一院一品”,如博雅住宿書院定位多元文化,重點培養學生的融合力。此外,書院配備良好的硬件設施保障活動開展,如成立博雅書屋為學生提供進行學術交流、自習、閱讀的學習場所;建成西亞斯漢畫像博物館,拓字畫、彈古箏、射擊等中國傳統文化場所,豐富的學術文化、文體及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加強學生通識教育。
學生自選書院宿舍,并兼顧不同學科交叉住宿。書院打造三支隊伍:學業導師、育人導師、朋輩導師。其中部分導師與同學共同住宿、作息,從空間、思想、情感全方位地輔導學生,育人導師還將定期與學生開會談話,時時開導教育,在促進教師與同學關系更加融洽的同時,為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準備前提條件,也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更加精準、及時的幫助。
鄭州西亞斯書院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將校內商業街第一層設置為店鋪,并以低廉的價格租給校內大學生創業使用,為大學生提供校內實踐場所,極大地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激情與信心。例如,泡泡瑪特的創始人、執行董事長兼CEO王寧,畢業于鄭州西亞斯國際學院,其創辦的泡泡瑪特公司成功上市。
書院與學院的分工合作是書院制能夠發揮作用、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然而,在書院與學院的分工合作中,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例如,書院在承擔學生管理事務之外,還需協助學院做好學風建設,但住宿書院中的學生院系、學科、專業等不同,導致在學風建設過程中存在困難;學院認為書院活動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擔心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專業素養的提高問題,不愿積極配合書院開展活動。此外,我國大學學生管理體系已發展成為固定化、系統化的體系:學生處(團委)—二級學院(分團委)—專業班級,每個學生的身份歸屬為:學院—專業—班級。書院制打破原有框架,賦予學生學院和書院雙重身份,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原有學院、專業和班級概念都被弱化,學生歸屬感下降。這些矛盾與問題的解決需要書院與學院加強分工與合作。
在書院制管理模式中較為重要的角色是導師。學業導師由專業學院教師承擔,育人導師由住宿書院教師承擔,兩者在學生的專業學習和人格完善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之前的學院制中育人導師多由輔導員擔任,學院制轉書院制后,其管理范圍由一個年級學生轉變為多個專業多個年級的學生,舊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與新的管理模式沖突,工作量與工作難度普遍加大。此外,導師專業的單一性與局限性,難以滿足不同學科學生在學習與就業上的需求,形成不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隱形藩籬。
書院制統一采用五級管理模式:學院—書院—社區(即宿舍樓)—轄區—宿舍。其中,各育人導師管理的學生組成各社區。大部分書院在分配育人導師時是根據學生居住的樓層,部分書院是根據學生年級。每個育人導師管理約200名學生,這200名學生盡量集中住宿。一旦社區居住的學生多于育人導師的管理人數,就將這一部分多出的學生分配給臨近的社區育人導師進行管理。此外,由于新生入住社區時會出現一個宿舍未住滿的情況,宿舍分布不全在一個轄區。下一批新生入住此社區時,部分新生需要入住這些未住滿的宿舍,形成年級分布上的混合宿舍。由此導致育人導師跨社區工作,這不僅給育人導師工作帶來許多不便,還給整個管理模式增加管理難度,不利于書院制整體性、系統性運轉。
九大住宿書院各有文化特點和獨特魅力。鄭州西亞斯學院按照先到先得、后期調整的原則對學生宿舍進行分配,可能導致某一個或某幾個住宿書院受到學生青睞,出現一位難求的情況。相應地,某些書院也會出現大量床位空余的情況。后期調整導致學生不得不居住在對書院文化沒興趣的書院中,不僅不利于學生自我規劃目標的實現,還不利于混合住宿情況下宿舍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從精神層面背離“學生第一”的理念。
書院制改革不是單一書院的調整,而是涉及學校各個部門,要確保各部門對書院機制了解全面,以便各部門多方聯動、高效運作,推動書院制順利實施。專業學院和住宿書院協同育人機制仍需健全,專業學院與住宿書院的分工和職責需更精細化,避免出現職責不清、機構設置重疊的情況。學院與書院應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學院及學校有關部門需加強與書院的溝通,為書院的發展提供參考性意見和建議,共同推進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發展和完善。
書院發展與導師密不可分,導師的作用不僅是指導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個體發展,培養專業精通、綜合素質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對書院制的導師隊伍建設需提出更高的標準和新要求。
首先,要建立書院教師選聘機制,制定規范的選聘標準與選聘程序。專業學院的學業導師不僅要在專業學術領域上有較高造詣,還要有較高的修養、高尚的師德情操和責任心,可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和就業方向選擇,減少在混合住宿、雙院協同模式下學生專業學習及個人發展的困惑。其次,住宿書院的育人導師在做好常規的學生工作之外,還需深入學生宿舍個性化地開展育人工作,并結合自身所長做好通識教育及書院文化建設。最后,選聘認真負責、成績優異、樂于奉獻的朋輩導師加入育人隊伍,依托朋輩導師隊伍成立明禮住宿書院學生助理團,除了對新老學生學習與課外活動進行引導與幫助,深入學生社區,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之外,還需協助書院開展日常學生管理事務。朋輩導師被錄用后,還將接受專業老師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學生領導力、辦公軟件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完善書院教師選聘機制。
此外,需完善書院教師的評價機制。通過制訂系統化的教師工作評價體系,獎罰有據,晉升可依。解決專業導師課時認定問題,充分調動書院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宿舍分配中需注意學科融合。在學生自選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融合可交叉學科,將可交叉學科的學生分配在一起。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促進多學科真正交叉融合,另一方面為社會輸送復合型青年人才。
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鄭州西亞斯學院書院制的實施是一種創新,也是響應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學院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創新創業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為學生社會實踐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對書院制實施中暴露的問題,需繼續開展研究、探索,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本文的研究以期為書院制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培育更多新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