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慧
近年來,在高校聲樂教學工作中,僅從事現代音樂的教學逐漸出現教學結構單一化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育部門和各高校在進行不斷地反思。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影響力的提升,我國文化在國際上也占據不可忽視的地位,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提高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實現高校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密切融合。兩者的融合是當代聲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不僅解決了高校聲樂教學結構單一等問題,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和傳統音樂文化,有利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中國傳統音樂作為關鍵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諸多審美品格和文化底蘊,在一定程度上是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音樂,往往能體現出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思想意識形態。同時,它對于國家和民族審美意識的形成,以及對于審美意識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傳統音樂產生的歷史背景不同,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意識也是不同的[1]。
由于我國具有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等特點,傳統音樂包含面比較廣,除了獨特的戲曲音樂外,一些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甚至是器樂音樂都屬于民族音樂。在我們比較熟悉的樂曲中:《梁祝》《高山流水》《漢宮秋月》等都屬于傳統音樂,這些音樂中,不僅體現出了獨特的文化,而且還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包含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例如《高山流水》一曲,不僅曲調優美,其中還含著一段傳唱千古的知音佳話,其中的文化內涵讓人回味無窮。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文化發展歷史中蘊含著諸多文明寶藏,傳統音樂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我國歷史文化,還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弘揚。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全面地講解,學生可以從中了解到我國在音樂上的造詣,了解各個時期內聲樂的發展狀況,以及該時期內音樂的特點。這樣一來,有利于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深刻了解,還可以掌握全面的聲樂知識,同時在教師講授專業傳統音樂知識的同時也是在傳播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有利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2]。
在當前高校聲樂教學中,部分高校以現代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為主,并從中挖掘出相關技巧,卻很少學習音樂文化。但是,由于我們國家有著深厚的發展歷史,以至于我國的傳統音樂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其中聲樂學上的技巧也有很多。因此,高校聲樂教學加強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有利于豐富教學理論,進而提升高校聲樂教學的整體質量,讓學生既學到了西方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中的相關知識和技巧,又可以充分掌握傳統音樂文化中的理論知識和技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促進高校聲樂教學工作的長久性發展[3]。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利于構建高校多元化的教學體系。我國的傳統音樂包含諸多部分,如民族音樂、民族樂器音樂、京劇、越劇、黃梅戲等。高校在開設民族傳統音樂課程時,可以采取選修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在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民族音樂時,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在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了解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這不僅讓學生學到了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和技巧,還對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進行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寶藏,也是一個國家可以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反之,一個國家如果不重視傳統文化,那么文化很可能會消失。古往今來,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備受關注,傳統音樂文化也應受到高度重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兩種音樂文化進行對比教學,學生可以很快認識到其中的不同,從而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4]。
傳統音樂中包含著音樂發展的相關歷史文化,其內涵深刻,聲樂教學中進行傳統音樂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充分了解傳統音樂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高校在聲樂教學體制改革中,需要處理好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在學習兩種聲樂知識時,可以充分挖掘其中的優點和長處,盡量避免其中的糟粕,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當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備受關注。對于高校聲樂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學習與聲樂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技巧,還需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我國的傳統音樂中,大部分音樂都有著深刻的內涵,如《梁祝新歌》中蘊含著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凄美的愛情故事,《漁舟唱晚》唱出了漁民滿載而歸的喜悅,唱出了作者對美麗景色的贊賞。這些音樂的學習,不僅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傳統音樂的技巧,還讓學生了解了其中的內涵,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5]。
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中是我們國家改革現代聲樂學習的關鍵,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具體如下:
現階段高校聲樂教學課程中,部分高校更加注重對現代音樂的欣賞,傳統音樂欣賞的課時比重較小。現代音樂普及讓學生們對其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較少關注傳統音樂,而高校對聲樂專業學生在音樂鑒賞課時的分配上降低傳統音樂的比例,可能會使學生們認為傳統音樂已經過時并且不需要學習,這對學生的發展和傳統音樂的發展都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傳統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學生加強學習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是值得學生去學習的,因此,高校在分配課時過程中,應增加對傳統音樂的課時分配[6]。
現階段各高校在聲樂教學中,音樂賞析課和發聲技巧課較多,主要是對學生的發聲進行訓練,無論是學習西方音樂還是學習中國傳統音樂,都缺少對其蘊含的文化進行講解,特別是我們國家的傳統音樂。我國傳統音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對其中蘊含的文化進行講解,學生在賞析音樂時可能會了解得不夠透徹,導致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了解過少,不利于學生對傳統音樂的學習,同時也不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現階段,新鮮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眼球,對于現代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互聯網的普及讓學生們查找各種類型的音樂越來越方便,在眾多的選擇面前學生更傾向于選擇現代流行的音樂,而忽視對傳統音樂的了解,更談不上學習傳統音樂中的文化底蘊。學生缺少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一方面不利于自己文化素養的豐富,另一方面給傳統音樂的發展也帶來一定的阻礙[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大部分高校學生來說,他們缺少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的興趣,不喜歡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沒有興趣的指引,學生們在欣賞傳統音樂時感受不到快樂,反而會覺得乏味甚至是痛苦,這樣將不利于開展傳統音樂的相關課程。針對這種現象,高校的聲樂教研室應幫助學生培養欣賞和學習傳統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一些有意思的傳統音樂開始聽起,一步一步地吸引,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傳統音樂和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
現階段高校在學習傳統音樂文化時,缺少一定規章制度的支持。由于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高校聲樂教學中在進行傳統音樂文化學習時會出現一定“隨心所欲”的現象,可能是課時分配隨意、選擇的賞析曲目隨意等。這些“隨意”的現象都不利于高校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和掌握,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學生們很難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關注。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關注不高,不利于學生對其內涵進行理解,更加不利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8]。
據觀察,目前高校聲樂教學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時出現的問題還有高校教師缺少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以及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理解較薄弱。部分教師由于不重視傳統音樂,所以缺少傳統音樂文化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專業性素質不強,這也就導致傳統音樂文化課程發展不完善,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以及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在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對于高校中聲樂教學工作而言,想要將傳統的音樂文化融入其中,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否則將不會出現很好的效果,具體策略如下:
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首先需要優化聲樂課堂教學設計,合理分配各種課程,盡可能地增加傳統音樂文化學習的課時,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課堂時間去欣賞傳統音樂、了解傳統音樂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同時,在學習現代音樂和西方音樂時,可以將傳統音樂與之對比,讓學生充分發掘其中的不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分辨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聲樂學習水平。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需要重視對傳統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京劇時,教師可以先從京劇的起源開始講起,然后介紹京劇的發展過程,最后要講清楚唱京劇時應如何發聲,如何做手勢動作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傳統音樂中的理論知識,并且結合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訓練,才有助于學生真正地理解傳統音樂,進而有利于高校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
要想使高校聲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文化完美契合,努力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推薦學生看一些與傳統音樂相關的書籍,讓學生在讀書中了解傳統音樂發展過程與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其次,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傳統音樂文化的教學視頻,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傳統文化以及傳統音樂的特色,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9]。
針對學生對傳統音樂不感興趣的問題,各高校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例如在傳統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與傳統音樂相關的故事,以此來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對傳統音樂進行賞析和學習。在學習民族聲樂時,為了帶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并且學會一首歌曲時,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10]。
為了確保傳統音樂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可以科學有效地學習,各高校聲樂教研室應制定完善的學習制度。在師資力量、課時分配以及所學的曲目上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劃,讓學生和教師按照具體的規章制度進行教與學,規范化的學習模式有利于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的掌握,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與聲樂教學的融入。
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是指引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風向標,這也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自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并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在深入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給學生深入講解相關知識,并且要秉持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傳授方法,盡可能地讓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有深入了解,促進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傳統音樂中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學習傳統音樂不僅有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還有利于學生文化底蘊的積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高校教師應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聲樂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