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佳
(牡丹江師范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黨性教育是黨員教育的必修課,也是培育黨員素質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學生黨員作為黨員群體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群體,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學生黨員培養中,有利于錘煉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豐富,已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和價值遵循。在大學生教育尤其是黨性教育中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提高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意義重大。在當代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教育過程中強調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學生在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塑造等方面實現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統一。[1]
黨性教育是厚植中國共產黨政治品質的重要依托。在當前的信息洪流下,大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思想沖擊,能否堅持底色與錯誤思想作斗爭,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仍然充滿不確定因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確定核心價值追求,為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論遵循和理論支撐。
大學生黨員作為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未來必將承擔重要使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中,對高校培養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接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內容的黨性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黨員不斷奮斗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可以幫助學生黨員塑造更健全的人格,更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還有利于提高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素質,為我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學生黨員即便包含“學生群體”屬性,政治修養的標準也應是一致的、統一的,也就是說,學生黨員在大是大非面前仍需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正確的政治觀點,能夠洞察、分析和鑒別不同立場的錯誤觀點。
不斷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自己,及時更新自身的理論知識體系,提高政治素養;自覺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觀察事物,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和思想境界。[2]在學習中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逐步提高理論修養,筑牢理論基礎。
作風修養不僅包括對道德的堅守,還涵蓋對黨的組織紀律的敬畏之心。大學生象征民族的未來,大學生黨員必須是道德品質過硬的模范,能夠起到引領和帶頭作用的“領頭羊”。那么,大學生黨員更應該自覺提高組織紀律性,以更高的標準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培養黨性歸根結底要見行動,把對黨的崇敬之心化為擔當作為的實際行動。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作為黨員要有所擔當、有所作為。大學生黨員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和主力軍,要自覺錘煉個人本領,自覺做到“能干、會干、巧干、實干”,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實干家”。
從黨員的增長速度和黨員的年齡分布來看,高校是發展黨員的主陣地之一,很多有思想、有能力的大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自覺與黑惡勢力、錯誤思想做斗爭,是時代的代言人。總體來說,大多數大學生黨員都能牢記黨員身份,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并不斷轉化為實踐。他們對黨組織有較強的歸屬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能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生群體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1.學校層面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缺乏對理想信念的深入挖掘。理想信念作為共產黨人不可缺乏的精神之“鈣”,是黨員抵御誘惑、與錯誤思想做斗爭的精神支撐。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一些學生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面對誘惑時立場不夠堅定,經不起考驗。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樹立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如果高校滿足于組織學生黨員集中學習,以通讀、研讀書目的數量作為成績,忽視對學生領會內涵的實際效果進行考核,理想信念教育則會浮于表面。
2.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第一,理論知識學習不足。大學生年輕氣盛,對于理論的研究不夠深入,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等內容掌握不到位,對于黨性的認識不深入。第二,組織紀律觀念較淡薄。一些大學生黨員在認識問題上常見片面性,在組織活動中偶見懶散現象,存在問題剖析得不深刻、糾治問題的態度不端正等問題。第三,大局觀念欠缺。在面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抉擇上,大部分學生黨員能以大局為重,犧牲個人利益成就集體利益,但是,也存在部分學生黨員在個人得失面前撂挑子、扯袖子,以個人利益為重,缺乏奉獻精神。
第一,多元文化價值觀對學生黨員黨性的沖擊。新媒體時代,不同的信息流沖擊大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念,碎片化的消息瓦解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再是研究課本,而是在實際生活中分析案例。[3]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知識的支撐,在其形成價值觀念和培養黨性修養時難免會出現偏差。第二,缺乏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加強對學生黨員的黨性教育。課堂教育、理論講座、觀看紅色影視、參觀紅色文化基地是高校黨組織常見的大學生黨員教育方式。對于思維活躍、追求新穎和個性的當代大學生來說,不斷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調動大學生黨員的積極性。第三,缺乏實踐鍛煉使學生黨員黨性培養不深入。社會實踐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從當前實際來看,針對大學生黨員黨性教育的實踐活動比較少,并且主要以閱讀相關書籍、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要加強實踐鍛煉,否則脫離實踐談黨性修養,如同無源之水。
首先,要嚴把入黨“關口”。黨員的培養和選拔必須要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申請入黨的學生嚴格篩選和考察,確保隊伍的嚴肅性、純潔性,真正打造出有能力、有理想的合格大學生黨員隊伍,切實在大學生群體中發揮“領頭羊”“排頭兵”的帶動作用。其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針,嚴肅考核。要切實把握學生的思想、作風、道德等多方面的信息,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水平,要在考核中加入日常表現的量化分析,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經過民主測評,讓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加入黨員隊伍中。最后,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入黨介紹人和基層支部書記要切實擔負起培養新黨員的責任,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加強交流,起到表率作用,以老帶新,營造積極向上、風清氣正的黨員生活、學習氛圍。
首先,在理論學習上下功夫。針對當前大學生黨員不喜歡研讀理論書籍的問題,要因人因時制訂新穎的學習方案。比如組織征文比賽、讀書節等活動,讓大學生黨員從目的性研讀,自然深入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中,感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魅力,拉近大學生與黨的距離,讓枯燥的理論可知可感。其次,在聯系群眾上多鉆研。可以采取大學生黨員聯系社區的方式,讓大學生參與社區黨員的管理工作,在服務群眾的基礎上密切聯系群眾,了解并解決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在實踐中培養擔當精神,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最后,打造紅色社團,理論學習轉化為行動指南。社團作為大學生活動的主要陣地,是與打造過硬黨員相契合的。以愛國主義、紅色文化為主題的演講團、歌唱團等,通過黨史研究活動、角色扮演、爭做先進黨員、流動支部書記等方式,賦予理論知識靈魂和生命,深挖大學生對黨的熱情,調動積極性。
以當前大學生黨員群體呈現的特點來看,高校仍要堅持長期性的培養機制,實現對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及即將轉入其他黨組織黨員的動態管理。一是在接受新黨員時不馬虎,二是在對正式黨員的監督上要嚴格,三是對即將畢業轉走的老黨員做好敦促。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黨性修養為內容,全程做好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向社會輸送更優質的人才資源。
思政課在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發揮著基礎性作用。要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課堂之中,不僅要依靠任課教師的引導,還需要學生黨員的帶動。一方面,要讓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高、政治素質過硬的教師講授思政課,在學習上引導,同時選用黨性強的教師作為大學生輔導員,在生活上影響。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自身能力的挖掘,突出黨員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帶動作用,調動學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思政課的自覺性,讓課堂成為提高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的重要陣地。
互聯網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給文化帶來的沖擊不可避免。高校應化劣勢為機遇,利用大學生使用網絡獲取信息的特點,打造過硬的網絡陣地。比如建立微博話題、微信公眾號等圍繞“黨性”開展討論,制作微視頻、小動畫等形式新穎的媒體傳播內容,建構黨建網絡教育平臺,利用網絡擴大黨的教育影響力,調動積極性。
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廣闊的空間為大學生黨員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提供了可能,獲取知識的便利性使其越發優秀。優秀的大學生黨員因為先進的思想、較高的覺悟和較強的能力成為大學生中的佼佼者,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的本領得以展現。但在當前錯綜復雜的環境里,大學生黨員要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多元的價值觀帶來的沖擊是大學生黨員必須面對的難關。高校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陣地,要切實擔負起責任,不僅要重視文化素質的培養,還要關注黨性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為社會輸送更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