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敏 宋金民
(1.濱州學院 人文學院 2.濱州學院黃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山東 濱州 256600)
中宣部辦公廳近日印發(fā)了《關于做好2021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對2021年的全民閱讀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全民閱讀”活動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關于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06年以來,此項活動已經(jīng)開展了十余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社會閱讀氛圍日漸濃厚。小學低年段孩子作為全社會特殊的群體,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外閱讀能力,在“全民閱讀”活動和書香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把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分為低、中、高三個學段,低年段指的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這也是小學的第一學段。2011年版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習慣和閱讀內(nèi)容方面有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能夠閱讀比較淺顯的兒歌、兒童詩、童話、寓言和故事等,課外閱讀的總量不少于5萬字。[1]
部編版教材自2016年9月份在全國部分省市相繼投入使用。這套教材主張構建“課外閱讀”與“教讀”“自讀”相結合的閱讀體系,其中在小學一、二年級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我愛閱讀”三個欄目。從選文內(nèi)容上來說,這三個課外閱讀板塊的題材內(nèi)容大多為童謠、兒歌、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民間故事和繞口令等,如二年級上冊的“快樂讀書吧”集中推薦了五本童話集;從選文特點上來說,三個課外閱讀板塊緊扣“一起讀”“快樂”“愛”等字眼,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選擇他們熟悉的語言材料,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尊重他們的閱讀感受,遵循了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還引入“大人”這一角色,為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的閱讀思維提供了“支架”;[1]從閱讀要求上來說,更側(cè)重激發(fā)低年段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老師和家長的協(xié)助、陪伴和指引下逐步過渡到自主閱讀。
在亞馬孫中國發(fā)布的“2020全民閱讀報告”中考察了中國家長對于親子閱讀的重視程度。高達95%的家長都認為,孩子的夢想大致在童年期或者青春期形成,閱讀對于孩子實現(xiàn)他們的夢想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近八成的家長平時也會陪伴自己的孩子進行閱讀。[2]正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強調(diào)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3],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今天,上自政府部門,下至學校、家庭方面都重視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對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在個體成長和終身發(fā)展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部編版教材自2016年9月份開始投入使用,迄今尚不足五年時間,雖然出現(xiàn)了六百余篇與“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三個欄目相關的教學成果,但皆是單論其中的某一欄目,從總體上對部編版小學低年段語文課外閱讀板塊的研究較少,可供借鑒和參考的成果比較零散。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部編版教材減少、壓縮了講讀課文的數(shù)量,給了教師們一定的教學自主權,但是教學參考書對課外閱讀教學提出了相關的要求,不僅有“啟動課”,還有中期的“推進課”和后期的“交流與成果展示課”,這樣算起來,最少需要三個課時,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如何安排這些課時,如何將課外閱讀納入總體的教學計劃,對一線教師們來說,很難有完整的規(guī)劃,并不能有效落實課外閱讀;“和大人一起讀”板塊要求將課外閱讀延伸到家庭,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老師們?nèi)绾胃议L溝通合作,怎么給家長布置作業(yè),布置了如何具體落實,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老師如何為家長們示范親子閱讀,親子閱讀的效果怎么保證,又如何進行反饋、評價和考核,所謂的家長課堂、家校合作等如何具體實施。因此,在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日漸重視的今天,我們需要打開思路,集思廣益,提供一些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作為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必須是愛好閱讀、有資歷的讀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語文老師必須多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自然的生活方式,讀的書并非教參、教輔之類,應該有自己的閱讀喜好,使其內(nèi)化為博雅的氣質(zhì)和風范。低年段的孩子們一般都比較崇拜老師,老師這一角色潛移默化地引導和影響孩子,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閱讀的“種子”。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提倡“1+X”的語文教學方法,比如學習了一首有關月亮的詩歌,老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另外三四首有關月亮的詩歌;學習了安徒生的一篇童話,可以擴展閱讀安徒生其他的童話或者別的作者的童話。其中的“X”部分正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堂時間有限,老師不必精講、細講,重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閱讀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有課外自主閱讀的興趣。老師可以常常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讀書心得。老師要對閱讀的內(nèi)容感興趣,并有獨到的見解。老師可以提前布置閱讀任務,在學生讀完之后,再列出一些討論的要點,在同桌和小組之間組織討論,自由交流、分享閱讀心得,老師流動參與學生的討論,收集他們的反饋。低年段的學生的思維水平尚不高,在討論過程中,老師要多鼓勵,不要將答案固定、強加給學生,鼓勵他們各抒己見,勇于質(zhì)疑和提問,強化他們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老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圖書或網(wǎng)絡資源,讓他們自己歸納、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評選出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在全班進行展示。
此外,教師必須在閱讀方法上對低年段學生進行指導。如默讀法,小學入學伊始,老師們可能會讓孩子們指讀,雖然指讀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強化識字效果,但是會妨礙學生對詞語、句子、文章的整體理解,默讀可以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因此,老師們一定要教會孩子們從初始的指讀盡快過渡到默讀。敘述法,在學生讀完之后,讓他們用自己的話敘述作品的內(nèi)容或回顧某一章節(jié)或片段的內(nèi)容,并把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其中其實也用到了聯(lián)想法,引導學生不僅要會讀、會寫、會思,還要會聽、會說、會辯,讓他們敢于表達,勇于質(zhì)疑,能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被反駁之后,又能及時修正自己的觀點。通過這樣的訓練,既能鍛煉小學低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促使他們綜合運用多樣的語言技能,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記錄法,要求低年段學生認真做讀書日志或讀書心得,這樣可以讓他們靜心思考,形成獨立的見解。在語言學習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制作詞匯檔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記錄俗語、名言警句、成語、比喻句、把字句、被字句、AABB式詞語、ABAC式詞語等,并將這些材料編寫成詞典或者簡單的語料庫,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解釋法,讓學生解釋說明整部(篇)作品或某一片段設置的意義。開藥方法,在閱讀過程中,多問幾個怎么辦,讓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等。我們可以適當借鑒國外未成年人文學閱讀的一些教法,如鏈接法、橫向拓展法、批判性思維法等。[4]
在閱讀對象的選擇方面,對小學一、二年級低年段的學生來說,教師一定要想辦法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部編版教材“快樂讀書吧”和“我愛閱讀”欄目設置的意義就在于課堂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快樂”和“愛”來。適齡雖然是培養(yǎng)課外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我們也提倡“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這種帶有一定挑戰(zhàn)難度的文本選擇原則。閱讀對象可以從簡單、易讀開始,然后基于學生熟悉的話題,閱讀一些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文本,讓他們自始至終都有愉悅和新奇的感受,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和體驗上的共鳴。我們可以根據(jù)某一特定主題,組織小學低年段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比較閱讀或整本書閱讀,拓展視角,加深理解和感悟。溫儒敏提出可以“連滾帶爬”地讀書,[5]這種讀書策略更適合小學低年段的學生,正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他們可以瀏覽,可以泛讀,有時候也可以不求“甚解”,絕對不能倒他們閱讀的胃口,一定要激發(fā)他們的情趣,保護好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真正做到“悅讀”,即開心地、快樂地、沒有任何壓力地讀書。教師也可以引導小學低年段學生進行“海量”閱讀,適當讀一些“閑書”,要照顧他們豐富的閱讀體驗,不僅僅是為了背誦考點或?qū)懽魑亩x書,讀書過程中切忌將閱讀材料濃縮成應付考試的數(shù)據(jù)或知識。
在新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增強現(xiàn)實(AR)、人工智能(AI)、虛擬現(xiàn)實(VR)等信息技術手段在沖擊著兒童們對大千世界的感受,教師們可以引導他們嘗試不同形式的數(shù)字閱讀方式,豐富閱讀體驗和閱讀生活。
在閱讀評價方面,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提倡個性化課外閱讀,在評價方面自然要遵循個性化評價的原則。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興趣愛好都有所不同,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的理解和閱讀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整齊劃一的考試限定學生的思維,而是要鼓勵每個學生都能充分表達閱讀的體驗,采用多種形式的個性化閱讀評價。我們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比賽,如成語接龍、故事沙龍、古詩文誦讀、課本劇展演等;也可以組織常態(tài)化的早讀、午讀活動和班級微信群閱讀打卡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既能激發(fā)興趣,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有效鞏固課堂知識和課外閱讀效果,從整體上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還可以為每個學生配備課外閱讀檔案袋,記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性材料,如閱讀記錄卡、讀書手抄報、簡單的語料庫詞典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期末綜合評價的依據(jù)之一。
課外閱讀對學生的成長意義非凡,尤其是對小學低年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心智和思維發(fā)展還不成熟,仍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給予足夠的引導和關注,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我們有了更多的親子和“宅家”時光,語文教師可以在沉靜內(nèi)心的同時,思考有效的課外閱讀策略,讓小學低年段的孩子們在課外閱讀方面取得切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