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萍
(沈陽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豐厚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促進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立德樹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用優秀的文化精神服務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明確提出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要積極探討融入的內容和方法,取得最佳效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以其生動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以其豐富性、深刻性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客觀上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習近平同志在2019年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性、針對性。”[1]新時代增強高校思想課教學效果的關鍵是在保證理論深度的同時,提高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大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內心期待。為提高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應當要求教學內容與當代大學生的知識內容、情感思想相靠近,讓他們更容易產生共鳴,更能觸動他們的內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之中。當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的時候,適當地引入歷史人物、歷史故事、傳統習俗等,結合課本的知識點進行講授,比單純的理論講授更能激起學生的心理認同和情感認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中國近代史綱要”課在講授抗日戰爭中涌現的各階層英雄人物時可以引入中國古代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物思想事跡,屈原的強國夢、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郭子儀和李光弼團結為國、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讓學生深切體會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作為中華民族一員強烈的責任心。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保?]文化自信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至關重要,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學習和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對自身文化抱有更堅定的信心。當代大學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成長,視野開闊,受西方文化習俗影響較多,我們在鼓勵他們有開放包容心態的同時,還要向他們更多地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他們作為這一悠久、古老民族一員的自豪感、自信心。
傳統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之魂,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近年來,國家越發重視傳統文化教育,但由于應試教育等原因,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與期望達到的標準還有較大的差距,進入大學后,學生有各種途徑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在思政課堂融入傳統文化內容的優勢在于教學覆蓋面廣。思政課在大學全體學生中開設,共有四門主干課,貫穿于大一、大二兩個學年的教學中,有意識、有計劃地融入會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傳統文化,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閱讀、實踐。一方面提高思政課堂的生動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和研究的熱情,客觀上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育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主要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在很多方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源泉?!爸螄溃幻駷槭肌薄岸Y之用,和為貴”是中國古人建設什么樣國家的回答,契合今天國家層面富強、和諧的追求;“一民之軌,莫如法”“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是古人對建設什么樣社會的思考,契合今天追求的社會層面的平等、法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言必信,行必果”“仁者愛人”這些古人對個人道德修養的規范要求,契合個人層面上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基于這種價值遵循的一致性,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是可行的,是可以更深刻地進行發掘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人才培養的目標非常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輸送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中華傳統儒家文化的育人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求士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學習傳統文化無疑有利于大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培養為國學習、為國奉獻的情懷。而且文化作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精神力量,深遠地影響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把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融入思政教學更易被在中國文化環境下成長的大學生接受,取得更持久的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備受重視,中央先后下達了一系列文件落實弘揚傳統文化的政策。這些文件要求各高校結合實際,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通過教育闡釋、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活動,其中的教育闡釋強調要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有了這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將加快步伐,更深入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學要解決好融入什么內容,防止淡化思政課的意識形態性,讓傳統文化內容喧賓奪主,不能在融入過程中蜻蜓點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融入內容的選擇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融入內容要與新時代發展要求相契合,二是融入的內容要與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目標相契合。
中華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低谷,令我們驕傲的是它從未斷流,源遠流長,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環境發生巨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將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要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提煉出與新時代發展要求相契合的內容。結合習近平同志的講話精神和學術界研究,在思政課中要充分融入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下這些方面的內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民為本、安民富民;講人格、重氣節;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大一統思想;講和諧,追求和平;勤勞勇敢,富于革命精神;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等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定要高度關注傳統文化與時代的關聯,將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優秀傳統文化及時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中。
立德樹人是思政課的主要任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要緊密結合思政課立德樹人的特點,概括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取重點。首先,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要引入中華傳統文化中豐富的理想信念觀和相關歷史人物故事,積極引導大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目標,讓大學生確立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終生的理想信念。其次,要強調責任感、使命感。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愛國情懷和人物事跡,激勵大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前途命運負責,還對國家的前途未來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成為心懷祖國、放眼天下的讀書人,腳踏實地的祖國建設者、守衛者。最后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皩⒅腥A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應當著眼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人文素質包括文化知識素養、思維方式、價值觀等個性品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的豐富人文內涵,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無法或缺?!保?](81-86)學習和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知識體系和道德規范,有利于陶冶大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其精神境界。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基本方法是講授法。教師要提高傳統文化素養,認真備課,將融入的思想精髓根據學生的文化積累程度的不同,深入淺出地講授,在講授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互動,適當地精選一些傳統文化的視頻播放,讓學生發自內心喜愛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切忌生搬硬套。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結合使用探究性教學法、參觀教學法。
教師結合所講思政課程要融入的傳統文化內容給定傳統文化探究式學習任務,讓學生分組查閱資料,系統整理資料,選出代表進行講解,再由教師進行總結。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培養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博物館和各種人文景點都內蘊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組織和指導學生到本地的博物館、人文景點進行參觀或者利用假期時間參觀著名的文化景點,參觀結束后,要求學生做書面總結報告,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知。這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親近感,更主動、更深刻地探索傳統文化的內蘊。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切實可行的。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要提高傳統文化修養,合理選擇融入的傳統文化內容和提高教學技巧,確保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