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姝
(江蘇開放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6)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但是當前人才需求標準日益提升,有鑒于此,高校只有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能追隨時代前進的潮流。學分銀行教育管理制度為學生、在職員工等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學習機會,在學習過程中,不用拘泥于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習地點等,可以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對促進個人專業技能綜合發展及終身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分銀行是通過銀行貨幣流通原理制定的一項教學管理制度,在學分銀行管理制度下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成果可以進行學分轉換,并通過學分的累計獲得新的學習機會,獲得相應的教學資源和資格證書。這種教學制度和傳統的教學管理制度有本質的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需求延續學習,而不是畢業即結業,而且通過學分的累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自主學習優勢,對促進個人專業技能的強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學分銀行優化了學生學習結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提供了保障,使更多想要不斷提高自身學歷、強化專業技能等的學生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此外,學分銀行還可以累積教學成果,使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和當前社會、職業發展需求相匹配的教學成果,而且拓展了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學生可以按照自身發展需求進行選擇性學習。此外,學習者身份不僅局限于學生,還包括在職員工、非在職員工等,對促進全民學習和全民綜合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是動態發展的。高校的發展應和當前動態發展環境相協調、相適應,為滿足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需求改革教學制度,傳統的高職院校深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辦學理念、制度的制定完全依靠政府完成,當前的市場是開放的,只有符合市場需求、市場變化的教學制度才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形成學生個人成長和學校發展雙贏的局面。由此可見構建學分銀行制度對擴展和延伸傳統教學制度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當前社會崗位的用人標準不斷提升,崗位工作對人才的要求不僅是該崗位工作的專項能力,還被賦予促進本崗位運轉的其他能力,學生需要不斷學習,綜合擴展和延伸專業水平,順利進入工作崗位中,并不斷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學分銀行制度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即使是參加了工作之后,也可以根據學習需求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對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習者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學分銀行制度提高了學生自主構建課程的能力,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出發選擇課程,打破固有的專業課程體系,對優化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專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活動主要由教師和學生兩個要素構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監督、帶動、引導的作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調動潛在的積極性,以此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制度應具備激發學生潛在動力的作用,符合學生個人成長需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遵守教學制度,配合教師完成學習內容。在傳統教學制度下,學生的學習主要依賴教師,教師具有掌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主動權,在學分銀行制度下,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逐漸分離,能夠實現自主學習,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提升。而且學分銀行教學管理制度是一個開明、包容的制度體系,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制度的不適應性、不匹配性,可以實時調整。由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具有構建學習過程的權利,因此學生的主動意識很強烈,對知識探索的欲望較強,對構建良性的學習過程、學習體驗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此外,在學分銀行制度下,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意圖,有清晰的個人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因此學習過程是充滿情感、充滿動力的,對優化課程體系、實現課程目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傳統的教學制度下,高職院校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只能是本專業技能的學習,不能跨專業學習其他專業技能。在學分銀行教學制度下,學生可以通過選修的方式學習非本專業技能,使學生可以獲得大量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多樣化專業技能的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從教師角度來看,當學生為自身發展構建了課程體系之后,學習的范圍得到了擴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知識范圍優化課程體系,為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利條件。另外,在學分銀行教學制度下,教學資源的增多使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由于學生對課程、教師具有自主選擇權,因此教師內部會產生有效的自我提升機制,通過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教學水平獲得更多的生源,對打造優質的教學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生通過自主選擇課程方向優化課程體系,學校可據此構建適合學生個人發展的優質課程體系,并綜合學校資源優勢構建特色的高職院校課程學習體系,為學生個人發展提供教學資源支持。
在學分銀行教育制度下,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育人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某項專業技能的學習,還應進行適度的專業擴展,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使學生在課程選擇的時候少走彎路,能夠精準地選擇適合專業技能強化的課程。在教學中要轉變學生學習觀念、學習態度,向學生闡述職業發展動向,讓學生對個人發展有清晰的規劃,幫助學生制訂長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為促進學生終身成長提供有利條件。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要改變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地位,以引導、監督、幫助的身份進入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計劃幫助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力量完成學習內容。在學分銀行制度下生源身份不僅是學生,還有在職員工,應提高課程的適用性,通過設置線上公開課程,滿足無法參與線下課程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在學分銀行教學制度的影響下,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豐富,在教學中如果依然按照教學大綱設置課程,很難滿足學生的個人成長學習需求。教師應綜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資源優勢設置特色化的專業技能強化、拓展課程,為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提供教學支持。
學分銀行教育機制是根據銀行貨幣原理產生的一種教學、教學管理體制,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只有相應的教育機構管理制度,才能保證學分銀行制度順利運行。但是學分作為銀行中對應的貨幣,并不能在各高校之間暢通無阻地流通,實現自由轉換。學分作為一種流通的產物并不具備銀行貨幣的標準性、統一性,比如不同學校之間的學分如何轉換、跨專業學習獲得的學分如何轉化、在職員工獲得的學分如何轉化、非學歷教育模式下獲得的學分如何轉化等,不僅沒有統一的學分標準轉化體系,而且學校之間很難做到學分互通,很多高層次教育對普通學校的教育并不認可,出現了學分轉換困難的問題。此外,學習成果質量無法獲得統一標準的量化,由于考核方式、教學方式、地域差異等的影響,獲得的學分并非標準體系下的學分,因此很難在各高校之間實現流通。此外,學分銀行制度的實現需要人員支持,首先需要具備豐富的師資力量滿足學生選擇的課程教學,還需要設置學分制度管理部門,做好課程調節、學分統計轉化等工作,監督學分銀行制度的運行,并為其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保障學分銀行制度在高職院校順利運行。
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課程,一方面課程構建要滿足學生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課程;另一方面要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提高學習質量提供保證。學分銀行作為一種教學管理制度,應和學生發展需求相匹配,由于學習者社會角色的不同,在課程內容、課程學習時間、課程學習目的、課程學習要求等方面具有差異性,學分銀行制度不應求同存異,而應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和適用性,適合多種類型參與者學習,適合不同環境、條件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真正達到為學生服務的目的。學分制度中的學分如何獲得,通過學習哪些課程獲得,如何進行學分的遞加等的明確規定,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獲得相應的學分。此外,在學分引導制度導向下,學生的學習動力被充分激發,在此種情況下,學校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學習資源等,以此為學生更好地完成課程學習提供有利條件。
分學銀行教學制度下可供學生選擇的教學資源較多,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構建健全的教學資源體系尤為重要。首先,豐富專業拓展學科的學習資源,比如物流專業與之相關聯的專業有企業管理、機械制造、計算機專業等,這些專業可以使物流專業構成一個系統的學習體系,因此要提供滿足專業課程相關的課程資源體系。其次,根據學生需求提供感興趣的專業課程資源,但是這些資源的提供首先要綜合考量本校師資資源,如果學校資源不具備,應和其他學校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形成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資源體系。再次,在學分銀行制度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當提供的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需求不匹配時,或者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沒有相應學習資源時,應嘗試從互聯網教學資源中獲得,以滿足個人的學習需求。此外,科學的教學資源體系還應做到課程優化,教師構建課程資源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資源使用情況和對專業課程的學習程度,優化課程資源,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需求提供有利條件。
學分銀行教學管理制度構建中重要的任務是學分的存儲、轉化,對保障學生學習成果,激發學生潛在學習動力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學歷、職業證書作為進入行業的一道門檻,如果學生的學習無法獲得認可,并得到相應的證書,那么這種教學管理制度將失去原本的意義。鑒于此首先應為每個學生構建一個專門的學分賬戶,詳細地記錄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學習成果獲得情況等,一方面為查看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課程;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學分可以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總之,當學分兌換完成之后,學生還可以進入下一個學習循環,重新進行學分認證,獲得不同層次的學習資源,以此為實現學生終身成長提供有利條件。
在學分銀行教育制度下,人才培養和社會發展更契合,但是各個高校之間無法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學分標準化,使學分能夠更好地流通。在這種情況下應對學分進行量化,設置適合社會崗位需求的學分制度,學分制度要通過對企業發展、行業發展等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制定統一的學分考核制度,使高校人才培養有章可循。學校作為學分銀行制度推行的主體單位,應為學分銀行制度的推行提供各方保障和支持,不僅要滿足各個專業課程學習的師資資源,還要配備行政管理機構管理學生的學分儲存、轉化情況,做好教學資源和學生學習需求的相互協調,為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提供后方保障。
學分銀行教育管理制度對學習主體、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育機構制度及人力資源等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應不斷完善學分銀行教育管理制度,以學生為導向構建學分銀行,并提供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資源,保障學習成果學分的有效轉換,以為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