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至關重要,良好的親子教育能促進孩子健康、和諧成長。隨著幼兒園中親子活動的普及,我們逐漸發現親子教育中對家長的指導意義非凡。本文通過多途徑的親子家庭教育指導活動,使家長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從而優化家長指導策略,提高科學育兒的能力,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同時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親子;家教;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2-0180-03
【Abstract】Parents are the childrens first teach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childrens growth is very important. Good parent-child education can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and harmonious growth.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parent-child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we have gradually discovered that the guidance for parents in parent-child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uses multi-channel parent-child famil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activities to enable parents to learn mor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master scientific education methods and skills, thereby optimizing parent guidance strategies, improving scientific parenting capabilities, enhanc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promoting the child develop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Keywords】Parent-child;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strategy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孫巖在《幼兒園親子教育》一書的序言中指出:“幼兒園開展親子教育是辦園理念與形式的一次創新,其教育對象除了家長,還有幼兒,而且首要的是家長。” 國內外嬰幼兒研究機構多年研究表明:家庭對嬰幼兒階段教育的忽略或不當,將會造成孩子日后行為、智力、心理、性格等方面的遺憾。目前幼兒園非常重視親子教育,對家長的指導和培訓也越來越關注,但指導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如指導內容隨機性強,缺乏系統性、指導形式單一、面較窄、針對性不強等。因此,我們試圖通過多途徑的親子教育家長指導形式,使教育更科學,把正確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育實踐中,豐富早期教育的經驗,學會正確地教育孩子,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一、“三式”指導策略
(一)活動式指導
親子游戲主要以整合性的親子互動游戲為主,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的一種活動。實施途徑:以家長的指導為核心內容,設計親子游戲活動,將教育內容和指導要求融合在具體的游戲活動中。家長提早了解親子游戲的內容、目標及指導要點,以便做好參與、配合的準備。活動前,教師向家長介紹活動的名稱、目的與方法,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對本次活動的主要意圖和指導要點作重點說明,明確做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使家長在幼兒的活動中有目的地指導。活動中,教師觀察、了解每個家庭活動的情況并進行適當和具體的指導。指導家長先觀察了解自己孩子的興趣和活動情況,發現孩子的需要后介入最佳的指導時機和尋求最有效的指導;提醒家長學習等待,尊重孩子的差異,學習有效的指導方法;對教育行為有突出問題的家長進行個別化指導,與家長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調整其不正確的指導行為。活動結束,教師簡單總結活動情況,請家長談體會、提建議,總結經驗,反思自己的指導行為。同時布置一周的回家練習內容,提出回家后的指導要點,使親子活動的指導向家庭延伸。
(二)實證式指導
實證式指導有案例辨析和家長沙龍兩種形式,主要是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和機會,將親子活動中具有代表意義的問題展現給家長,鼓勵家長對案例中存在的價值觀、教養態度、方法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哪一種指導方法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如組織家長觀看案例錄像,教師提出問題或圍繞共性的教育話題開展研討:你從孩子這種“不聽話”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你從媽媽的教育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么做?家長展開積極的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及時記錄家長的觀點,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對幼兒和家長的行為進行“解讀”,剖析案例現象,在反思與歸納的基礎上,幫助家長找出適宜的指導方法和經驗,并為家長平時指導支招,實現新理念與行為的對接;通過實證式指導,達到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傳播正確指導孩子的新觀念,進一步體驗指導的原則和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家長適宜性指導的水平和能力方面。
(三)點撥式指導
點撥式指導以幫助家長轉變不正確的教育觀念,形成正確的指導理念為側重點,可通過專家講座、經驗分享、育兒大百科等活動作為親子教育家長指導的培訓方式,使家長聯系實際理解其中的科學教育理念,明白指導者的做法和用意以及提供的有效指導策略,從而幫助家長更新家教觀念,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點撥式指導時,教師應對家長的意見和觀點應予以重視,并注重指導者與家長間的互動,及時回應家長的意見,以平等的態度處理家長的不同觀點,同時也應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家長提出的觀點,以慎重對待,以理服人。
二、反思與收獲
(一)激發了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式”指導模式的建立,為家長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家教指導活動形式,滿足了家長的多元教育需求,適應了家長的不同心態,擴展了幼兒園中講座、授課、宣傳欄為主的常規性指導活動模式,提供給家長一份豐盛的家教“菜單”,供家長根據需要和孩子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指導方式。這種指導模式受到了家長特別是社區親子家長的肯定和歡迎。教師通過多元親子家教指導,激發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家長體驗了豐富多彩的親子互動游戲,學會了尋找并制作生活中有價值的游戲材料,在輕松愉快地交流和學習中觀察中了解孩子,提高了親子家教指導重要性的認識,也學到了有利于孩子發展的游戲和方法,如自制玩具。家長的參教意識逐漸增強,對活動也表示極大的興趣。
(二)幫助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
1.更新了家長的家教觀念。家教觀念決定著家長的教育行為,只有更新家長教育觀念,家長才能將科學的教育理念內化為行為后遷移到孩子的教育中。
2.家長的教養行為發生了質的轉變。在開展親子活動中,我們發現家長的教養行為有很多偏差,如放縱式教育、包辦代替、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等。通過多元親子家教指導活動,家長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言行功能適宜性,并把這種教養態度、觀念扭轉體現在具體的親子指導中。
(三)提高了家長指導的能力
在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提高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多元親子家教指導活動,幫助家長在實踐中逐步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家長的指導能力,優化了在親子教育過程中實施的指導策略。家長客觀有效地觀察分析孩子,對孩子出現的問題、難題,他們通過與教師交流、向教師請教、向書本學習等方式來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家長還會舉一反三、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教育,使孩子發生明顯變化。特別是在親子活動中,由于教師的示范、指導都直接指向家長,因此家長在掌握正確教育方法的同時,學到了更多的指導策略,提高了自身的指導能力。
1.家長觀察能力的提高,優化了指導策略。活動中,家長從積極的指導者、幫助者轉換成一個尊重孩子自主學習過程中冷靜的觀察者,充分發揮了家長的主動性,激發了家長自我指導的意識,這對促進孩子發展和進行十分有益。同時通過教師的指導,家長意識到不能憑自己的經驗來主觀地評價孩子,而是要在客觀觀察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只有認真地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并進行分析,才能提高自己的指導能力。
2.家長運用策略能力的提高,優化了指導策略。教師通過親子游戲活動的演示、家長自制玩具等指導活動,使家長明白了 “原來我可以這樣做,可以這樣引導孩子來促進發展”;學會了在教育的問題上要學會舉一反三,對孩子開展適宜的指導活動;也能靈活地處理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對孩子隨機教育。
在親子游戲活動中,教師把指導的重點放在了家長身上,制訂的指導方案都是圍繞如何指導家長開展的,示范、指導時更多的是指向家長。針對幼兒活動中的問題,幫助家長分析行為的原因,指導他們能正確看待幼兒獨特的表現,學會賞識和傾聽幼兒的特殊要求,以“平常心”看待幼兒的“不合作”,多用鼓勵表揚來支持幼兒的正向行為。同時注重個別化教育,及時幫助家長分析解決。在教師的指導下,家長學習了教育孩子的指導策略,并能內化為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3.“觀念對對碰”家長互促互進,優化了指導策略。通過案例辨析、家長沙龍,在觀念對對碰中,家長們的教育觀念、指導的方法得到了歸納與提升。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許多優秀的經驗,每次活動他們都積極地參加,共同探討教育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切磋解決問題的策略,彼此分享著科學育兒的經驗。
(四)親子家教指導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親子教育指導活動,指導家長如何和孩子開展有趣的、有實效的親子活動,讓家長為孩子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在家庭中為孩子提供感興趣的、適宜的、適量的玩具和活動材料,在陪玩中增進親子關系。親子互動游戲中家長和孩子增進了感情。
三、討論與反思
多元親子家教模式的建立和家長指導策略的研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尋,只有一邊實踐一邊探索。在研究中,我們以發現的問題為依據,不斷探索提高親子家教指導能力的策略。
1.教師的支持性指導,是優化家長指導策略的基礎。因此,在親子家教指導活動中教師應采用支持、鼓勵為主的指導策略,讓家長樹立信心,逐步掌握科學方法和技能。
2.打破現有的教師指導和評價模式,通過家長和教師共同創建寶寶檔案等形式建立雙向的指導、評價模式。充分發揮家長的主動性,激發家長自我反思、自我指導的意識,為進一步優化家長指導策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3.要加強對家長個別指導的力度。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特性,因此應加強對家長的個別指導,針對家長和孩子各自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指導,才能有效促進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進步。
4.需擴大多元親子家教指導的廣度和深度,讓更多的家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導,提高家長親子教育質量和家教指導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共育的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朱燕敏(1976-),女,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