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陽君
【摘要】《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明確要求:綜合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其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隨著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小學英語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熱情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切入點,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在故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勢必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境、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本文將從這六個方面,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闡述如何優化故事教學,建構趣味高效課堂,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使學生得以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動機興趣;學習能力;優質高效;跨文化意識
《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而語言學習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綜合工程,經調查發現,在促成語言學習的因素中,學習動機占比三分之一以上。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一、教學目標定位合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引起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才能更積極互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
例如,在學習Eric Carle的繪本故事“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時,兩個學生一組,將打亂的動物圖片按照繪本故事排列動物的順序。在整體感知繪本故事之后,這個環節顯然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系數不高,學生也樂于將小動物的出場順序編排好。
第二遍復現繪本時,將兩種動物放到同一張PPT中,便于學生理解核心句型:What do you see?I see a______looking at me.同時,挖空動物的顏色,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留白,讓學生結合圖片和情境,將動物和顏色進行匹配,開口說繪本。在這一個環節的任務設置是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的。例如,先挖空顏色,再挖空顏色和動物,接下來挖空整個句子。
學生通過聽繪本到閱讀繪本,教師給出明確的聽說任務,學生在接觸語言材料后,教師可以通過生生互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
二、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的語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境,讓學生建立起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他們感覺到英語可以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被動的接受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廣東版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5 My Favorite Activities故事教學中,課堂開始,教師分享自己的喜好:
T:Green is my favoire color.(PPT呈現圖片)
Ice cream is my favorite food.
Singing is my favorite activity.What about you?
S1:My favorite color is blue.Because it's the color of the sky.
S2:Pizza is my favorite food. It's tasty.
S3:I like juice. It's sweet.
……
學生在真實開放的語境下,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流露,同時將所學過的內容在此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開展真實交際性的語言活動,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的語言。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例如:廣東版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5 My Favorite Activities故事教學的后續環節中:
T:How often does Gogo go ice-skating?
S1:He goes ice-skating three times a month.
T:Is Gogo good at ice-skating? Why?
(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故事)
S2:Not really.
Gogo says:“I go to see the doctor twice a month.”
又如,在廣東版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故事教學中,Gogo一行來到商店為學校派對采購,故事內容相對五年級學生來說淺顯易懂,學生只是跟讀、模仿、角色扮演,不需要太多思維的參與,課堂教學無法實現層次性和梯度性,學生參與的熱情不高。教師對故事進行了相應的創編,在購物過程中,超市有打折促銷活動:
Shopkeeper:The magic hat is on sale.It dicounts of 30%.
T:What will happen?Will Gogo buy it?
通過學生在超市、賣場喜聞樂見的打折活動來改編文本,創設問題,還思維飛揚的課堂給學生,就更加的真實有趣,貼近生活。
問題情境不是一般的提出問題,而是教師要選準切入點,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求;激化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四、精心設計課堂活動內容和方式,維系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提倡教師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是否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
例如,在廣東版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6 Jobs故事教學(第二課時),學生已經掌握了目標句型:
What do you do?? I'm a doctor.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 firefighter.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間進行Wishes調查,通過口頭問答和筆頭記錄的方式,了解同班同學的愿望,既操練了目標句型,又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學生志存高遠的情感態度。
小組活動的形式還可以這樣:假設現在是12年后,學生大學畢業了,開始走進招聘會,向心儀的單位和崗位投遞簡歷并面試。
S1:Hello,Mr.Brown.I'm glad to introduce myself.
I'm...
I major in...
My hobby is...
S2:Hello.Nice to meet you.What do you want to be?
……
學生對源于生活的活動特別感興趣,并有強烈的參與欲望。基于真實語境的口頭交流,讓學生興致盎然的同時,將舊知與新知有機地連結到了一起,符合其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
五、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營造寬松的參與環境
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只有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合作的人際關系,學生才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以下幾種角色:the designer of the activities活動設計者,an organizer組織者,a prompter敦促者/激勵者,a participant參與者,a performer表演者,an assessor評價者。教師如何在故事教學中靈活地進行角色轉換,且看以下案例:
例如,廣東版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2 Looking for a hospital為了便于學生能夠仿照故事運用目標語言,全班可以把桌子排列進行重組,有不同的街道,有十字路口,有紅綠燈的指示牌,有斑馬線……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還可以是參與者,扮成一個路人去詢問從A點去到B點的路線。
又如,Eric Carle的繪本故事“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的語言結構特別適合編兒童故事,重復又便于學生記憶。在本節課的口頭輸出環節,引導學生創編屬于自己的英文繪本,通過已有的兩三張PPT的操練之后,讓學生現場接龍,即興創編,在全班大面積開口說,增強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S1:Lion,lion,what do you see?
S2:I see an elephant looking at me.
S3:Elephant,elephant,what do you see?
……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組織pair work,group work,class work等活動,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合作,創設師生間、生生間良好的合作與對話氛圍。
六、在故事教學中注重漢英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
跨文化英語教學是指在英語教學中通過教學設計,尤其是語言設計,強化多元文化融合,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接能力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廣東版三年級上冊Unit 5 Happy birthday故事板塊,Gogo一行人在給Tony慶生,其中的目標語言是How old are you?
這時候要通過語言引導或觀看視聽資源,讓學生領會,在西方國家,詢問別人的年齡、身高、體重都是個人的私密,不能夠貿然詢問。這是及其不禮貌的行為。西方人見面打招呼總是相互問候或者談論天氣。
又如,在廣東版六年級上冊Unit 1 Feeling sick故事中,是對別人的生病癥狀給予建議,A:I had a cold.B:You should see the doctor.
中國人建議患感冒的人馬上去看醫生,是出于真誠的關心。而美國人對此不理解,會認為難道他的病又如此嚴重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通常只要回答:“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夠了。
在西方,向別人提供幫助、關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據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來決定的,而中國人幫起忙來一般是熱情洋溢、無微不至。
因此,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語言交際中的文化傾向,要適時導入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充實學習者的知識結構。
在故事教學中,要以新課標和小學英語核心素養為依托,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維系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展開有目標、有意義的師生、生生互動,在語言學習中感受中西文化的差異,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其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版[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02/18/3908533_208176596.shtml.
[2]朱浦.教學問題思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朱浦.小學英語教學關鍵問題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