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賢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備受教師的歡迎,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把各種文字、圖形、動畫和聲音融為一體,打破課堂時空的限制,把英語課堂引領入一個全新的境界。本文主要與大家分享教師如何巧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開闊國際視野,提升自己的審美情操,幫助學生成為有國際視野和國際交往能力的人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國際理解教育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也走進了教育教學的課堂。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將學生帶入到了輕松快樂的英語課堂中,信息技術將各種文字、各種圖形、各種動畫和各種聲音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打破了課堂時空的限制,開闊學生的視野,把英語課堂引領入到一個全新的境界,為學生構建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使教學環境生動形象和師生互動交互開放,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個性得到張揚。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的溝通交流語言,在當今世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了國際交往、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國際人,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要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差異,這更利于學生成為國際人。而我校又處于珠三角地區,在我國粵港澳大灣區的改革開放趨勢下,也必然要求學生要了解我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素養,懂得國際交往,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何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呢?我們要以信息技術作為手段,以英語課堂教學作為載體,以英語教學內容作為依托進行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現在,筆者就教師如何巧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開闊國際視野,提升自己的審美情操與大家分享具體做法。
一、巧用信息技術,豐富課程資源,開闊學生國際視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一門外語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展,有助于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增進國際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提高人文素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國際理解教育。但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做得還不夠好。其一是PEP人教版教材對于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有所提及,但是內容并沒有系統化和具體化。其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側重語言教學,一味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而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這很不利于學生日后具備國際的眼光和國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成為國際人。因此,為了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豐富課程資源。筆者根據我校的辦學條件和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選取和改編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英語水平相適應的,體現國際理解教育要求的小對話、小視頻、小故事等教學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理解,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國際交往的能力。
PEP人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5 Dinner'ready A Let's learn.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關于食物主題。為了讓學生學習課本中的知識,了解異國文化的差異,筆者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具體做法是:課前,筆者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好上課的PPT和錄制好一段關于英國下午茶的小視頻。在新授食物單詞的過程中,滲透英國下午茶的食物文化教學。這樣不但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又能為下面說話環節做好鋪墊。在練習說話環節,筆者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談談關于中國人喝早茶的一些習慣,然后筆者播放英國下午茶的小視頻。視頻中優美的圖畫,簡單的英語介紹,一下激起了學生說英語的興趣。學生爭先恐后地上臺介紹中國早茶與英國下午茶的異同。在這直觀而又有趣的教學活動中,把課堂教學推上了高潮,學生能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又能拓寬視野,真是一舉兩得。又比如,教學PEP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5 My clothes B Let's learn.時,筆者課前查找關于英國人穿著習慣的資料,制作成對話形式的小視頻,利用小視頻在課堂中給學生滲透英國人的穿著打扮習慣,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人們的穿著打扮。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不但學習了新知識,運用了新知識,還了解到了異國文化的差異。因此,運用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不但豐富了教學資源 ,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二、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感悟文化差異
皮亞杰認為:“學習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的過程。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并非簡單的信息積累,而是通過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一個栩栩如生的教學情境,將國際理解教育的內容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激發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差異的主動探索與積極發現,從而主動建構知識。并且創設情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系統,實現所學知識的有效傳輸,讓整個學習更加具有主觀能動性。
例如,PEP版三年級下冊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A Let's learn.這一課時重點是學習四個國家:UK,USA,Canada,China.筆者通過網絡查找相關資料、制作小視頻,課堂上通過播放小視頻來介紹四個國家的首都及一些代表性景點。這不但為學生創設了語言輸入和輸出教學環境,而且更好地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異國文化,領略不同的異國風情。
三、巧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渠道,提升學生審美情操
在小學階段,如果學生對中外文化異同有了一定的了解,視野得以擴寬,境界得以提升,國際的眼光和國際交往的能力得以提升,國際交往得以學會,學生從而更好地走向世界,成為國際人。英語課堂并非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唯一渠道。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實踐,拓寬學生獲取文化知識的渠道,如,影視資源、網絡資源、網絡學習等,增加對異域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在教學PEP版五年級下冊Unit5 My school calendar B Let's learn.這課時,筆者課前設計一張季節與節日小檔案:A research of seasons and festivals in Australia.讓學生課前預習,并根據課文內容,上網查找關于不同節日的習慣,如,要求學生上網查找節日:Australia Day,Easter,Christmas等假日的日期、這些節日人們吃什么食物和做什么事情等生活習慣。然后,筆者在課堂上找適當的時機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在網絡上所查找到的資料。最后,筆者讓學生進行對比介紹,把節日的相關詞匯、歌曲等介紹給同學,并與中國傳統的春節、國慶節進行比較,讓學生課后再進行網絡資料查詢,拓寬學習英語的渠道。這樣學生既了解異域文化,還更深入地理解中國文化;既提高英語水平,又擴大文化視野,一舉多得。
國際理解教育的滲透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英語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國際理解意識和視野。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是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其課程本身就傳遞著外語國家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等文化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豐富課程資源,開闊學生國際視野,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提升學生審美情操,讓學生在情景中感知文化的差異,有著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我們要科學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使其真正為教學工作服務,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鄒秋萍,周琳.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國際理解教育——基于美國兩例教學實例的分析[J].教學研究,2014,37(2).
[2]張立婷.信息化環境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情境創設策略研究[D].寧夏大學,2016.
[3]張凱.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生態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
[4]寧小紅.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30/66872667.shtm.
[5]張靜芳.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程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