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嬌
湘黔鎖鑰,武陵明珠。
走進臘月里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鄉間土雞成群,物流園內車輛川流不息……作為重慶東南門戶,秀山閉塞落后的歷史早已翻篇。通過抓好現代農業發展,打造綠色經濟發展高地,如今的秀山滿是“希望的田野”。
政策領路:秀山土雞“跑”向全國
2020年8月,秀山土雞作為“國家品牌計劃——廣告精準扶貧”項目公益廣告榮登中央電視臺,并在多個頻道滾動播放整整一個月。
很多人艷羨,為什么是秀山土雞?
對于這一問題,秀山縣副縣長陳愛黨的回答充滿自信:“秀山土雞肉質好,營養豐富,是知名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再加上秀山多年來大力實施的品牌興農戰略,讓‘土雞上央視變為現實。”
秀山土雞原本在當地享有美譽,但如何讓秀山土雞“跑”向全國?秀山決定將“資源保種”作為發展土雞產業的第一步。
作為土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陳愛黨和同事們開始奔走在種雞場和養殖戶之間。經過大量走訪和調研,2015年元旦前夕,《秀山縣2015年度土雞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實施辦法》出臺,為土雞產業帶來了“新年新氣象”。
《辦法》指出,對秀山土雞遺傳資源保種祖代場的常年存欄種雞,政府每只定額補助15元。對此,時任秀山縣畜牧中心副主任的冉景海說:“保證優良品質就是保障品牌、保證口碑,政策要在資源保種上下功夫。”
“喜出望外!”這是魯渝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立勇得知政策后的第一反應,“扶持政策大大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我們更有信心做大做強了。”
令人暖心的是,之后的每一年,秀山都會結合當前土雞產業發展的情況調整扶持政策。如今,對于祖代場的種雞補貼早已上調至25元/只。
“產品品牌化”是秀山發展土雞產業走的第二步。縱覽近年來秀山不斷推出的“一村一品”農業產業扶持辦法,品牌宣傳總被放在突出位置。
“秀山每年都安排有專項資金重點打造‘秀山土雞等區域公共品牌,力求形成特色產業的規模優勢和品牌效應。”冉景海說。
2020年,秀山又有新動作——申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項目。
“這一認定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秀山土雞的知名度,更為我們下一步制定加快全產業鏈培育政策提供了方向。”陳愛黨說。
政策緊跟:機械化按下茶產業“快進鍵”
7月的鐘靈鎮凱堡村,所見之處皆是綠意盎然,茶農們手持電動采茶機穿梭在一塊塊綠毯般的茶田中,場面蔚為壯觀。
看到這樣熱鬧的豐收場景,很難想象,擁有得天獨厚種茶優勢的凱堡村,曾被落后的耕作模式拖了后腿,茶產業一直難以發展壯大。
“不只是凱堡村,秀山的茶產業在過去普遍存在生產方式原始、勞動力老齡化等問題,很難走上農業現代化道路。”秀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特色農業產業科科長龍云輝的分析一針見血。
要想破解這一瓶頸,就要從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上下功夫。
2018年,秀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向上級部門提議“加大對機械化生產的政策補貼力度”,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起草政策、反復商討、前后6次征求意見……同年4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2018—2019年度“一村一品”產業扶貧實施意見》出臺,規定對農業企業、農機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業主購買開墾、管護、采收等農業作業機具,按農機具市場平均售價的80%進行補貼。
切實有力的補貼政策,贏得了茶葉企業、種植戶的一片叫好聲。很快,秀山的各個茶園掀起了一股“購機熱潮”。
“機器就是快!以前我們手工采摘,一人一天最多能采50公斤鮮葉,還常常累到吃飯都拿不起筷子。”茶園工人楊勝民笑著說,“現在可不一樣了,單人采茶機一天就能采800公斤!”
開溝機、病蟲害防控無人機、修剪機以及烘干機,農機農具“各顯神通”,給整個秀山茶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借助高效率的機械采摘,夏秋茶的采摘也被提上日程。
“以前受限于采摘能力,茶農往往只采摘春茶,現在借助機械化手段,夏秋茶也能被采摘變現。”龍云輝說。
于是,秀山又瞄準這一良性循環,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出臺了夏秋茶獎補政策——對于收購本縣境內鮮葉加工夏秋茶的業主,按加工后的粗茶定額補助2元/公斤。
這一舉措在進一步延長茶葉生產周期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政策跟上了,我們的致富路也更暢通。”茶農們笑臉盈盈。
政策助力:農特產品“觸網”俏銷四方
1月18日,秀山物流園區倉儲配送中心富農食品廠。
緊張忙碌的車間里,工人們正井然有序地在生產線上進行配料、裝盒、塑封、打包……這些大山深處的農特產品將在幾個小時后,搭上銷往全國的快遞貨車。
曾經,因地勢偏遠,秀山無法開拓市場,鄉土好貨只能“藏”在深山中。
近年來,秀山搭起了一條“電商路”,有效盤活了“沉睡”在武陵山區的農特產品,探索出一條電商助農、富農的發展致富路。
依托物流園區打造電商產業園,引進一批成熟的電商企業和品牌入駐;
加快“武陵生活館”項目建設,自主研發專注縣域農村電商的新一代電商平臺 “村頭”,形成線上“村頭”、線下武陵生活館的“互聯網+三農”秀山模式;
引進一批電子商務行業精英團隊,縣委黨校定期開辦專題培訓班,加強干部隊伍電商素質培訓;
……
政策扶持方面,秀山也表現出了滿滿的誠意:對入駐電商產業園的電商企業、賣家,提供倉儲、寬帶等補助,前3年全額補助,后2年補助50%等等。
“我們深知秀山物流方面的短板,曾多次前往杭州、義烏等電商發達的地區交流學習,最終通過建立秀山物流園電商云倉,打通了物流‘堵點。” 物流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小民感嘆道。
優惠的政策、光明的前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賣家涌入秀山,一步步扶持秀山電商走上“全國農村電商十大模式”的領獎臺。
在這股“全民電商”浪潮中,受惠最多的莫過于老百姓。電商平臺普及后,隘口鎮的特色農產品在網上成了“香餑餑”。
隘口鎮新院村村民張英全怎么也沒想到,已經過了古稀之年的他,還能搭上電商這趟“快車”。
“搞電商的年輕人上門收購我家的蜂蜜,讓我不出家門就掙了4萬多元。”張英全臉上洋溢著喜悅。
5年來,秀山全縣電商交易額、網絡零售額累計達535億元、102億元,農特產品收益50.7億元。
用政策杠桿撬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各種政策紅利落地落實,秀山大力發展了中藥材、茶葉、油茶、柑橘和生態畜禽養殖五大特色產業,構建起特色種養、利益聯結、生態建設“多位一體”增收體系。
黨政齊抓、多維聯動,全面增強戰斗力。把發展農業產業作為重點,始終保持產業發展定力,健全產業指揮體系,全面推行“五個一”幫扶機制;精準實施產業到戶服務包,組建包含6000余名產業發展指導員在內的隊伍,實行“一戶一策、一戶多策”,實現產業指導全覆蓋。
統籌政策、要素保障,全面提升保障力。精準完善政策體系,圍繞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重點環節,先后制定出臺20余項政策文件,形成財政項目助推、金融信貸支持、經營主體帶動協同、融合發展保障“四大”體制,構建一套完備的產業發展政策體系,通過政策合圍、握拳用勁,推動要素高效集聚,凝聚起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拉長鏈條、融合發展,全面走實升級路。秉承大農業理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強化產業支撐,依托中藥材、農特產品資源,重點打造現代中醫藥、食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集群;強化業態培育,按照農文旅康養融合思路,聚力提升“一園三帶”產業示范片;創新融合模式,探索“電商+特色效益農業”新模式。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用政策杠桿撬動秀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著力優化產品產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切實推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農業農村工委書記、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 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