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謝力
1月3日,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周年這天,“重慶兩江新區”微信公眾號對外發布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2020年2月28日,在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2020年3月25日,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聯合舉辦“合唱雙城記 共取數字經 2020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2020年4月23日,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二次聯席會議召開,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確定了2020年十項重點任務……一場場會議、一次次交流互訪和一份份協議,勾勒出兩大新區攜手共創的“江天一色”新格局。
作為成渝兩地經濟最為活躍的地方,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便肩負起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的使命。
2020年1月以來,兩大新區幾乎周周都有互動,月月都有合作亮點,開展了多維度多層面的交流合作,不斷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走深走實。
融出一股強大合力
2020年3月11日,為深化與天府新區的合作,兩江新區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辦公室(以下簡稱“雙城辦”)成立,并從兩江新區產業促進局、現代服務業局、科技創新局、自貿辦等抽調業務骨干,由專班專人推進雙方合作。
來自兩江新區自貿辦的蔣忠偉就被抽調到雙城辦工作。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蔣忠偉和同事們在一間由會議室改建的辦公室里辦公。過去一年,他們把這個臨時辦公點當作“戰場”,統籌推動了許多重點項目。
這是一支年輕的團隊。作為團隊里的“老大哥”,蔣忠偉感受最深的便是團隊的活力和凝聚力。
“大家都來自不同的部門,可以說是把兩江新區各個領域的骨干力量都集結到了一起。雖說這是一個新的團隊,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因此融合得非常好。”蔣忠偉說,“雙城辦的工作節奏快,工作任務重,但這些年輕人有朝氣、有想法,把一項項急難險重的任務推進得很順利。”
如果說兩江新區各領域骨干力量的集結,為兩大新區的合作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那么,兩地干部的交流互派則為雙方的合作搭建了更多橋梁。
2020年9月,天府新區總部商務區黨工委委員、功能區建設處處長杜欣宇,來到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掛職,擔任副局長。
掛職以來,杜欣宇積極推動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深入合作,促進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與天府新區總部經濟局簽訂合作協議,推動雙方共建招商引資合作平臺、聯合舉辦招商推介活動、聯手引進商業首店品牌,著力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機制。
目前,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一共互派4名處級干部掛職交流,這些干部成為兩地合作的協調員、服務員、信息員。
融出來的這股強大合力,也推動著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的合作進程不斷加快:圍繞重點任務,兩大新區共同舉辦了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論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門戶樞紐研討會暨2020中歐綠色智慧城市峰會,還共同發起并成立兩江·天府“兩新”黨建聯盟……
從“異地”到“同城”
去年夏天,常常到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辦理業務的楊洋留意到,大廳新開設了一個特別的窗口——兩江天府合作示范窗口。
楊洋是被窗口前擺放的天府新區企業開辦專窗業務清單吸引過來的。那時,他正準備在天府新區注冊開辦一家會計咨詢公司,通過仔細向窗口工作人員咨詢后得知,在兩江天府合作示范窗口就可以直接辦理營業執照。
楊洋先是在網上進行申報、提交相關資料,然后來到窗口進行相關信息認證,很快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我原本以為還得跑幾次成都才能注冊辦理,沒想到在重慶就能辦。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互相異地發放營業執照,大大方便了兩地的企業和群眾。”楊洋說。
證照異地互辦互發,是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共同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成果。
2020年5月,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行政審批局到訪兩江新區,雙方就形成“政務服務同城化”達成共識。
作為這次到訪的成果,2020年6月5日,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正式開設“兩江天府合作示范窗口”。不僅如此,天府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也設立了“兩江新區企業專窗”。
“按照‘窗口收件、兩地互通、限時辦結的模式,為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的企業和群眾提供咨詢、受理服務。企業和群眾可任意選擇政務大廳指定窗口提交申請及領證,不用再兩地往返跑。” 兩江新區(自貿試驗區)政務大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證照異地互辦互發,只是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推進政務服務同城化的一個小小縮影。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以來,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協同推進了一系列政務服務重點改革:雙方公安部門共建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警務合作機制,為兩地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重慶火車北站地區綜合管理局、重慶火車西站地區管理委員會與成都市人民政府火車站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探索實施成渝火車站地區綜合管理,建立成渝雙城旅客火車站服務機制;兩大新區共同推動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并已開展常態化辦理服務……
隨著各項政務服務重點改革相繼落地,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逐漸實現了從“異地”到“同城”的跨越。
企業牽手延伸產業鏈
1月21日,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陶世祥帶隊赴天府新區考察,雙方圍繞組建汽車、電子信息、協同創新、會展等產業聯盟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局掛職擔任副局長的丁瞾,對此次交流互訪的成果格外關注。前不久,兩江新區和成都經開區汽車產業聯盟推進會剛剛召開,作為雙方的“聯絡員”,丁瞾深度參與其中。
了解到參與兩江新區此次與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成都龍泉驛區的交流,丁瞾感到汽車產業聯盟的建設與發展路徑更加清晰了。
這位來自成都經開區汽車產業發展局的年輕干部,已在兩江新區掛職4個多月,他不僅見證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在科創項目合作、校地合作等方面不斷深入,還感受到兩地企業參與國家戰略的活力被不斷激發。
讓丁瞾印象最深的,就是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從2020年9月開始,京東方分別在重慶與成都啟動了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項目。兩地的創新中心項目將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聚焦智慧車聯、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公共服務等領域,設立軟硬融合技術開發、新型材料與裝備轉化、開放的技術與市場合作等五大平臺,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系統創新中心。
通過布局智慧系統創新中心,京東方形成了端口器件、智慧物聯、智慧醫工三大事業的有效合力,將智慧產品與軟件系統相結合,與產業鏈上下游伙伴攜手,為全球用戶帶來從技術創新到產品服務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除了京東方,云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聯合四川云從天府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建設人工智能融合應用平臺項目,加速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兩地企業的深入合作,不僅推動兩大新區產業的協同發展,也讓相關產業的產業鏈得到不斷延伸。如今,兩地企業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廣,相關的產業鏈也越拉越長。
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
在兩江新區果園港,履帶傳輸貨物的聲音總是不絕于耳。
在這里,從巴西等地進口而來的鐵礦石,在一天之內就可以發往四川內江等地。
依托日趨成熟的多式聯運體系,果園港正成為川渝兩地內部運輸和向外輻射的重要窗口。
“僅鐵礦石一項,果園港每天的運送量就接近5000噸。”重慶果園港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勁勇介紹,通過水鐵聯運、水水中轉、水公聯運,果園港每年能運輸鐵礦石300多萬噸,到發四川的貨占25%以上。
去年以來,兩江新區積極推進與四川港口城市的合作,以果園港、宜賓港、瀘州港等主要港區為節點,合力構建鐵水、水水聯運通道,共同打造長江上游港口聯盟。
在此過程中,重慶港務物流集團與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交通互聯互通優勢,在深化港口運營、多式聯運、通道開拓、全程物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在此基礎上,果園港與宜賓港、瀘州港及支線船公司合作開行了集裝箱水水中轉公共支線,已實現天天班的常態化穩定運行。
不僅如此,兩江新區還成功開行果園港到成都、眉山、西昌等站的集裝箱鐵水聯運班列。重慶港務物流集團先后開發了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威集團有限公司等鐵水聯運業務,讓果園港的貨物中轉量實現穩步提升。
為進一步發揮果園港的聯動作用,提升其輻射帶動能力,兩江新區還與四川鄰水縣共同建立鄰水港與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聯動機制,探索貨物直通、通關互認、政策共享。
接下來,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還將共同積極向上爭取,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在推動建立長江上游港口聯盟、加強歐洲重慶中心和成都“中國—歐洲中心”的合作互動等方面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