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大多數國有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階段都面臨許多層面的挑戰。特別是國有企業在重組、改制、投資的階段,不同類別的金融活動,也可能受到法律風險因素的影響。為了有效避免企業面臨經濟損失與名譽損失,就需要構建完善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并且明確國有企業的控制要點。本文著重分析了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及控制要點,具體內容如下。
關鍵詞: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風險防范;控制要點
【引言】當前市場環境競爭較為激烈,國有企業自然也會面臨較大的壓力。而不斷提升其法律風險防控水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為了從根源上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目標,就需要形成良好法律風險防控的意識。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國有企業都存在輕視法律規范的現象。但是一筆巨款資金、一場官司就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正常經營。如果企業缺乏法律風險防范意識,就可能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诖?,企業應當提升法律意識,并且對法律風險進行有效處理,堅持科學風險防范思想,才能為國有企業的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了解評估風險信息,做好風險信息定位
國有企業在了解當前法律風險之后,還需要延伸與擴展法律風險防范的工作,清晰地定位相關風險信息,對現存的法律風險信息與數據進行科學化的評估,并且結合評估的結果,對法律風險提出相應的預防與解決策略,減少法律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影響。要想做好這一點內容,國有企業就需要強化普法宣傳,使得內部員工了解日常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識內容,熟悉相關的法律風險數據,做好風險信息定位,使得企業能順利地開展風險信息的評估工作[1]。而要想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國有企業應當提升對法律風險問題的重視度,對風險信息有更加明確的定位,對各個環節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及時地評估,并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確保在面對可能發生的風險時,得到高效的反饋。此外,國有企業還需要針對于風險評估的工作進行管控,優化整個內部流程,并且對涉及到的負責部門提出明確的要求。流程的轉交以及審批工作需要在保證信息準確的條件下開展,以此促進后續法律風險防范工作順利進行。
2.堅持科學風險防范意識,注重風險防范思想建設
在開展法律風險防范工作的過程中,國有企業需要強化自身思想建設,并積極地組織內部各個部門員工學習相關的案例,提升對法律風險的敏感度。 在日常的法律風險防范過程中,以科學風險防范思想培養為基礎,并且始終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不依靠自身的猜測與主觀臆斷,判斷企業發生法律風險的概率,以此消除潛藏的法律風險。國有企業進行思想建設,主要就是從管理層角度入手,轉變對法律風險的看法,提高對法律風險的重視度。在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投入不斷增加的條件下,能確保風險防范工作落實到實處[2]。此外,國有企業應當定期進行專項普法工作,結合重點案例進行總結與分享,洞察可能對企業造成的消極影響,使得員工意識到法律風險管控的重要意義,提升員工依法治企的意識。國有企業在風險防范思想建設的過程中,可以設立專門部門,安排專門人員在某一企業職能部門中,加入法制培訓教育的職能。例如,在人事行政部門內部,增加每周最少一次的法治知識宣傳,并將具體的案例分享在企業內部平臺中,督促員工進行學習。
3.完善知識產權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完善知識產權方面的風險控制體系十分重要,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第一,樹立國有企業各個部門員工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采用定期宣傳培訓的方式,宣傳企業新的知識產權推行效果,并確保各個層級員工都能了解知識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意義,能夠創造的經濟效益。國有企業員工可以充分地學習法律法規,并且做好自身本職工作,保護企業知識產權,還能在法律條款約束下,遵循日常管理規定,規范化各個部門工作行為,提出法治意識的建設理念,避免與他人形成法律糾紛。第二,健全知識產權監督體系,做好風險處理工作。在國有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或是與其他公司、相關部門進行業務合作過程中,很難避免發生乏力風險?;诖?,要求國有企業能在開展日常工作過程中,做好對工作業務內容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同時做好監督與管理員工的行為,在發生知識產權糾紛的階段,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企業基本權益。第三,國有企業還可以建設單獨的監督管理機構,并且建立監督管理隊伍,對日常生產活動進行監督與管理,監督與管理知識產權負責人、參與人員,使得國有企業知識產權能控制,避免出現外泄引發的法律風險。
4.完善合同管理中的風險控制
國有企業開展法律風險防控工作,應當將更多精力放在合同管理層面上。企業不僅僅需要強化對合同審批環節的監督與控制,還需要追蹤流轉環節。例如,對合同審批環節來說,業務部門需要對合同項目前期的工作進行把控,負責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合同變更方面的工作。財務部門需要對合同項目立項、合同標的物、合同價款等進行嚴格的審查,并制定規范化的管理需求,負責對合同項目資金來源情況和項目回報率是否滿足公司業務要求等方面進行審查[3]。其中結算方式、結算期限、定金等各項要求都需要符合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規定,法務部門則需要負責合同相對人主體的合法性、合同內容的完善性,了解其中是否蘊藏法律風險。采用多部門深度溝通與交流的方式,對合同進行審批,確認無誤之后才能簽訂合同,維護企業的實際效益。在嚴格管理合同簽訂過程、合同主體的基礎上,完善企業合同層面的法律風險防控機制,杜絕法律風險問題發生。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國有企業的法律風險防控過程中,需要做好全過程的管控工作,將重心放在事前風險防范、事中風險化解、事后補救方面,做好法律風險的預防工作。國有企業要了解法律風險防控的核心意義,健全法律風險防控機制,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識。只有各個崗位的員工充分了解自身基本職責,才能確保法律風險防控工作深入到各個環節工作中。在此基礎上,國有企業不僅要防范法律風險,還需要做好合同管理層面的工作,維護國有企業實際利益,推動國有企業綜合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書慧.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及控制策略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20(23):58-60.
[2]趙丹,李川.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及控制要點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31):255.
[3]劉紅軍.國有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及控制要點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