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無雙
摘 要: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然而,大多數水利工程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因此,為了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水利工程既具有水利工程的功能,又能與環境相協調。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尤為重要,它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效果,盡可能地防止環境破壞問題,對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水利工程設計;生態理念;應用探討
導言: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城市化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城市化必然伴隨著水利工程的建設,大多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這種矛盾在人類文明發展之初就存在。過去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以犧牲生態為代價的發展是短暫的、盲目的,并伴隨著許多歷史問題。因此,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解決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顯得尤為重要。
1 生態理念與水利工程的重要意義
生態理念不容忽視,因為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一個完整的生態環境是建立在健康、可持續的生態理念基礎上的,它維護著人、自然和社會的平衡。過去的發展經驗表明,生態觀念的缺失和不完善所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十分嚴重,會導致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水污染、沙塵暴等嚴重的自然災害。
水利工程是人類文明進程不斷完善的建設工程。水利工程本質上是由水文和工程兩部分組成的。在實際建設中,由于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生態危機,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容易被忽視。把生態理念運用到水利工程設計中,首先要轉變觀念,把生態理念放在首位,把水利工程看成是生態水利工程。既要保證水利工程的實際作用,又要重視水利工程的生態理念。
2生態學與生態水利工程
2.1生態系統
城市河流的建設和利用將對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能促進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生態水利工程是在水利工程建設和運營階段,增加一些可供人類使用的休閑娛樂場所。二者的有效整合能更好地發揮項目的使用效果,并能充分利用岸線植物資源,促進水資源的凈化和改善,達到整體效果的提升
2.2生態水利工程
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案確定前,設計人員應深入了解水資源的利用情況,掌握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在充分保護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遵循客觀發展規律,才能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
水利工程建設不僅要滿足人們的需求,還要與周邊環境保持融合,這樣才能達到防洪抗旱的消耗,提高供水效果,保護周邊自然環境。
2.3生態觀念與環境的關系
水利工程的生態設計不僅需要設計師的足夠重視,還需要建設等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更好地促進與周邊生態環境的協調使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直接關系到自然轉化的效果。它應該順應自然規律的演進,更好地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
3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存在的不足
3.1 設計方法和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由于這項水利工程屬于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在中國各地都會開展。但我國地域遼闊,地域差異大,如地理特征、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等,在設計規劃工作中不可能與當地生態系統相結合進行設計。此外,生態水利工程評價標準不完善,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缺乏實際操作性。
3.2生態水利與傳統水利不能協調統一
傳統水利工程為生態水利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建設基礎,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是生態水利與傳統水利不能協調統一。由于新項目的建設會對老項目的結構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新項目的設計理念與老項目的外觀結構無法協調等,最終無法實現協調統一,滿足生態發展的需要。
3.3相關標準和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在我國水利工程設計中,一些設計師在規劃設計中缺乏對當地地域特色的全面認識,導致生態理念與設計理念缺乏協調統一,導致生態的正常有序發展水利設計工作。另外,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相關規范和制度,評價結果不夠準確,不能滿足生態設計理念的實現。另外,由于設計人員和技術人員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對生態概念的認識非常缺乏,不可能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
4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要點
4.1生態河岸建設
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具有突出的應用優勢。為了保證水利工程建設能夠與生態環境保持穩定狀態,可以通過建設生態河岸來提高水利工程設計的合理性。河道作為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內容,在治理過程中,借助生態河岸,可以促進河流間空氣的自由交換。
首先,在設置河道時,可以增加淺灘,讓人們有一種河道拓寬的視覺體驗,并適當拓寬淺水空間,使水生植物得到良好的生長。同時,在河道設計時,也要根據河道的形狀和水情進行設計,以擴大河道的可變空間。
由于河堤與周圍環境的選擇也應注重河堤與周圍環境的接觸,因此也應盡量避免對河堤周圍環境的影響。
最后,在生態河岸建設中,設計者還應注意河床和護岸的實際設計效果,這與傳統的河岸加固方式不同。主要采用防滲混凝土技術和生態塊體進行護岸設計,以達到最佳的防水效果。生態路堤的優點雖然很大,但由于材料選擇和施工形式的影響,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建設生態河堤。
4.2 構建動植物種群
在水利工程設計中通過動植物種群的建設,可以大大提高河流水體的自我恢復能力和調節能力,自然凈化效果對生態環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河道內種植金魚藻等植物,增強對磷、鉀的吸收能力,從而有效地限制浮游生物在水體中的過度生長,從而創造一個平衡發展的多樣性繁殖環境。
此外,在當前的水利工程中,由于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生長,水利工程在際建設過程中往往存在河道處理不當等復雜問題,破壞了生態環保的發展理念。因此,在水利工程設計中,有必要在河道水體中增加鯉魚等物種,以便及時消耗剩余微生物,使水利工程呈現良好的水環境趨勢。
4.3培養生態意識
將生態理念融入水利工程設計中,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態平衡。因此,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積極培養員工的生態意識,確保水利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在生態意識的培養中,包括水資源保護意識。只有設計人員有強烈的節約意識,才能保證在具體的設計階段能綜合考慮水資源的配置,從而形成一個生態環保的水利工程。總體而言,水利工程院校要通過加強設計人員的思想意識培養,提高專業素質,使他們在參與水利工程設計工作時,能夠堅持環保原則,制定符合生態理念的設計目標[2]。
4.4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生態的融合
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是根據水利工程的經濟社會特點,以最低的成本建設質量最好的生態水利工程。生態理念與水利建設的本質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結合。特別是在我國面臨嚴重的污染和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生態理念必然避免在很大程度上破壞環境,從而減少資源的浪費。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生態理念和水利工程建設將迅速發展。水利建設不僅可以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而且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環境。
5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生態理念與水利工程相結合,不僅符合時代潮流,而且在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社會資源的保障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水利工程將繼續向生態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孫森林.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科學與財富,2019(28):148.
[2] 陳雨辰,危義堂.生態理念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0(7):159-162.
[3]倪娜.生態理念在水利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8,12(21):119.